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天净沙·秋思》英译对比分析

2021-04-06王丽姚丽

青年文学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净沙生态翻译学转换

王丽 姚丽

摘  要: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衍生的翻译理论,近年来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对此理论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也不乏运用此理论对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的学者。该文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个译本的特点,并分析在翻译生态环境下,译者如何进行适应和选择以及哪个译本在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上更贴近原文。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天净沙·秋思》;“三维”转换;适应与选择

作者简介:王丽(1996.1-),女,汉族,山东省诸城市人,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经贸英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5-0-02

1 引言

在全球重视生态的大环境下,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紧跟时代潮流,而且其价值取向和作用越来越大。生态翻译学把生态学和翻译学结合在一起,是一门跨学科的理论,从自然生态环境延伸到翻译生态环境,给译者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译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选择与适应文本,在“三维转换”方法的指导下,既能让译文更加贴近原文,又不失原文的语言形式、风格和文化,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的代表作,虽然只有短短五句,共二十八字,但却超越唐诗宋词成为了“秋思之祖”。这首小令用名词建构意象,点出了秋天的萧条肃穆和游子在外漂泊的思乡之情,生动而深刻地传达出游子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这些名词词组的罗列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产生了各种英译版本,各个译本的风格和特点也不尽相同。虽然分析其译本的论文有很多,但是鲜有把翁显良和许渊冲的译文专做比较的研究。本文选取翁和许的译本,用生态翻译学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最适合翻译生态环境的译本。

2 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中国本土诞生的一个翻译理论,自2001年由胡庚申教授提出后,在中国翻译界热度不减。生态翻译学以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与选择”为理论基础,从生态的角度研究翻译,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就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翻译文本。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中译者以外的一切构成了翻译的生态环境,在这个生态环境中,译者为主体,要去适应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对译文进行选择。

3 《天净沙·秋思》两译本对比分析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年轻时热衷功名,但一直郁郁不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充满悲凉的元曲——《天净沙·秋思》,原文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本文将对翁显良(以下简称“翁译”)和许渊冲(以下简称“许译”)的译本进行对比,两个版本译文如下:

3.1语言维

生态翻译学下的语言维度转换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1)。语言形式无外乎包括词语、句式、句法、修辞以及音韵、节奏等方面。接下来,笔者将从选词、句式、韵律三个方面探讨两译本。

3.1.1 选词

首先看一下翁译和许译的用词情况。第一句中的“老树”,翁译为rugged trees,许译为old trees,根据牛津词典解释,rugged意为“崎岖的,不平的,多岩石的”,与trees搭配略微不妥,而old trees可以让读者立即感受到一棵古树伫立在诗人面前。两位都把“枯藤”译为rotten vines,rotten倾向腐烂的意思,程度较重,笔者认为此处用withered或许更好一些,外国读者读到withered也能领悟到枯藤这一意象。对于“人家”的翻译。翁译为village,许译为cottage,笔者认为在这里cottage更有画面感,village范围较大,cottage可以让人联想到一户户农舍,炊烟袅袅,可是此刻作者却孤身一人,与下文的“古道西风瘦马”形成鲜明的对比。翁译“瘦马”为bony horse,许译为lean horse,lean指的是“脂肪少,瘦肉多”,是一种比较健康的状态,而这里的“瘦马”在整首散曲的大环境下,指的是骨瘦如柴的马,所以,翁译的bony horse更切合语境。最后是对“断腸人”的翻译,翁译为traveller,而许译为the heartbroken one,traveller在现代的英语中指的是旅行者,外国读者读起来可能感受不到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凄凉之情,而“断肠人”应该完全的表达出作者在外漂泊的思乡之苦,因此,the heartbroken one译的更为贴合一些。

