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背景下高职“智+”专业群构建

2021-04-06秦凤梅莫堃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群双高背景

秦凤梅 莫堃

[摘要]文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及其所呈现的算法、算力、计算三大共性技术体系,将“智+”专业群分为“基座”专业群和“板卡”专业群两大类。“基座”专业群和“板卡”专业群的课程平台、专业实训项目、技术师资及实验平台共建共享,共同培养跨职业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智能服务。同时,从组织体系设计、课程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搭建三个方面提出“智+”专业群的实施与保障建议。

[关键词]“双高”背景;高职;“智+”专业群

[作者简介]秦凤梅(1974- ),女,四川达州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授,硕士;莫堃(1968- ),男,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重庆  40133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共建专业的产教融合评价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9-GX-168)和201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高职院校专业‘三对接五融合的产教融合评价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9103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6-0047-04

有学者认为,专业群是以共性的社会职业群、岗位群、技术群为背景,将技术或学科相近的相关专业围绕特色或重点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发表的《企业群落与新竞争经济学》文章中关于产业集群组成表述,可认为高职专业群偏重社会职业领域,其构建实际就是产业集群理论在教育界的一种外延和拓展,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偏重于知识体系的学科群。职业联系是专业群的社会属性,共性的任职标准及人才培养模式,共享的课程平台、师资队伍及实践教学环境等是专业群的内部属性。

专业群建设基本要素包括群内各专业之间的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平台及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及教学条件建设等,是学校专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策略,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拥有一个或若干个深受市场青睐的特色专业群是高水平高职院校的主要标志。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人工智能在催生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时,对传统行业也具备较强的赋能作用,能够引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产业可衍生职业、对接专业、促进就业,高职院校专业链要紧密对接产业链。本文将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传感、智能通信、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跨学科、跨业界、跨平台、跨职业类型的融合方式简称为“智+”,旨在探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智+”专业群构建。

一、构建“智+”专业群的理论基础

根据马克思分工理论,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往往伴随新的劳动工具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的出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及机器人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应用,促进了社会职业及岗位类型、任职标准及要求等都在发生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1年编著的《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若干问题》文献中提出了“职业带理论”。根据该理论,伴随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行业应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高度融合,从而会带来不同职业在技术规范、知识及能力要求等方面相互重疊、复合。随着行业应用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度增加,其重叠、符合的范围会越来越宽,尤其人工智能相关通用技术技能可能是未来职业交叉重叠比较多的部分,即社会各行各业需要越来越多掌握高新技术的技术型人才,他们必须系统、全面地接受不同于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的职业技术教育。

二、“智+”专业群构建

(一)“智+”专业群构建原则

专业群构建既要充分考虑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接性、专业群内各专业之间的协同性,又要兼顾专业群的稳定性、灵活性和生态性。“智+”专业群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学校要加强对专业的统筹谋划与布局,即学校要有主动、积极参与并服务区域产业集群的意识,尤其要有紧密对接区域主干产业链的意识。第二,学校要把握自身办学特色,即在构建专业群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抓住地方经济建设的中心内容和特色产业,在发挥传统优势办学的基础上,找准学校的特色定位。第三,以充分调研为保障,即构建专业群前需充分进行调研与分析,准确对接地方产业集群,适应地方产业链的各类需求。第四,以内容相近为基础,建议由若干个技术基础、职业岗位相近的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专业群。

(二)“智”+专业群构建实践

本文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探讨“智+”专业群如何构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立足民政社会服务和现代城市服务领域,培养面向现代服务业及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智+”专业群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架构及其所呈现的算法、算力、计算三大共性技术体系,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专业群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体系及关联技术体系所构成的专业群,本文称为“基座”专业群;另一类是基于人工智能衍生技术体系所构建的智慧民政与社区、智慧养老与康护、智慧旅游与文化、智慧商贸与物流、智慧金融与财务等专业群,本文称为“板卡”专业群。“基座”专业群和“板卡”专业群的课程平台、专业实训项目、技术师资及实验平台共建共享,共同培养跨职业类型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智能服务。组群分析如下:

