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域经济 为洛阳乡村振兴赋能

2021-04-06归宝辰洛阳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沟域示范区生态

文/归宝辰 洛阳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

河南省洛阳市从理念创新、工作创新、业态创新发力,盯住“沟域生态经济”这一总抓手,开辟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路。洛阳“沟域生态经济”风生水起的经验成果值得在豫西地区深化推广实践。

立足资源禀赋 迎来乡村经济新发展

立足资源禀赋发力,合围“沟域生态经济”,迎来了乡村经济发展新突破。“五山四岭一分川”是洛阳的自然资源禀赋,“十年九旱种田难”是洛阳的农业气候瓶颈,“地瘠人贫财源薄”是洛阳乡村产业的发展困惑。对于这种“天然”环境,事实上也是优势与劣势平分天下。2016年以来,洛阳市委市政府跳出传统思维,审时度势,把脉问诊,提出了扬长补短、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的新理念,找准了“痛点”,打通了“堵点”,开启了“亮点”。由此,以沟域生态经济为主轴的乡村振兴随之拉开了序幕,也发生了新突变。全市按照“一域一产业、一沟一特色”的布局,沟域经济已成为洛阳县域乡村经济的新风景。五年来,全市开建市级沟域经济示范区55个,县级沟域经济示范区40个,谋划建设项目682个,市县财政投放“三农”资金17.6亿元,累计吸收社会投资86亿元。2019年带动全市一产增加值完成245.1亿元,增长3.7%,带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73元,增长9.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2.3个百分点,带动贫困户8399户、贫困人口29016人稳定脱贫,有30万山区农民受益;沟域经济区积极发展林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优质林果249万亩,道地中药材86万亩,食用菌1.2亿袋,养殖肉牛奶牛30万头。升级改造乡村道路203.6公里,整修生产路85公里。增建休闲旅游设施面积12.2万平方米,建设休闲农业项目3618个,新增农家乐接待床位6320张,创建A级乡村旅游景区22家,全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园区”达到32个,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休闲农业年收入60亿元。沟域经济示范区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样板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区和乡村振兴的先行区。

优化青山绿水底色,山壑沟域展露生态经济新气象。沟域生态经济创出“靠山吃山”青山绿水的新道路。全市统筹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的系统治理,沟域经济示范区内新增造林174万亩,荒山荒坡绿化率提高了19%。整治河道550公里,新修沟渠765公里,整修病险水库127座,新建污水处理厂156座,铺设污水管网3150公里,新建蓄水池16600立方米。新安县石井镇黄河神仙湾、正村大河田园、磁涧镇李子沟皂角园,孟津县会盟镇同盟山、平乐镇凤凰山,偃师市邙山镇、首阳山镇等沟域经济示范区率先开展黄河流域生态恢复治理示范,统筹发展林果产业,将荒山荒沟披上绿装,让青山绿水带动沟域整体升值;伊川县把龙凤山、万安山、紫荆山和伊河两岸的沟域经济示范带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国土绿化提速提质、治水兴水等紧密结合,持续提升沟域生态承载能力,让绿色成为山麓河岸乡村的幸福底色;洛宁上戈镇苹果产业谷,苹果新品种满山遍野,秋霜时节山红果香;新安樱桃谷5万亩樱桃映红五月,成为农家的珍珠玛瑙;栾川伊源康养谷依托伊水生态打造康养度假小镇,盛夏时节,度假、休闲、旅游者爆满。这些特色鲜明的风景式沟域经济示范区,绿荫乡村,城里人成了农民的亲人,穷山沟变成了聚宝盆。