3.1.2 句式和韵律

在句式和韵律方面,从以上两个译本可以看出,翁译采用散文释义的方法,将用名词组成的静态散曲转化为一幅动态画面,用自己的想象将散曲中的若干静态名词用不同的动词连接起来,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例如,翁译将“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进行了合译,用moaning, groaning, trudging等动词将名词词组连接起来,让读者感受到西风怒吼,夕阳西下,瘦马咆哮,游子在此情此景下还在外跋涉不能归家的画面。对比翁译,许译更为注重格律的运用。中国词曲讲究格律,散曲虽然不同于诗歌那样对仗工整,有更为灵活的句式,但是也会有自身的韵律。在这首散曲中,五句中的句尾都押”a”的音,翁译没有注重诗词的韵律美,只是把意境表达了出来,而许在翻译的时候押的尾韵是”AAABB”,读起来更具韵律感,符合诗词的特点。

通过以上对词语、句式和韵律的对比,笔者认为在选词方面两者各有千秋,同时对个别的选词也有所欠缺。而句式方面两者完全不同,翁译更注重营造画面感,因此采用释义的方法,让读者易于理解,而翁译更好的保留了诗词的特点,同时也传递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3.2文化维

生态翻译学下的文化维度转换指的是译者对双语文化内涵的适应性選择转换(胡庚申,2011)。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个词或短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大相径庭,所以,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并且要充分了解源语和译入语的差异,正确处理词或词组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散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整个标题中包含曲牌名和题目,散曲押韵比较灵活,也有一定格律。针对散曲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在翻译这首小令时,译者需要注意在让译入语读者理解这首散曲的同时,也要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首先看题目的翻译,翁译为Autumn,许译为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翁译没有把曲牌名翻译出来,直接翻译为“秋”,而许译把曲牌名翻译出来了,增加了Tune一词,传播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因为在外国文化中是没有曲牌名这一表达的,所以,对于曲牌名的保留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对于“西风”的翻译,也有待探究,因为译文是给外国读者看的,所以要考虑外国读者的接受和反应程度。在中国,西风萧瑟寒冷,东风和煦凉爽。而在英美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西风温暖而潮湿,相反东风却寒冷刺骨。如果把中国古诗词中的西风译为west wind,西方读者是否可以感受到寒冷萧瑟的场景呢?翁译和许译都直译为west wind,如果考虑到整个翻译生态环境,笔者认为要尊重受众的感受,但是译为东风貌似也不妥,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意译的方法,将西风译为“寒风”等。

3.3交际维

生态翻译学下的交际维度转换指的是译者要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1)。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交际,如果译本不能让译语读者感受到原作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那么此译文就没有达到交际维度的转换。所以,译者需要根据不同文本风格对译文的各方面进行适应选择以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翁译采用了释义的方法,所以,把自己所想象的画面直接表达出来,静态的词组有了画面感,可以达到交际的效果。许译虽然没有翁译那样直接释义,但是也用简单的句式将原文中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出来,语言表达更为简练。尤其是最后两者都用home一词,天涯没有译为the end of the world,而是用了far/farther from home,直接点明了思乡之情。所以两个译本都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情感和内容,达到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4 结束语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对《天净沙·秋思》 的翁显良译本和许渊冲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两者译本的异同,同时笔者也针对两个译本,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来看,在翻译的整个生态环境下,译者要考虑除了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素,包括读者、作品风格、翻译方法的选择等。翁译和许译都没有将这首散曲直译为罗列的名词词组,而是添加了相应的动词,这也是基于英汉的语言结构差异。所以,翁译和许译都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达到了交际维度的转换。但是,翁译较大地改动了原曲的结构形式,缺少了诗词的形式美,同时对于中国特有的文化也没有进行很好的选择适应。而许译更加注重原曲的形式、节奏和韵律,在文化维度也进行了较好的选择适应,同时达到了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 2011(02): 5-9.

[2]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 外语研究, 2010(04): 62-67.

[3] 刘晓萍. 生态翻译视角下的词曲翻译--以《天净沙·秋思》的几种译本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11): 113-114.

[4] 肖付良. 生态翻译视角下《天净沙·秋思》四种译文赏析[J]. 文学教育(下), 2016(07): 104-105.

[5] 王君. 国内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19(02): 53-54.

[6] 杨柳青, 唐利平. 羽翼渐丰,栖得一树--国内近三年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16(18): 128-130.

猜你喜欢

天净沙生态翻译学转换
天净沙·无言相看当时月
天净沙·冬
天净沙·春
天净沙·秋思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