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讨

2021-04-06韩珍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卡韦代偿乙型肝炎

韩珍霞

(阳城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西 晋城 048100)

肝硬化(cirhosis)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广泛性坏死,使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结节和假小叶,进而导致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的一种肝脏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若持续发展,可发生肝硬化。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肝硬化代偿期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此阶段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部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乏力、腹泻等)较轻。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进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decompensated cirrhosis,DCC)。临床上对乙型肝炎DCC 患者进行治疗的关键在于抑制HBV 的复制、改善其肝功能[1]。恩替卡韦是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肝爽颗粒是一种具有疏肝健脾、清热散瘀、保肝护肝作用的中成药[2]。本文主要是研究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对乙型肝炎DCC 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期间收治的98 例乙型肝炎DC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中关于乙型肝炎DCC 的诊断标准;认知功能和沟通能力正常;对用药的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严重的心、肺、肾、脑等器官功能障碍;由甲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或戊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合并有严重的黄疸或肝性脑病;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n=49)与比较组(n=49)。在49 例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27 例;其年龄为47 ~72 岁,平均年龄为(60.67±5.58)岁;其肝硬化的病程为4 ~9 年,平均病程为(6.34±1.25)年。在49例比较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 例,女性患者28 例;其年龄为48 ~71 岁,平均年龄为(61.24±5.36)岁;其肝硬化的病程为4 ~10 年,平均病程为(6.80±1.57)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保肝、降酶、退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存在腹水症状的患者进行利尿治疗或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用恩替卡韦片(生产企业: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141;规格:0.5 mg/ 片)对比较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口服,0.5 mg/ 次,1 次/d。用恩替卡韦片(其用法同上)联合肝爽颗粒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肝爽颗粒(生产企业:保定天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7671;规格:3 g/ 袋)的用法是:口服,3 g/次,3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和白蛋白(ALB)。血清ALT 的正常值为0 ~40 U/L,血清AST 的正常值为0 ~40 U/L,血清ALB 的正常值为35 ~51 g/L,血清TB 的正常值为1.71 ~21 μmol/L。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评分。Child-Pugh 分级标准包括临床生化指标、肝性脑病、腹水、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六项指标,分值为5 ~15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肝功能越差。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 及ALB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 和TB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血清ALB的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ALT、AST 和TB 的水平均低于比较组患者,其血清ALB 的水平高于比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s )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s )

注:表中的t 值、P 值为治疗后组间比较的统计学结果;a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组别 时间 血清ALT(U/L) 血清AST(U/L) 血清TB(μmol/L) 血清ALB(g/L)试验组(n=49) 治疗前 165.33±32.48 159.75±31.21 67.29±19.48 23.48±1.66治疗后 27.47±10.32a 45.39±12.98a 25.69±10.85a 44.06±11.58a比较组(n=49) 治疗前 166.23±30.89 161.25±32.84 66.58±20.01 24.77±1.53治疗后 32.63±10.47a 57.12±11.58a 33.47±11.63a 37.83±12.39a t 值 2.456 4.720 3.424 2.571 P 值 0.015 <0.001 <0.001 0.011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评分

治疗前,试验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平均评分为(8.63±1.62)分,比较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平均评分为(8.58±1.36)分。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hild-Pugh分级标准的平均评分为(5.18±1.12)分,比较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平均评分为(6.36±1.23)分。治疗前,两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评分低于比较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用药后,试验组患者中发生头痛、眩晕和恶心的患者分别有2 例、1 例和3 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24%(6/49);比较组患者中发生头痛、眩晕和恶心的患者分别有1 例、2 例和2 例,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5/49)。用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有报道称,肝硬化在我国的年发病率约为17/10 万[4]。乙型肝炎肝硬化是肝硬化的一种常见类型[5]。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肝硬化代偿期患者虽然仅存在轻度乏力、腹胀、黄疸、食欲不振等症状和体征,但其肝脏组织已发生明显变化(如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等)[6]。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病情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进展至DCC,出现乏力、消瘦、下肢水肿、食欲减退、黄疸、蜘蛛痣、肝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腹水等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7]。目前,临床上对乙型肝炎DCC 患者主要是进行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黄、利尿等治疗[8-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 分级标准的评分均优于比较组患者。这说明,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对乙型肝炎DCC 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恩替卡韦是新一代的抗HBV 药,也是当前抗HBV 药中效用最强的药物。此药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阻止HBV 蛋白酶的合成,抑制HBV 的复制。中医学认为,乙型肝炎DCC 属于“鼓胀”、“积聚”等范畴,其病因主要是体内湿热过重,致使肝郁脾虚,瘀血内阻[10]。肝爽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为柴胡、党参、白术、丹参、当归、虎杖、蒲公英、夏枯草,具有疏肝健脾、清热散瘀、保肝护肝等功效[1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肝爽颗粒具有改善肝纤维化及肝脏的微循环、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等作用。

综上所述,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对乙型肝炎DCC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肝功能,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卡韦代偿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慢性心衰患者失代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