河南洛阳乡村美景

发展特色产业 崛起产业融合新业态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统筹考虑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布局,沟域经济发展呈现多姿多彩。全市406家农业龙头企业和65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沟域经济主战场联动发力,共谱沟域生态经济发展进行曲。全市流转土地244万亩发展优质林果、小杂粮、中药材、食用菌及乡村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一二三产相互融合的多业态多形态经济格局和高效益高质量发展模式。以新安樱桃谷(樱桃)、洛宁上戈苹果谷(苹果)、孟津同盟山农业谷(万亩芳梨、万亩荷花、万亩金稻、万亩湿地)、宜阳上观乡桃缘小镇(水蜜桃)、伊川青湖山生态谷(西梅)、龙门东山玉龙秀水谷(甜枣)、宜阳香鹿山镇香谷(花椒)、嵩县鹤鸣皂角岭(皂刺)等特色农业+文旅型沟域经济模式,形成了生产、研学、节会、观光等融合性业态,富民效果成效厚实;以栾川重渡沟、老君山、伊河源,汝阳炎黄文化谷,嵩县明白河谷,汝阳神灵寨,孟津黄鹿山,宜阳锦屏山等山水生态旅游型沟域经济模式,借青山绿水优势富裕山乡农民;以栾川伊源康养谷,宜阳连昌河汉唐文化谷,龙门西山栖凤养生谷,洛宁罗岭香楸湾山居等休闲康养度假型沟域经济模式,集中发展休闲康养、运动健身、研学旅行等产业富民富乡;以伊滨倒盏民俗村、洛龙颐龙仙谷、洛宁爱和小镇、伊川龙凤山、孟津魏坡民俗村、栾川抱犊寨等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型沟域经济模式,盘活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使古老文化转换成为农民的活财神;以宜阳赵老屯村,嵩县三合村、沙坡村、天桥村,洛宁讲理村,栾川庄头村、拨云岭村、大王庙村,嵩县德亭村、汝阳牌路村等美丽乡村观瞻型沟域经济模式,聚集乡村观光旅游的人气和财气;以伊川江左建业绿色基地、孟津多彩长廊、伊滨万安山花仙谷、宜阳七彩莲花谷、汝阳大虎岭农业谷、嵩县陆浑岭等现代农业观摩型沟域经济模式,融入现代农业观摩、研学,诞生出高科技农业经济高地。

洛阳嵩县菊花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兴文兴业兴人,沟域生态经济奏出乡风文明的新旋律。精神文明和经济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丰满两翼。产业孕育富裕,文化孕育文明,人兴是社会进步的崇高标志。以沟域生态经济为载体,河洛文明、农耕文化也乘势焕发活力,立起新的使命。伴随沟域经济的文化融入和文化复兴,富有特色的乡愁文化也应运提升。以乡愁博物馆、民俗馆、家风馆作点缀,使沟域经济灵魂飞扬,生命兴旺。一批承载历史记忆、地域特征、产业新貌的文化特色小镇,展现远古与现代相结合、美丽与养心相结合、经济与育人相结合的魅力。洛宁县沟域经济区以文化为气质,着力打造集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相融合的洛书小镇、足球小镇、金果小镇、陶艺小镇、牡丹小镇等,构建起文旅融合型沟域经济产业。嵩县三合村把文化元素融入村庄建设,建成家风家训馆、民俗博物馆、生肖文化墙、原生态加工业作坊、文创写生广场、民俗农家乐等,使昔日老农家的脏乱差华丽转身为“五美家园”。全村103户从传统农耕业转向新兴文旅产业,成为土特产品名牌村、电商贸易兴旺村、勤劳致富示范村、文明新风模范村、河洛党建红旗村。这些绽放在沟域经济区内的璀璨明珠,既是自然淳朴的文化故乡,更是育人向上的灵魂高山。

