APP下载

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行研究

2021-04-08杨,王

中国煤炭 2021年3期
关键词:煤制油煤化工煤炭

柴 杨,王 雷

(1.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东城区,100011;2.国家能源技术经济研究院,北京市昌平区,102211)

国家能源集团依托丰富煤炭资源和规模化开采能力,基于煤炭自产、自运、自用模式打造出煤、电、路、港、航、化产业链。通过统一调度、统一协调、统一平台、统一配送方式,实现产业间、区域间、企业间、企业内的价值链增值和供应链提效。一体化运行就是某种程度上煤炭供应链的一体化,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高效沟通和最有效的组织,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提供坚强支撑。

1 一体化运行现状

1.1 煤炭产业

煤炭产业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产业、发展之基和利润之源。集团煤炭资源总量较为丰富,赋存条件好,以特大型煤矿为主,技术装备先进,全员工效高,安全生产保持良好状态,绿色低碳发展行业内领先。主要布局在国内的内蒙古、陕西、宁夏、新疆等7省(区),国外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尼各有1个项目,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14%。建成千万吨及以上生产煤矿19处,采掘机械化率达到100%,煤炭开发技术指标世界第一,综合竞争能力国际领先。

1.2 火电产业

火电板块是国家能源集团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火电板块大力推行超低排放、高度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升火电机组调频、调峰能力,实现火电板块的清洁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截至2018年底,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装机规模为1.73亿kW,约占全国煤电机组的17%,居全国各大电力集团之首。其中,百万千瓦机组30台,60万kW机组117台,60万kW及以上机组占比达到60.6%。国家能源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火力发电公司、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公司、我国最大的发电集团。

1.3 煤基化工产业

集团煤化工板块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煤化工板块布局,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工艺,发展现代化、产品精细化、清洁高效化技术,以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能源加工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努力建设低碳清洁、技术领先、本质安全、效益显著的现代煤制油化工产业。煤制油化工板块主要包括煤液化(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煤制烯烃和煤焦化3个方向,煤制油总产能513万t/a,煤制烯烃总产能375万t/a,煤焦化总产能619万t/a。包括世界上第1个采用现代煤直接液化技术的项目、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煤间接液化项目、6个煤制烯烃项目和焦炭。从煤化工行业来看,集团煤制油和煤制烯烃在全国范围内占比较高,具有引领地位;但从整个石化行业来看,占比较低,特别是煤制油产业,只是成品油市场的一个补充;焦化产业从全国范围看,集团焦炭产能占比不到1%。

1.4 交通运输产业

运输板块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完善集疏运配套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推动重载技术创新、提高运输智能化水平,打造全球领先的安全智慧高效绿色的现代化运输体系。运输板块是拥有铁路、港口、航运在内的整体运输系统。铁路以包神铁路、大准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为主要通路干线,配合相关配套集疏运铁路,由蒙西至渤海湾港口构成国家能源集团煤炭运输的主线,主要承担煤炭装车、发运、卸车作业;港口以黄骅港、天津煤码头、珠海港高栏港区为主,承担煤炭水运业务。

2 一体化运行评价分析

集团拥有煤炭、火电、水电、新能源(风、光等)、交通运输(路、港、航)、煤制油化工6大产业板块,在省(直辖市)级行政区域中均有布局。根据6大板块中以煤炭供应链为基础行业的一体化运行特点,列举两种典型的一体化运营形式。

2.1 核心纵向一体化

核心纵向一体化即煤、电、路、港、航、化一体化,是以自有物流网络为依托,集煤炭生产、采购、铁路运输、港口装卸、航运、煤炭销售、煤炭利用等业务为一体的紧密协同、运行高效的产业链,其范围涵盖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和山西北部三片,准池铁路、神朔铁路和朔黄铁路三线,黄骅港和天津煤码头两港口,以及下水煤可到达的沿海、沿江等区域。

2.1.1核心区煤炭生产情况

核心区是集团公司重点煤炭生产区域,区域内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矿井单产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自营铁路直通矿区,是集团下海煤的主要供应源。

2.1.2核心区火电供应情况

集团一体化沿海、沿江、铁路沿线(含过口直达、换装)火电企业60家,装机容量9 187万kW、耗煤量1.8亿t/a,其中集团内部供应1.28亿t/a、外部供应约5 200万t/a。

2.1.3核心区煤化工情况

集团共有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神华包头煤制烯烃、蒙西166万t/a焦炭等8家煤化工企业,全部采用自产煤。

2.1.4核心区运输情况

集团共有甘泉线、包神线、神朔线等自有铁路9条,2018年铁路总运量完成4.73亿t,运营里程2 155 km,装车能力远大于核心区煤炭生产能力。

2.2 重点区域一体化

重点区域一体化是以区域内核心企业为龙头,制定统一政策,规范煤炭产运销用,形成完善的内部子市场和完整的内部产业链,业务延伸到产煤、选煤、运煤到火电、煤制油、煤化工等多条完整产业链,供产运销快捷流畅,降低外部风险。[1]主要包括宁夏、东北、新疆三大区域。其中,宁夏区域包括宁夏自治区以及内蒙古的乌海市,现已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的产业协同;东北区域包括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5盟市,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省,现已形成煤炭、电力的产业协同;新疆区域即新疆自治区,现已形成煤炭、电力、煤化工的产业协同。重点区域一体化产业情况见表1。

