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化消费理论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审视

2021-04-06刘本利郭辉

关键词:消费观大学生

刘本利 郭辉

摘要: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将批判的视角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提出异化消费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为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各种不当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消费的特征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向度的追求,热衷于超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受资本驱使沉溺于网络消费陷阱等消费现象和趋势,具有典型的追求虚假需求的满足、消费行为受资本和消费文化的操纵、通过消费和对商品的占有取代对本真生存意义的追求等异化消费的特征。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异化消费现象是当代生态危机、人性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的重要表征,具有极强的社会危害性。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历史责任,因此,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所在高校和社会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不当消费观的严重后果以及应对大学生不当消费的紧迫性,及时采取必要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关键词:异化消费;大学生;消费现象;消费观;消费习惯

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理论透视工人劳动的本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的剥削,充分体现了他的批判精神。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存条件、工作环境、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但异化现象并没有就此消亡,反而变得越发隐蔽。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将视角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进行了深刻剖析。异化消费理论也为我们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群体不当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及其社会影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为解决当前部分大学生消费不当的问题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异化消费理论的提出

异化,也称“物化”,是指哲学范畴下主体在劳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反对主体本身。19世纪,“劳动者日益完全信赖于劳动,而且是极其片面的、机械式的特定劳动……在精神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即使在对劳动者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下,劳动者也不能避免劳死、早死、沦为机器和资本奴隶、新的竞争以及一部分劳动者的饿死或乞讨。”马克思看到了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物之间关系的颠倒,意识到劳动本应是自觉主动的,结果都变为奴役人的手段,从而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充分体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席卷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新高度,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物质财富极大豐富。在美苏两大政治集团冷战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地位,在美苏争霸中争取有利地位,被迫不断改善工人福利,推进男女平等,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工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虽然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贫富差距加剧,有效需求严重不足造成产能过剩,发生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危及自身统治,采取种种措施诱导人们的欲望以扩大消费,力图解决工人有效需求不足这一“瓶颈”。消费本来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但此时消费的价值取向严重偏离,人不再是消费品的主宰,反而由于过度崇拜消费,追求无意识需求和虚假需求的满足,距离消费的本质愈来愈远,形成了异化消费。异化消费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消费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关系,消费品逐渐统治了人,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开始奴役人。

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不可能为解决异化消费现象提供现成的答案。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对异化消费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本身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弗洛姆,以及后来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本·阿格尔和后马克思主义的鲍德里亚等。

马尔库塞较早关注异化消费问题,他对西方消费社会中存在的异化消费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有力的鞭挞。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将包含“精神性”和“物质性”两个维度的正常的人异化为只有“物质性”一个维度的人,即单向度的人,这种单向度的人只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忽略精神向度的追求。资本主义社会开动国家机器进行商品宣传,制造“虚假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在这里,商品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生产,而是由于商品的存在,人才有了需求,人与商品的关系完全被颠倒。在这一过程中,人被商品所奴役,异化为彻头彻尾的“消费主义者”。

同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认为人们消费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满足占有的心理而非对商品的真正需求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动因。弗洛姆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来说明:“如果我有钱,即使我对艺术没有鉴赏力,我也可以得到一幅精美的绘画;即使我不懂音乐,我也可以买最好的留声机;我可以买下一座图书馆,尽管只是为了炫耀之用;我可以买学问,尽管除了作为附加的社会资产之外这学问别无他用。我甚至可以毁掉买来的绘画或书籍,因为除了金钱损失之外,我一无所失。只要有了钱我就有了权,得到我所喜欢的任何东西并随意处置它们。”这是异化消费社会中存在的典型现象,严重扭曲了消费与需要的关系,消费者为了占有和炫耀而消费,商品失去了本来的功能和价值,人成为占有欲的奴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异化消费现象的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之一的阿格尔敏锐地发现:“历史的变化已使原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只属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是当代资本主义最主要、最具时代特征的异化现象,也是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异化消费既严重扭曲人的本性,又深度破坏生态环境,在长远及整体维度上影响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克服异化消费的根本出路是建立一种积极稳态的经济社会模式,实行绿色、适度的消费。