民风转尚人心向上,沟域生态经济开阔乡村人才新视野。经济富裕改变人的精神情感,致富实践磨炼人的意志心境。沟域经济发展改善了经济状况,也改变了人心面貌。“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的农村工作原则在发展沟域经济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支部强、产业旺、农民富的理念也植根于乡村基层干群的心坎。青山绿水可以变成金山银山,使乡村干部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希望,使乡土人才提振了农村创业致富的神气,使科技人员坚定了服务农村创业的胆气,使城镇资本业主找到了农村投资发财的新领域。沟域经济重新聚集了乡村的“人气、正气、志气、朝气”。在沟域经济区,涌现了一批诸如拨云岭村、送驾庄村、赵老屯村、南府店村、二郎村、三合村、关庙村、礼河村等先进党支部村,农村“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焕发出强大的乡村治理效能。沟域经济吸引各类人才下乡回乡入乡创业,农村创业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全市沟域经济示范区吸引60余名高层次人才、300多名科技特派员安营沟域经济区开展技术服务,8.3万名高素质农民居乡驻村创业兴业。城镇工商资本业主投资沟域经济示范区建设热情不断激活,创办农业主体6500余家,完成总投资105.47亿元,建设项目452个,经济产出54.7亿元。水果专家杨英军科技特派员团队长期在新安樱桃谷从事技术指导,改造低产果园,更新高产品种,全面提高了樱桃产量和品质,平均亩产增加20%,销售价格提升30%,亩均增收至1万元以上。孟津县培育“乡村人才谷”,融入“沟域经济谷”,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建立1332名“乡土人才库”,培育16000名农民创客,创办经济实体12050家。孟津图河沟域经济区的硕丰合作社理事长蔡玉良发明7项农业实用技术专利,租种土地1000余亩,种植草莓、樱桃、猕猴桃、袖珍西瓜大棚120个,年经济收入800万~1000万元,直接带领贫困家庭309户,辐射周边8个村1900户脱贫增收。上戈沟域经济区贫困农民曲晓乐从不懂得苹果种植到“技术托管组长”再成为海升5000亩果园的“首席”技术总监,短短四年时间,其个人年收入也从当初的2万元飙升到2020年的13-14万元。

沟域生态经济开辟扶贫新路径

优势产业顺势集聚,沟域生态经济开辟扶贫攻坚与集体经济发展新途径。沟域经济是产业扶贫的载体、发展集体经济的供体,是产业兴旺的催活剂。全市95个市县两级沟域经济示范区带动贫困户8399户、贫困人口29016人,贫困村实现年产值30亿元,有30万户农民受益,真正鼓起了贫困群众和集体经济的“钱袋子”。伊川县甘泉河沟域经济示范区花椒基地,种植花椒5万亩,每户种植6~10亩,年总收入1.5亿~2亿元,可带动区域内全部贫困农户稳定脱贫。该区贫困户董囤一家5口人,两残两幼一个劳动力,种植花椒10亩,年获收入3万~4万元。宜阳桃缘小镇沟域经济示范区,种植蜜桃水果4000余亩,年总收入4.8亿元。该区三岔沟村豫新农民合作社种植桃果460亩,有46户贫困户入社,合作社年总收入300多万元,贫困户年总收入100余万元,户均2万元以上。栾川伊源康养谷,2000余农民从事乡村旅游业,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5万元,全域年收入2.4亿元。洛宁关庙峪沟域经济区“一个支部、一名土专家、一项特色产业带活一条沟一个村的沙梨产业发展。全村种植果树3500亩,年增收4000万~6000万元”。如此鲜活的实例每个沟域经济区都不胜枚举,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

沟域生态经济成为农村生产要素的聚集高地,为农村“三变改革”畅通了管道,增强了“资产、资金、劳动力”投入沟域经济的积极性和安全性,同时搭起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舞台。沟域经济区注入财政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4.2856亿元,整合农村发展资金7.26亿元,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128.11亿元,实施集体经济项目5742个,促使集体经济增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的行政村2274个,占总数的75.5%,收入10万元的1286个,占比42.7%。汝阳县红里村、二郎村、罗营村、上坡村,栾川县陶湾镇西沟村等五个村,将集体财产和发展资金投资于沟域经济示范区项目,各村年分红达到10--12万元,高于集体经济收入村平均值的60%。宜阳香谷沟域经济示范区的赵老屯村,成立资产、土地、旅游、劳务、置业五大股份合作社和迷迭香农业开发公司,发展乡村旅游和迷迭香产业,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8万元。

猜你喜欢

沟域示范区生态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孟津县沟域经济基本情况及发展建议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京津冀跨区域生态文明沟域规划出台
“沟域经济”:探索山区经济发展新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