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21-04-06陈志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摘除术腰部腰椎间盘

陈志军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脊柱二科,云南 楚雄 675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腰部和腿部疼痛、发生活动障碍。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使用手术和保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使用保守疗法治疗该病的疗程较长,疗效较差,部分患者难以接受[1]。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式主要有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及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等。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收治的6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资料完整,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这些患者均不存在意识障碍或沟通障碍,未患有精神疾病,可配合完成本次治疗与研究。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32 例)和治疗组(32 例)。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0 例,女性12 例;其年龄为25 ~75 岁,平均年龄为(49.85±4.26)岁。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18 例,女性14 例;其年龄为26 ~76 岁,平均年龄为(50.36±4.2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使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协助其取俯卧位。对患者的腰部皮肤进行消毒。按常规铺手术巾。使用C 型臂X 线机确定患者发病的腰椎间隙。在患者发病腰椎间隙对应的皮肤上做一个长度为4 cm 的纵向切口。逐层切开腰背筋膜。用骨膜剥离器剥离椎板间隙及椎板间隙下缘处的骶骨棘突肌肉。拉开切口,暴露发病腰椎间隙上方和下方的椎板、小关节突。用咬骨钳将椎板间隙的组织咬除。使发病腰椎间隙上方和下方的椎板缘、关节突内侧形成一个圆形的骨窗。游离黄韧带。暴露并保护神经根和硬脊膜。切开后纵韧带和椎间纤维,摘除髓核。冲洗切口。对患者进行止血。缝合切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判定是否为其放置引流管。为治疗组患者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协助其取侧卧位。对患者的腰部皮肤进行消毒。使用C 型臂X 线机确定患者发病的腰椎间隙。对发病腰椎间隙对应的皮肤处进行穿刺,使穿刺针到达椎间孔。置入导丝。以导丝为中心,做一个长度为1 cm 的纵向切口。沿导丝置入导棒,扩张手术通道。待手术通道扩张良好后,置入套管。在C 型臂X 线机下置入内窥镜。摘除髓核。探查椎管。暴露黄韧带、神经根等组织。使用双极射频技术将残留的髓核组织消除干净。对患者进行止血。逐层缝合切口[2]。术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以下三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其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肌力均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肌力均得到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在加重,其下肢的感觉、运动功能及肌力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治疗后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腰部疼痛的程度。该评分法的总分为1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重。治疗后,使用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表(ODI)评价两组患者腰椎的功能。该评分表的总分为5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腰椎的功能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2.2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治疗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患者,其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s )

表2 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及术后住院的时间(± s )

组别 例数 术中的出血量(ml)手术持续的时间(min)术后住院的时间(d)参照组 32 34.85±3.52 60.75±6.36 16.69±2.29治疗组 32 16.37±2.49 37.23±5.42 5.87±1.19 t 值 24.246 15.922 23.717 P 值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腰部疼痛的VAS 评分及腰椎ODI 评分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部疼痛的VAS 评分及腰椎O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腰部疼痛的VAS 评分及腰椎ODI 评分(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导致患者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主要是其发生外伤、长期生活方式不佳及存在遗传因素等。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腰部和下肢疼痛、麻木等,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大小便失禁、鞍区感觉异常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早期的症状是腰背部钝痛。该病患者腰背部钝痛的症状在其取平卧位时可得到缓解,在其站立时会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瘫痪[3]。

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其术中的出血量多,术后卧床的时间较长。微创手术是指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的手术。对患者进行微创手术可在腔镜等先进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的辅助下,以电子镜像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的手术器械代替传统的手术器械,尽量减少手术对其造成的创伤。目前,微创手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用于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有经皮穿刺射频髓核消融术、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及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等。使用经皮穿刺射频髓核消融术或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椎间盘内的压力,但消融的范围有限,其预后不理想[4]。

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切口小,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轻,术中临床医生可清晰地观察到其受损的组织,准确地定位需要切除的组织,减少对其健康组织造成的创伤,保持其脊柱稳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其术后快速康复。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医生在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应充分掌握使用经皮椎间孔镜进行手术的技术,提高自己的手术操作水平,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根据其髓核脱出的位置等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在使用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各项手术操作,减少对患者神经根造成的伤害,彻底清除其髓核,避免髓核残留[5-6]。

综上所述,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持续的时间,减轻其腰部疼痛的程度,提高其腰椎的功能,促进其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摘除术腰部腰椎间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