鲍德里亚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异化消费进行了深刻剖析。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指出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符号化的社会,消费者追求的“不是物,而是价值。需求的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换句话说,消费者在消费中首先考虑的不是物品本身的功能,而是被制造出来的具有某种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消费者想要从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特别的感受,就要为这种感受支付溢价,这个溢价就是符号价值。同时,资本主义社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消费等价于人生价值嵌入到个体的无意识中,起到了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作用。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异化消费的论述是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社会矛盾,批判发源于西方、泛滥于世界各地的消费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和趋势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二、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异化消费现象与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文化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群体中超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现象开始冒头,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追求的现象有蔓延之势,沉溺于网络消费陷阱等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首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超前消费。与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不同,超前消费不考虑自身收入水平,一味地盲目消费以满足自身不断膨胀的物质需求。目前社会中以借贷消费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超前消费观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在大学生群体中尤其受到追捧。近年来互联网信贷消费和分期付款消费模式的出现更加助长了超前消费之风。部分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和危机意识,有些大学生甚至靠借债维持远超自身消费能力的奢侈消费,还美其名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超前消费很容易使大学生出现当月的生活费未到月底就已经花光,而为了维持生活只能从信用卡借钱消费,下个月的生活费又被挪来清偿上月的债务,寅吃卯粮,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其次,大学生群体表现出追求炫耀性消费的趋势。在传统的消费模式中,消费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需要,即购买商品的使用价值。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商品的符号价值逐渐取代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成为部分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要因素。炫耀性消费的实质是商家通过制造“消费热点”和“价值符合”,以迎合消费者追求炫耀的病态心理,实现自身超额利润的把戏。部分大学生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商家推出的各种“明星代言”“限量版”的商品所吸引,追逐商品背后的价值符号而并非商品真正的使用价值,从而沦为炫耀性消费的俘虏。例如,以咖啡甜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某知名连锁品牌曾发售了一款限量粉色猫爪双层玻璃杯,因杯子的造型独特且数量有限,不少大学生为了购买杯子彻夜排队,这款杯子因热销而“断货”。随后,这款杯子在网络上的价格被哄抬到了一千多元一只。整个事件清晰地呈现出“图样图森破”的大学生们在商家设计的消费轨迹上亦步亦趋的行进过程。

再次,重物质消费而轻精神消费是目前部分大学生消费的另一重要特征。物质消费是指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如衣、食、住、行等;精神消费是指为了追求精神满足而进行的消费活动,如文化、娱乐、旅游等。从大学生当前的消费结构来看,物质消费仍占较大比重。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和优越感,热衷于购买最新款的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而忽略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产品的功能;从大学生当前的消费总量来看,部分大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希望占有和消费更多商品。不少行业因此推出“快消费”商品以迎合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所谓“快消费”就是指“一次性消费”等使用壽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消费品,常见于服装、食品等行业。在商家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下,很多大学生将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观念抛之脑后,在日常消费中肆意铺张浪费。

最后,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消费陷阱不能自拔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渠道拓宽,消费从线下发展到线上。近年来,网络购物平台不断推出促销活动,建构专门的消费狂欢节日,其成交额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相较于线下消费,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容易受到商家促销的刺激和诱导。很多大学生对金钱缺乏“量”的概念,在使用支付宝、微信、网上银行等网络支付手段进行支付时没有付现金时的“肉痛感”,很容易被即时的占有欲所驱使进行非理性消费。此外,各种五花八门的借贷平台也对大学生这种非理性消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支付宝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有6500万人开通了花呗,占比近四成。花呗、京东白条、苏宁的‘任性付等平台借贷模式,更让不少年轻人的‘借贷门槛降低,带来过度消费问题,进而可能引发多种风险”。例如,一些女大学生通过借贷进行过度消费,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资金链断裂后无法还款,被逼迫拍摄裸照,从事非法交易,甚至出现凶杀命案,人生的大好前途就此夭折,令人唏嘘不已。

三、部分大学生不当消费行为的异化消费特征

当代部分大学生中出现的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对精神向度的追求,热衷于炫耀性消费与超前性消费,受资本驱使沉溺于网络消费陷阱等现象具有一系列典型的异化消费特征,具体表现为追求虚假需求的满足,消费行为受资本和消费文化的控制和操纵,尽可能多地消费和占有商品代替对本真的生存和人生意义的追求。

消费者之所以进行消费,原因在于自身对商品的真正需要,但是目前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并非出于自己真实的需要,而是受消费主义的影响,不知不觉中被同化,逐渐接受外界强加给个人的需求。旅游本来是一种可以丰富自身文化内涵、增长见识的活动,但现在一些大学生旅游只为了在朋友圈“打卡”展示自己已经游览过什么地方,对于景点的人文情怀、历史典故则一点也不关心和不了解。“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拍照”已经成为旅游的常规流程。只要消费过、游览过就好,至于自身的修养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则不重要,这是一种典型的虚假需求。

媒体是现代社会的强势力量。在现代媒体技术的推动下,一些消费主义的观念借助广告宣传、大众传媒等工具大肆宣扬,其消极影响不可小觑。大数据和算法等高新技术的进步使得大学生很容易生活在信息茧房中。所谓“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久而久之,使自己像蚕茧一样囿于自身狭窄的世界的现象。互联网的出现,任何群体都可以轻易获得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从表面来看,个体的信息量和信息渠道变得更大更多了,但是“信息茧房”的存在使个体看到的信息都是自身想要看到的信息,获得的信息量不一定比信息匮乏阶段更加丰富。

