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瘦素与新诊断2 型糖尿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2021-04-07陈小燕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瘦素视网膜肾病

陈小燕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274000)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其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文献数据统计,截止至2018 年为止,糖尿病患者在球已经达到4 亿多人,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经预测分析,截止到2050 年,全球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将突破7 亿人[3]。而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的患者为2 型糖尿病[4]。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受到生活方式、环境以及遗传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的发病机制由胰岛素抵抗、脂肪异位积聚、炎症细胞浸润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研究表明[5],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血清瘦素与2型糖尿病关系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69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98 例,女性71 例,平均年龄(50.21±6.67)岁;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空腹血糖<6.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的35~65 岁的成年人143 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3 例,女性60 例,平均年龄(50.13±6.6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1999 年WHO 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新诊断2 型糖尿病未经过治疗;糖尿病病程不超过12 个月;年龄35~65 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1 型糖尿病或其他类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史者;伴有严重心、肝、肾、精神功能障碍者;伴有良恶性肿瘤者;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意识不清和精神异常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检查前一晚,所有患者禁食8 小时,第二天晨起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瘦素(Leptin,LP)等相关指标,低速离心机购自德国SIGMA 公司,70℃冰箱购自青岛海尔特种电器工程有限公司;血清瘦素试剂盒购自深圳依诺金生物科技公司;各项生化指标检测过程中涉及的移液器、枪头、离心管、试剂存放槽等均由检验科提供。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清瘦素(L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之间的关系及观察组间瘦素与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LP 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LP 与BMI、HbA1c、HOMA-IR、TC、TG及LDL-C为正相关。而与年龄及HDL-C无明显相关性。见表1。

2.2 两组LP 等指标比较 两组LP、HOMA-IR 、BMI、HbA1c、TG 及LDL-C 比较,P<0.05;两组HDL-C 比较,P>0.05。见表2。

表1 LP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表2 两组各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各指标比较(±s)

分组 n LP(μg/L) HOMA-IR BMI(kg/m2) HbA1c(%) TG(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观察组 169 0.73±0.35 0.58±0.15 25.59±2.15 8.71±0.78 2.58±0.93 1.06±0.19 2.48±0.90对照组 143 0.49±0.33 0.23±0.08 24.67±2.04 5.40±0.61 1.74±0.50 1.08±0.24 2.01±0.48

3 讨论

T2DM是糖尿病的常见类型,本病为慢性代谢性疾病,对T2DM患者而言,胰岛素抵抗(IR)贯穿了发病的全过程。而高LP水平与IR密切相关。LP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产物,由146 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量为16 kD,属于一种脂源性多肽激素,LP 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6]。胰岛素经胰岛β细胞分泌后,在代谢过程中主要作用于脂肪组织,脂肪组织除了可以储存脂肪外,还可以分泌LP。在正常的生理过程中,LP 与胰岛素之间相互作用,有学者提出了“脂肪-胰岛素反馈调节假说”[7],既在代谢过程中,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脂肪细胞合成,导致脂肪细胞堆积,脂肪细胞再促进LP的高分泌,当LP水平增加至一定程度后,高水平的LP 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受体,形成LP-胰岛素负反馈调节轴,导致机体能量摄入减少,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当脂肪-胰岛素反馈调节轴双向出现受损时,会导致LP 与胰岛素水平平衡失调,导致患者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

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中,新血管形成是其中重要的病理特征,有研究发现,LP 在体外实验及动物体内实验过程中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而且在王颖等的研究中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LP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而且LP水平会随着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8-9]。

患者的LP 水平的高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10],在Kastarinen等[11]的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观点,高水平的LP会导致患者心血管病变的风险增加。

T2DM患者LP水平的高低与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陈诗鸿等[12]通过对糖尿病肾病的一系列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LP 的升高是导致T2DM 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seng PW 等[13]研究发现,在T2DM肾病早期发病阶段,LP水平就已经出现了升高的趋势,例如在微量及大量蛋白尿期T2DM患者的L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LP 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LP水平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IR 甚至糖尿病后期可能出现的心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各种并发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也为今后的与糖尿病相关的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能否将LP 水平作为糖尿病预防及治疗的新靶点,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猜你喜欢

瘦素视网膜肾病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瘦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