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钮氏家族“镕才堂”

2021-04-06钮方伟

世纪 2021年2期
关键词:纪念堂塘村祖父

钮方伟

上海本地钮氏家族,由始祖钮大椿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从上海县城迁居马桥镇东的俞塘村,设“爱日堂”族号,订“大正荣光在,天元世永长,廷芳臻肇庆,以德可安昌”家谱,自清朝以来素为本地名门望族,至民国时期,钮永建、钮恂言、钮长耀、钮长铸等族人更是上海遐迩闻声的人物,曾影响上海政治文教多年。钮氏族人乐善好施,学养兼备,在风云变幻的艰困时代,始终关怀桑梓,深获当地民众敬重。有一次,闵行籍的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孝俭先生与我谈起钮永建先生,认为近代功成名就的政治家几乎没有人像钮永建一样淡泊名利,一心以家乡建设为念。

我祖父钮长耀先生在台北过世后,祖母让我整理祖父遗物,数次和我谈到,当年祖父刚到台北时,因其好友俞井塘先生担任“内政部部长”,几次邀请祖父能以“政务次长”之职襄理,但祖父以为社会动乱,失学青少年众多,还是承担了吃力不讨好的办学工作,友人們都说钮家人热忱教育的工作“似乎如基因不可改变”。

钮氏镕才堂是我祖父于1932年为纪念早逝的胞弟钮长铸(字镕才)所建。选址在离钮家老宅不远的私地,由同为俞塘乡人的翁姓土木行业者费时八个月承建,一共耗资四千余元,都是由我祖父个人出资。抗战期间,日军飞机曾经轰炸俞塘钮宅,致使老宅尽毁无法居住,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祖父返乡,以镕才堂临时作为居家使用。镕才堂真正作为民众教育馆的办公场所始于钮长瑜(恂言),当时钮恂言受钮永建委托负责俞塘民众教育日常工作,实在找不到像样的办公和接待地点,因此将镕才堂同时作为公事和住宅的用途,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商住两用。

钮氏镕才堂现在作为俞塘民众教育纪念馆,是上海市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镕才堂曾被多家单位使用,有农业科学研究所,有派出所,有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病房等,后长期作为仓库,堆放杂物。1994年我受廷庄先生委托,代表钮家处理在上海的事务,最重要的是完成我祖父的遗愿,实现强恕(为钮永建创办之强恕学堂)复名工作,其间多次与闵行区、马桥镇的各级领导讨论纪念堂(当时俗称)归属问题。我的父亲廷琨先生以为历史都已经过去,不必再过于执着,因此由我主张不寻求政府归还的意见。

2003年,我的表叔何明劲先生来找我,说纪念堂已被俞塘村租借给外地民工使用,并且俞塘村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拆迁工作,如果放任不理,也难免强恕小学的命运。之后我数次在晚上从市区到纪念堂观察,看到破败不堪的景象,心中不忍。经过何明劲先生多次在马桥镇与俞塘村之间不断协调,又获得俞塘村领导的首肯,我以每月400元的租金租赁纪念堂作为俞塘村老年活动室使用。当时我刚从台湾回来创业,经济上非常困难,尚在接受在沪友人们的帮助,后来钮恩光先生也资助了10万元。

说起和恩光先生的相识也颇有戏剧性,1996年经张臻先生牵线和廷庄先生同意,我在上海南市区创办由敬业中学和强恕中学合办的上海市敬强高级中学。1997年的一天,孙浚贤校长和我说,在开会时遇到一位徐汇区教育局的钮姓同志,谈论时说起我可能与其是同宗,以后相见果不其然,他是我在上海认识的第一位除家人以外的族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对我照顾有加。

因为经济上的困顿,虽然我承租下纪念堂作为俞塘老年活动室,可能力上又不堪负荷,囿于个人情况还不能对大家明言,所以在此期间很愁苦,不知该如何解决。同事周本安知道后,提出帮忙,从家乡找来施工队,又几乎每天往来市区和俞塘督工,最终只用不到10万元就把纪念堂整修一新。我答应俞塘村办老年活动室,并承担一切日常费用,其实没有特别的想法,只希望纪念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多维持一段时间,我的表叔何明劲负责日常工作,最为辛苦,功劳也是最大!

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堂未来归属问题又渐渐浮上台面。大家希望我向廷庄先生请示,能够将俞塘的有关建设再度与对钮永建先生的纪念活动结合起来,但我还是秉持廷琨先生的指示,希望纪念堂能够真正成为马桥人民的财富。2011年在马桥镇茹洁红、凌强和俞塘村党支部书记等大力推进下,经沈炳云、何明劲、顾福根等积极奔走,纪念堂在上海闵行区有关领导直接关心下登记为闵行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马桥镇政府出资将纪念堂重新按历史原貌进行翻修,作为俞塘民众教育纪念馆向公众开放。早在纪念堂建成之初,因为长铸先生为沈钧儒先生之优秀学生,且与其关系密切,长耀先生特请沈先生题写镕才堂作为长铸纪念堂馆名,不过年代久远,已经遗失。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政府决定重建镕才堂,向我提出是否能请一位合适的人再度题写馆名,我请示廷庄先生后,考虑郝柏村先生(曾任顾祝同先生副官)与我们的渊源,商得郝先生同意,再度题写镕才堂,我请何明劲先生转交马桥镇政府。

2020年9月,上海市进行了第二届“建筑可阅读”评选活动,经过广大市民游客的投票,镕才堂被评为最受欢迎的20个上海老建筑之一,镕才堂得以频频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作为钮家的后裔,特别在此向所有爱护镕才堂的前辈和同志们,深深鞠躬。

后记:上世纪70年代,逢清明父母曾带我回马桥,在纪念堂后的田地中摆几个青团,母亲和我讲,就跪下来随便磕头,这里反正都是你的先辈。40多年过去了,历历在目。2019年是钮永建先生诞辰150周年,俞塘民众教育馆的陈美莲馆长几次要求我提供些数据用于布展,盛意难却,仅以小文两篇敬供参考,此篇即为其中之一。

2020年10月

(作者为镕才堂民众教育纪念馆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  崖丽娟 姚亚茜

猜你喜欢

纪念堂塘村祖父
祖父瓷
半世纪前的广州下乡知青回“娘家”
肖家塘村的路(外一首)
四年,一个山村的转变
中正纪念堂“空间解严”疑有算计
“中正纪念堂”存废成岛内话题
鸡犬不宁
黑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