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时,网上商城后台会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大学生消费“画像”,计算出每一个消费者的偏好,准确地推送商品,投其所好,从而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另外,网络的出现帮助个体通过大众传媒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但网络上所谓“意见领袖”“大V”的某些不良言论也借助大众传媒对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大学生造成恶劣影响。此时,大众传媒成为异化消费的帮凶,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起到推波助澜、助纣为虐的消极作用。

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资本和消费文化的控制和操纵,导致过度消费。一些平台和商家的宣传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了诱导作用,部分缺乏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商家的蛊惑下“无脑”购买大量商品。另外,现代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某些金融机构和金融体制的“创新”,向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助推借贷消费和超前性消费,为过度消费提供了便利。但是大学生的过度消费行为是不可持续的,原因在于它超出了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收入,本质上是透支未来的消费能力,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果很多大学生从金融机构借的钱无法及时归还,造成大面积违约,就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此外,个别大学生甚至会因为疯狂消费而成為违法犯罪者追逐的目标,陷入诸如“裸贷”这样的非法陷阱,受到人格尊严甚至人身安全的威胁。

四、当代大学生异化消费的危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发挥了巨大作用。适度的消费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消费者的幸福感,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消费一旦越过其合理的限度,就会出现消极的后果。目前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出现的种种具有异化消费特征的消费行为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成为引发或加剧当代生态危机、人性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的重要原因。

首先,部分大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是现代社会的主流发展观和消费观,在大学生群体中也颇受追捧。然而,生产-消费的经济学合理性却蕴含着与生态学合理性的尖锐冲突。大量生产意味着大量资源的消耗,大量消费意味着大量资源的浪费,而大量废弃则意味着大量污染的产生。大学生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在大量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不健康消费观的驱使下盲目追求占有更多的商品,客观上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对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也难逃其责。

部分大学生扭曲的消费观不仅在现实中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严重扭曲了人的本性,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消费把本应物质精神二相性的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人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完全颠倒,人丧失了主体性地位,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商品决定人的行为。大学生是完整的人,且因其所受的高等教育理应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引领者。然而,现实社会里部分大学生却因深陷对物质商品的追求中,精神空虚,失去追求人生意义和价值满足的动力。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想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围绕发展道路的较量也日益凸显,各种价值观相互冲突与激荡。利益相关者不遗余力地引导大学生将消费品视为个人财富、地位、身份的象征,刺激大学生千方百计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对大学生鼓吹消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以扭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追求个性,但是社会阅历不足,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西方社会异化消费思想的影响。长此以往,大学生群体中有可能出现严重的信仰危机,进而影响到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

五、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途径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中国社会的责任担当者。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观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方法和途径。为此,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高校和整个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要提高对商品价值的认识,建立对消费的自觉意识。目前大学生存在的炫耀性消费过度宣扬商品背后所代表的符号价值,忽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这显然违背了商品存在的真正意义。因此,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和批判能力,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理清人和物的关系,主动把握商品的属性和真实价值。大学生在消费前要甄别自身需求的真实性,在消费活动中保持理性,不受消费主义文化的蛊惑,用理性消费满足自身的真实需求,做自身的主人,保持自身的尊严和自由。大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如果消费仅仅是为了取悦某个人或者某种价值观,则会失去自身的主动性,沦为异化消费的附庸。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大学生家长要对子女加强家庭教育,培育优良勤俭家风。当前普通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达到小康水平,大学生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且多为独生子女,集家庭的“万千宠爱于一身”,因此,少数学生肆意挥霍浪费,追求排场,爱好“面子”,攀比成风。针对大学生存在的过度消费现象,须从家庭层面人手,学校和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掌握重点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部分生活过度奢靡的大学生甚至建议家长适当限制经济上的供应;此外,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的生活中理性消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消费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微信公众号平台、校园微博等现代大众传媒工具,与大学生中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作坚决斗争,净化校园舆论环境,及时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舆论向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高校要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结合时代新特点不断继承、弘扬和发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倡导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引导大学生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消费行为合理调节人和自然关系,实现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的价值观。新价值观的一个核心要义就是强调人的独立尊严。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异化消费观念和行为,要充分发挥新价值的引领作用,让大学生们成为有自身价值判断、追求真实需求的满足,特别是追求精神需求满足的消费者。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大学生们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浪费之风作坚决斗争,使大学生群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的认同者、践行者和引领者,成为真正能够肩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古东)

猜你喜欢

消费观大学生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正确认识消费
消费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