1.“基座”专业群。“基座”专业群的定位,一方面面向“智+”行业,培养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关联技术的技术技能人才,其岗位群有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实施工程师、维护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产品销售工程师等;另一方面为“板卡”专业群及课程建设提供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支撑,同时为师生营造“智+”教育与学习场景,鼓励教师基于“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基于“智+”开展多模式自主学习。本着职业相关联、技术成体系、课程相通融、资源可共享的原则,每个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定位、资源及办学经验组建“基座”专业群。例如,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基座”专业群根据技术内容相近的原则,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关联技术两大体系,面向基础设施层的物联网、平台支撑层的云计算与大数据、核心技术层的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组建了智能信息技术和智能电子通讯两个专业群。第一,智能信息技术专业群,对接“板卡”专业群所对应行业的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可视化及物网互联等技术,由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专业组成。现有办学基础包括:3个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发展项目”专业,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华为、联通紧密合作重点建设专业。第二,智能电子通讯专业群,对接“板卡”专业群对应行业的泛在感知、识别、人机交互、电子通讯等技术,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组成。现有办学成果包括:3个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专业,4个重庆市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专业,1个重庆市安全生产管理行业重点扶持专业。

2.“板卡”专业群。“板卡”专业群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的“住、养、行、商、账”等领域,紧密对接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的部分主干产业链构建。相关专业群学生一方面要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核心技术,掌握相关技术技能与操作规范;另一方面还要学习智能信息技术相关通识课程,了解专业所对应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市场需求及用人标准,并熟悉相关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五大“板卡”专业群的构成如下:

第一,智慧民政与社区专业群。基于“互联网+”技术,聚焦民政事务及社区服务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智能服务体系,面向智慧社区产业链服务,由社会工作、民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业、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等专业组成。第二,智慧养老与康护专业群。聚焦“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面向“医养融合、智慧养老”高端产业链服务,由中外合作办学的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康复工程技术、护理、社会体育等专业组成。第三,智慧旅游与文化专业群。紧密对接信息化、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面向智能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产业链服务,由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人物形象设计、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等专业组成。第四,智慧商贸与物流专业群。紧密对接大数据智能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引领的商贸流通业,重点面向采购、供应、通关、流通、销售服务等商贸流通产业链服务,由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连锁经营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等专业组成。第五,智慧金融与财务专业群。融合互联网金融、现代财务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重点面向互联网金融产业链服务,由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信息统计与分析等专业组成。

三、“智+”专业群的实施与保障建议

(一)组织体系设计

为破除传统专业组织管理所形成的专业壁垒:第一,学校层面成立“智+”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智+”专业群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及环境建设等提供指导和帮助,尤其对“基座”专业群与“板卡”专业群的融合情况诊脉把关。第二,以专业群为单位划分二级学院,成立专业学术委员会,选拔高水平专业群负责人,组织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实施专业群各项建设工作。第三,基于产业链核心岗位群,成立“智+”技术工程训练中心,为学生提供基于产业链的较为系统、完整的“智+”生产性项目实习实训场所、环境及项目资源库。

(二)课程平台构建

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顶层贯通”的原则构建“智+”课程平台,将各专业学生培养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基座”和“板卡”两大专业群可共享基层人工智能相关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或部分课程模块,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2.专业技能提升阶段。原则以“板卡”和“基座”各专业群所对应的骨干及核心课程分向学习为主,但 “板卡”专业群可基于“基座”专业群的智能技术体系升级专业群相关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源;“基座”专业群也可融入“板卡”专业群相关行业应用及案例,展开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情景融入等模式的教学与改革。两大专业群教学团队可充分整合,定期开展跨学科研討。

3.项目实训及顶岗实习阶段。基于“板卡”专业群对应行业及产业链的核心岗位群,组织“基座”专业群和“板卡”专业群学生分批次进入工程训练中心,体验基于产业链的完整岗位链工作场景,并选择参加对应岗位的综合项目实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最后,再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两大专业群通过“智能技术+行业应用”方式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逐级融入各大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群的“一岗多能、首岗适应、多岗迁移”人才培养目标。

(三)产教融合平台搭建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破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的重要突破点。校企合作办学或共同成立“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内可设置“智+”名师工作室、“智+”企业工作室、“智+”技能大师工作室、“智+”技术技能平台、“智+”工程训练中心。各工作室(中心)汇集专业骨干教师、教学大家、企业高管和企业技术人才,既有基于自身行业与专业的相对分工,又有基于“智+”技术的紧密合作。校企一方面可集中优势资源,共同开展“课、证、赛、研、训”一体化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可围绕专业群有效推动“共定标准、共建课程、共编教材、共搭平台、共培师资”建设。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培育“智+”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智+”示范性产业学院内涵建设,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柴福洪,陈年友.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岚,许艳丽.智能时代:职业风险与高职教育应对[J].高等工程教育,2018(2):189-194.

[3]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01+105.

[4]涂家海.面向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群建设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37-42.

猜你喜欢

专业群双高背景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比大小,想背景,悟本质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跟踪导练(一)5
全职妈妈浪费吗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