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探讨

2021-04-06田传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凝血酶肝素胰腺

田传红

(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重庆 4008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如大量饮酒、发生胆道梗阻等)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进而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坏死的一种炎症性疾病[1]。此病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占胰腺炎患者总数的10% ~20%。与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相比,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更加险恶,并发症更多,病死率更高[2]。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3]。目前,临床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原则主要是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及胰腺组织坏死的程度,预防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本文主要是研究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收治的50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血清淀粉酶的水平较正常值升高超过3 倍;进行B 超检查可见胰腺明显肿大、边缘模糊并出现不规则、不均匀的强回声,或进行CT 检查可见肾周围区消失、网膜囊和网膜脂肪变性、密度增厚、胸腔积液、腹水等;其家属自愿让其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病历资料缺失;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结合征或休克;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治疗期间转院或中途退出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低分子肝素组(n=25)与常规治疗组(n=25)。在25 例常规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 例(占76%),女性患者6 例(占24%);其年龄为20 ~68 岁,平均年龄为(40.18±10.56)岁;其病程(指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1 ~4 d,平均病程为(2.67±0.78)d ;入院时其血清淀粉酶的平均水平为(547.31±56.47)U/L;其中,因大量饮酒、发生胆道梗阻及其他原因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分别有12 例(占48%)、7 例(占28%)和6 例(占24%)。在25 例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 例(80%),女性患者5 例(占20%);其年龄为21 ~70 岁,平均年龄为(41.67±11.19)岁;其病程为1 ~5 d,平均病程为(2.90±0.84)d ;入院时其血清淀粉酶的平均水平为(559.84±60.34)U/L;其中,因大量饮酒、发生胆道梗阻及其他原因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分别有14 例(占56%)、6 例(占24%)和5 例(占2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方法是:让其绝对进食,对其进行胃肠减压、控制血压和血糖、调脂、镇痛、肠外营养支持及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为其静脉滴注0.2 ml 的西咪替丁注射液(用0.9% 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 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和10 万U 的注射用乌司他丁(用5% 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并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其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生产企业: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469;规格:0.4 ml:4000 IU×5 支)对低分子肝素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皮下注射,每次用药0.4 ml,每隔12 h 用药一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如腹膜炎、胰腺假性囊肿、胰瘘、休克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2 周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平均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2.69±5.13)s、(18.56±5.12)s 和(3.78±2.12)g/L,常规治疗组患者平均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平均水平分别为(9.78±3.29)s、(15.14±3.19)s 和(5.12±1.89)g/L。治疗2 周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s )

表1 对比治疗2 周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s )

血浆纤维蛋白原(g/L)常规治疗组 25 9.78±3.29 15.14±3.19 5.12±1.89低分子肝素组 25 12.69±5.13 18.56±5.12 3.78±2.12 t 值 2.39 2.83 2.37 P 值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凝血酶时间(s)凝血酶原时间(s)

2.2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中发生腹膜炎、胰腺假性囊肿、胰瘘和休克的患者分别有1 例、1 例、1 例和2 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 ;常规治疗组患者中发生腹膜炎、胰腺假性囊肿、胰瘘和休克的患者分别有4 例、3 例、5 例和6 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2%。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有报道称,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0%~30%[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的初期不仅会出现局部病理变化,还会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从而可进一步加重其病情,导致其多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受损。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凝血功能紊乱所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起着重要作用。患者在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其出现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通过多种途径启动外源性和(或)内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其血液中的凝血酶,导致其胰腺内的小血管广泛性血栓形成,使其胰腺小叶内的动脉发生痉挛,进而可导致其胰腺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使其胰腺组织发生缺血、坏死[5]。因此,临床上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着重改善其凝血功能,进而改善其胰腺内外的微循环,避免其胰腺组织发生缺血、坏死。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 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相似,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和纤溶酶原活化物,进而可起到抗凝的作用[6-8]。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长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其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凝血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凝血酶肝素胰腺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低分子肝素改良注射法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10例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
凝血酶GPIb-Ⅸ-Ⅴ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