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尿酸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评估其高血压严重程度的意义

2021-04-06覃飞雪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血尿酸高血压

覃飞雪

(全州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 桂林 541500)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此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我国高血压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 年~2015 年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约为27.9%,且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高血压。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合理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其血压,改善其预后[2-3]。本文主要是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尿酸与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评估其高血压严重程度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9 年3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 例高血压患者与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70 例健康人。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病历资料(或体检资料)完整;认知功能良好,沟通能力正常;知晓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沟通障碍;年龄<18 岁。将其中14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将其中70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高血压组患者中,有男性81 例,女性59 例;其年龄为34 ~75 岁,平均年龄为(58.36±2.59)岁;其病程为1 ~28 年,平均病程为(12.40±3.51)年;其中,Ⅰ级高血压患者有44例,Ⅱ级高血压患者有53 例,Ⅲ级高血压患者有43 例。在对照组健康人中,有男性42 例,女性28 例;其年龄为35 ~73 岁,平均年龄为(58.57±2.6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除病程及高血压分级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高血压的分级标准

根据高血压患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将此病分为Ⅰ级高血压(轻度高血压)、Ⅱ级高血压(中度高血压)和Ⅲ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Ⅰ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40 ~159 mmHg,舒张压为90 ~99 mmHg。Ⅱ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60 ~179 mmHg,舒张压为100 ~109 mmHg。Ⅲ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1.3 方法

在两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对其血清尿酸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对其血清尿酸的水平进行检测的方法是:抽取其静脉血3 ml,置于促凝试管中。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500 r/min,离心的时间为5 min),分离出血清。采用日立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尿酸酶法测定血清中尿酸的水平。对研究对象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的方法是:抽取其静脉血2 ml,置于EDTA-K2 抗凝管中。采用万孚全自动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和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液标本中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尿酸及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比较高血压组患者中不同高血压分级(Ⅰ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和Ⅲ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及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尿酸及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

高血压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血清尿酸的平均水平分别为(397.50±31.27)μmol/L 与(279.36±23.60)μmol/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6.75±0.40)mg/L 与(1.30±0.24)mg/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尿酸及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 s )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尿酸及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 s )

组别 例数 血清尿酸(μmol/L) 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mg/L)对照组 70 279.36±23.60 1.30±0.24高血压组 140 397.50±31.27 6.75±0.40 t 值 27.875 104.872 P 值 <0.001 <0.001

2.2 高血压组患者中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血清尿酸及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

在高血压组患者中,Ⅲ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和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均高于Ⅰ级高血压患者与Ⅱ级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Ⅱ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和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均高于Ⅰ级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高血压组患者中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血清尿酸及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 s )

表2 高血压组患者中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血清尿酸及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 s )

注:t 值a、P 值a 表示Ⅰ级高血压患者与Ⅱ级高血压患者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数值;t 值b、P 值b 表示Ⅰ级高血压患者与Ⅲ级高血压患者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数值;t 值c、P 值c 表示Ⅱ级高血压患者与Ⅲ级高血压患者组间比较的统计学数值。

高血压分级 血清尿酸(μmol/L) 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mg/L)Ⅰ级高血压(n=44) 302.53±28.50 4.80±0.31Ⅱ级高血压(n=53) 387.60±30.37 6.23±0.40Ⅲ级高血压(n=43) 475.46±32.40 9.24±0.50 t 值a 14.121 32.909 P 值a <0.001 <0.001 t 值b 26.449 49.904 P 值b <0.001 <0.001 t 值c 13.679 21.887 P 值c <0.001 <0.00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病。现阶段,医学界尚未彻底阐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有报道称,高血压的发生可能与患者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良(如摄入过多的钠盐或饱和脂肪酸、大量饮酒、吸烟、熬夜)、精神状态长期不佳、患有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及遗传因素等有关[4]。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性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脑出血等)。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原则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血压,预防其出现并发症[5]。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改善其血压的水平。通过测量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来评估其病情虽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其血压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波动,从而可影响评估的准确性[6]。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准确评估高血压严重程度的方法十分必要。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其多以尿酸单钠盐的游离态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健康人体内尿酸生成与排泄的速度基本恒定。若人体内产生的尿酸过多,超过其排泄速度,就会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长此以往可引发痛风。有报道称,若血液中尿酸的含量过多,可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同型半胱氨酸,从而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使血管壁易发生脂质沉积,同时也会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产生影响。临床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液中尿酸的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血压越高的患者血尿酸的水平越高[7]。超敏C 反应蛋白是人体内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人体出现急性炎性反应时,血液中超敏C 反应蛋白的水平会急剧升高[8]。目前,临床上关于超敏C 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关于超敏C 反应蛋白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尿酸与全血超敏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评估其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全血尿酸高血压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喝茶能降尿酸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全国高血压日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