表1 重点区域一体化产业情况

3 一体化发展思路

3.1 煤电协同

煤电协同是指集团内煤矿与电厂及用煤单位之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供煤、用煤,提高煤炭自供比例和自用比例,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煤电协同效应发挥既要立足于煤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又要着眼于开拓外部煤炭市场,加快煤矿企业转型[2]。发挥煤电资源互补优势,打造更加牢固的内部市场,增强产业协同竞争能力,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提供坚强的核心主业支撑[3]。

3.2 煤化协同

特殊区域优先发展煤矿与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度,增强科技创效能力,降低煤炭供应成本和化工品生产成本,化工产业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煤化一体化运营,股权结构调整、互相参股控股,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消费税,实现军民融合等措施,从根本上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化工产品盈利水平,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产运协同

集团公司能够快速发展除了拥有丰富煤炭资源外,关键在于路、港自成一体化运输系统,再加上终端一定规模自有电厂,以及部分可供支配的船舶运力,从而形成从端到端的便捷通道。产运协同是提升产运销一体化效率的核心手段, 做好产运协同,一方面是计划协同编制, 兼顾各方需求, 削弱冲突;另一方面是异常情况下, 保障运行平稳, 构建计划协同调整策略, 提升一体化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性和高效性[4]。

3.4 运销协同

统一组织集团内部的下水煤炭海运及江运业务,包括自有船运输和租船运输。在集团总调统筹管理下,与煤炭经营分公司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每月合理安排船舶运输计划。以需求为导向,以计划为抓手,连接产业链上游资源调配和航运运力资源,形成煤炭航运业务的高效一体化产业协同。航运公司统筹安排自有运力和租船运力,通过船型、航线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实现集中统一调配,并发挥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提质、降本、增效,建立互保机制,充分体现一体化优势。形成海江联运业务统一管控,同时,推进集团内河运输服务标准化,提升内河运输服务水平[5]。

4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4.1 核心区

长期以来核心区以40%的资源量(生产煤矿可采资源占集团生产矿可采资源的比重)贡献了50%以上的产量,开采强度大导致优质资源消耗快,逐步将由开采厚、中厚煤层为主转向厚煤层、薄煤层搭配开采,其中神东公司2025年前有8个矿陆续开采薄煤层,随着薄煤层开采比重的上升,工作面单产能力下降,矿井产能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目前部分矿因开采条件变化已出现减产,特别是受薄煤层影响,到2025年现有生产煤矿产能将普遍降低,核心区现有煤矿稳产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4.2 宁夏区域

宁夏除深部和零星区块外,可形成规模开采的矿区资源均已配置完毕,煤炭产量增长受限,但区内煤炭需求稳中趋增,集团作为宁夏区域火电项目的整合主体,煤炭供应能力提升有限,与电力、煤化工协调发展的难度加大,宁夏由煤炭调出省变为调入省。

4.3 蒙东区域

蒙东地区多产褐煤,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水分大、灰分高、发热量低,化学反应性强,在空气中容易风化,不易储存和运输,燃烧时对空气污染严重,下水发运到集团沿江沿海电厂困难。虽然干燥后可长途运输,但经济性差,只能供应东北区域。

4.4 新疆区域

新疆远离工业中心,存在着普遍道路交通相对较差、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煤炭资源开发产能过剩,煤化工难以到位,超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疆电外送有一定竞争力但受上网电价和受端需求等多重制约,现代煤化工或有一定发展空间,但不确定性很大,未来较长时期新疆煤炭市场仍将以区内为主,且增量不大,集团各煤矿应以销量定产能。

5 结语

一体化运行是国家能源集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综合运行成本,有效应对外部挑战,巩固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集团“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的重要举措。

国家能源集团合并重组以来在一体化运行方面取得多项优良成绩。

(1)运行调度方面。自重组以来,国电电厂逐渐融入一体化,火电装机区域扩大、容量增加,集团煤炭自产、自运、自用的一体化运营空间增大,一体化运行管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集团公司生产运营计划,产业上下游、区域之间及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的协同与调度等工作逐步理顺。

(2)板块凝聚方面。成功创造了集煤矿、电力、铁路、港口、航运、煤制油和煤化工为一体的跨行业、跨产业、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升了集团综合实力。

(3)煤炭流向方面。煤炭流向范围趋于合理化,自2017年两家集团重组以来,自产、自运、自用的一体化运营空间增大,一体化运行管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煤炭流向更趋于合理,部分矿厂点对点直供基本形成,煤炭运输通道直达港口,形成集煤炭、物流、港口、发电为一体的产业链,大大提高了发展绩效和盈利能力。

(4)路港航方面。集团通过投资建设铁路、港口和收购航运公司等方式,形成了煤矿、铁路、港口和航运的运输闭环循环系统,自主控制煤炭供应链各个环节,降低了国铁和其他运输方式对煤炭市场的干预,实现了煤炭均衡平稳,按时按需运输,有效降低了煤炭库存和资金成本,增强了在煤炭市场中主动权和话语权[6]。

(5)煤化工方面。从国家安全战略、能源战略以及转型出发,集团大力发展煤制油、煤化工产业,形成了基于煤炭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链条,提高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价值,提升了企业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煤制油煤化工煤炭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煤制油化工装置检维修工程结算审核与审计工作的思考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煤炭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