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五个一”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擘画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2021-04-06张文娟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五个一三农攻坚

文/张文娟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做好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做出系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深入学习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一个全新论断: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会议上,中央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更高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三农”问题,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全新论断。

他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他还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值得指出的是,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的其他六位常委全部出席。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前两次分别是2013年和2017年。在两个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那就是“三农”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必须继续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一次历史转移: 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重大胜利,谱写人类历史新纪录— 960多万民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重心转移了,是不是意味着脱贫攻坚工作要暂告一个段落?并不是。我们知道,尽管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仍有诸多因素影响了农村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也是两大历史性任务的交棒之年。

但脱贫攻坚和全面乡村振兴毕竟重点不同了,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要结合实际情况,聚焦阶段性任务,注重从产业、政策、治理等方面入手,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

一个必须坚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然而,在喜获丰产的同时,我们更要居安思危。毕竟,人多地少的基本农情决定了中国粮食安全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风险隐患一直存在。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耕地和种子是两个要害问题。

藏粮于地,就是要保护好耕地。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藏粮于技,就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而要想产量好,首先必须得种子好。未来的良种培育,在追求高产的基础上,对品质和功能更加侧重。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还要求积极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要让种粮农民有钱赚、有利可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

此外,在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这是一个新的重大的政治要求。过去,“米袋子”工程都是省长负责制,但是这次强调书记也要负责。这释放出强大的信号,那就是不能把粮食当作一般商品,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光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

一幅清晰蓝图: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党的十九大为未来乡村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与此一脉相承,凝练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让这幅蓝图的画面更清晰,每一个维度提出了一个更清晰的要求,都有深刻的内涵。

农业高质高效,这是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新时代的农业发展,要应用农业新技术、新装备;要更新农业发展思维,以绿色、科技等新理念为支撑,要提高农业产业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要将种、养、加、销衔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促进全产业链、多功能和多元化发展。

乡村宜居宜业,这是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基础。中国的生态底色在农村,美丽中国的根在美丽乡村。乡村宜居宜业,一是要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服务均等。二是要求人口适度聚集,保持乡村合理的人口规模。三是要培育新型农民,让有娴熟技术技能,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的农民建设家园。四是保护和有效利用乡村生态环境资源,让村落风貌更加优美,打造风格独特的居民院落、村落等。五是传承优良文化,包括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民风民俗,彰显精神文明。六是促进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七是发展体系要可持续,包括良性的乡村建设投入机制等。

农民富裕富足,这是乡村振兴的最为关键的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使农民脱贫致富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记挂心头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如何强农惠农富农,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统计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6021元,可见,农民的收入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前,面对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奔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上,让城镇和乡村发展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城乡融合发展,要素平等交换,实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是最终的目标。

一项重要抓手:乡村建设行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可以说,乡村建设行动是补上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充分展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乡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网络比例均超过98%。然而,乡村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如能源利用、村庄规划、公共服务等,仍然需要不断地加强建设、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要通过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与农村居民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增强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同步性,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并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也需要寻找支点和抓手,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攻破,步步为营,年年有成,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农,天下之大业也”。从全面小康到乡村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吹响了全面乡村振兴的号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抒写梦想,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猜你喜欢

五个一三农攻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