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参消癓祛瘀汤联合OFL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40例

2021-04-07丁小娟李丽圆张韶辉张敏

环球中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载脂蛋白党参脾虚

丁小娟 李丽圆 张韶辉 张敏

胃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临床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易造成漏诊或误诊,通常发现时已发展为晚期,失去了最佳的外科手术治疗机会,临床通常采用化疗药物治疗[1]。OFL方案是临床常用的晚期胃癌治疗方案,虽有助于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2]。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中医认为晚期胃癌的基本病机为脾胃气虚,气机不畅,血行不利,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癓瘕,治疗当以健脾补气、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散结消癓为主[3]。本研究对40例晚期胃癌患者在OFL方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党参消癓祛瘀汤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4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研究组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1~68岁,平均(59.37±7.12)岁,病程4~10个月,平均(5.83±1.70)个月,国际临床病期分类分期分为Ⅲb期21例、Ⅳ期19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2~67岁,平均(59.10±7.34)岁,病程4~10个月,平均(5.59±1.74)个月,TNM分期分为Ⅲb期24例、Ⅳ期16例。两组在男女比、年龄、TNM分期、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符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胃癌诊疗规范》中胃癌的诊断标准[4],临床国际临床病期分类分期为Ⅲb期、Ⅳ期;(2)符合《中医肿瘤学》中脾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5],包括胃脘疼痛、拒按、痛有定处、食少纳差、食后胃部满闷、便溏,倦怠乏力、面色晦暗、口唇青紫、气短、皮肤有瘀斑、舌紫有瘀斑,苔薄脉细弱;(3)卡氏评分(KPS)[4]不低于60分;(4)生存期不低于3个月;(5)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6)有明确可测量的病灶。

1.3 排除标准

(1)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者;(2)近期放化疗治疗史;(3)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4)肠梗阻、消化道溃疡、胃穿孔、肠穿孔者;(5)对本研究选用的药物过敏者;(6)伴有心、肝、肾等严重功能不全;(7)依从性不佳,未按医嘱治疗。

1.4 脱落标准

(1)失访者;(2)主动退出者;(3)严重并发症,无法继续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OFL方案进行化疗,第1天,奥沙利铂(浙江海正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487),13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静脉滴注亚叶酸钙(广东岭南制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3091)200 mg/m2、5-氟尿嘧啶(南通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3469)500 mg/m2。21天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党参消癓祛瘀汤治疗,党参30 g、茯苓10 g、白术15 g、怀山药15 g、陈皮10 g、三七10 g、赤芍10 g、龙骨30 g、茜草10 g、牡蛎30 g、猪苓15 g、白花蛇舌草15 g、藤梨根20 g、石见穿20 g、薏苡仁30 g;随症加减,胃脘疼痛,加延胡索10 g、台乌药10 g、失笑散15 g;腹胀者,加桂枝10 g、白芍15 g、防风15 g;反酸者加乌贼骨15 g、瓦楞子20 g;呕逆者加刀豆10 g、丁香15 g。水煎服取汁200 mL,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21天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 运用RECIST实体瘤评价标准[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为(1)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2)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不低于50%;(3)稳定,肿瘤体积缩小不到50%或增大不高于25%;(4)进展,肿瘤体积增大超过25%,或有新病灶出现。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0×100%,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40×100%。

1.6.2 生活质量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运用KPS评分进行评估[4],拟定:(1)提高,KPS评分提高不低于10分;(2)稳定,KPS评分提高或减少少于10分;(3)减退,KPS评分减少不低于10分。

1.6.3 营养状态指标 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时的肘正中静脉血,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5800型)上检测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的水平。

1.6.4 不良反应 运用药物相关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估标准[7]评价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性痉挛、皮疹等。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的缓解率和控制率比较

两组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的KP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KP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

2.3 两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的营养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比较

2.4 两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化疗是晚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对控制恶性肿瘤生长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但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中医药可充分发挥整体理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显示出减毒增效的优势[9]。中医虽无“胃癌”的相关命名,根据其临床证候特点,可归为中医的“胃脘痛”“虚劳”“心下痛”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五脏六腑亏耗,气血阴阳失衡,正气亏虚,宿疾迁延,进一步耗损正气,导致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水湿内停成痰,痰湿互结,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痰、瘀、毒等病理产物,形成癓瘕[10]。党参消癓祛瘀汤方中党参为健脾补气要药,健运中焦,用作君药;白术能健脾燥湿,薏苡仁能健脾渗湿,利水止泻,散结解毒,除痹;而茯苓相配加强健脾燥湿功效,还能渗泄祛邪;山药能脾胃同补,补而不腻;四药共用做臣药。陈皮入脾经,可健脾理气,燥湿祛痰;赤芍能散瘀凉血,平肝调和;茜草、三七均可入血分,能散瘀活血;牡蛎、龙骨能软坚散结;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猪苓可消肿解毒,消癓渗湿;石见穿能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上述药物共用作佐药,加强散结消癓,活血祛瘀之效,以调和气血,消癓生新。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还能健脾益气,补中。全方合用,共同发挥健脾益气,解毒散结,消癓消肿,活血化瘀,扶正抗癌的作用[11]。党参中含有的多糖、黄酮类、苷类、香豆素类物质能促进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抗肿瘤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再生[12];白术中海油的多糖、内酯类、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修复胃黏膜等作用[13];茯苓能抗肿瘤、抗炎、调节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14];薏苡仁对放化疗具有增效作用,还能抗炎镇痛,降糖,抗肿瘤等[15]。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控制率和KPS评分的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党参消癓祛瘀汤有助于提高OFL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的临床控制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党参消癓祛瘀汤有助于减轻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OFL方案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挥良好的减毒增效作用。

营养状态是影响胃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大量的恶性肿瘤细胞生长需要消耗机体的营养物质,导致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的水平明显降低,载脂蛋白B的合成也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党参消癓祛瘀汤能改善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患者的营养状态,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有关,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党参消癓祛瘀汤可提高晚期胃癌(脾虚血瘀证)的疗效,提高患者血清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的水平,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载脂蛋白党参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化验单上的载脂蛋白是什么意思
化验单上的载脂蛋白是什么意思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不同产地党参主要有效成分研究综述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