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实践分析

2021-04-06张德荣唐自慧

绿色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经济区主干支点

张德荣,严 红,唐自慧,文 军

(1.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2.四川省委党校 区域经济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072;3.成都树德中学,四川 成都 610091)

1 引言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即“东部引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到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共3次来到四川,尤其是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赴四川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看望慰问群众,到成都天府新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发表重要讲话,20余次对四川做出重要的批示。

四川地处西部地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四川“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四川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构建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1],做强成都主干,统筹五区协同发展,为成都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2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内涵

“一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2]。

“多支”——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2]。

“五区协同”——强化统筹,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2],具体规划见图1“一干多支、五区协同”规划图。

图1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规划

内涵中要注意两点:在“五区协同”中将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统一定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则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3]。在“多支”中不包括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更多的是在“五区协同”中突出其生态功能。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提出源于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四川省情的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也是为什么四川要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根本原因。

3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提出的依据

3.1 四川发展的最突出问题不充分不平衡-必要性

下面进行几组数据的比较。

第一组数据,将四川放到全国来看。

(1)2017年四川GDP总量位居全国第6、西部第1,人均GDP位居全国第22、西部第6(图2、3)。

(2)2017年四川城镇化率位居全国第24、西部第6(图4)。无论是人均GDP排名,还是城镇化水平均排名靠后,四川大而不强即发展不充分。

由于四川的发展不充分,导致四川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四川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明显,详见表1:四川与全国和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图2 2017年全国人均GDP总量排名

图3 2017年全国GDP总量排名

图4 2017年全国城镇化率

表1 2017年四川与全国和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组数据,看看四川各市州发展的状况。

(1)2017年成都的GDP是排在第二位绵阳的6.7倍、是末位甘孜的53倍(图5)。

(2)2017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的GDP是其他四大经济区总和的1.5倍、是川南经济区的3.8倍、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42倍(图6)。

图5 2017年四川各市州GDP

图6 2017年四川各经济区GDP

由此看来,首位城市与其他市(州)发展差距很大,除了成都以外,四川缺少更多的发展较好的支点支撑。成都平原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发展差距很大即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后果,即四川区域发展差距拉大既不利于先发地区成都的发展,也不利于后发地区其他市州的发展,导致四川整体发展滞后。因此,解决四川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迫在眉睫。这也是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必要性。

四川发展在挑战中又蕴藏着机遇。

3.2 可能性—破解四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机遇期

第一,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当一个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四川省城镇化率达到50.79%,正处于优化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窗口期”[4]。

第二,2017年,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39万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具备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能力[4]。做强成都“一干”是为了着重解决四川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即通过做大做强成都经济,可以使成都吸引更多高端的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成都集聚,推动成都产业转型升级,成都的传统产业向四川其他市州转移,以此带动四川其他市州发展。

成都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具体来说如下。

(1)交通升级。打造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成都成“双机场”第三城。

(2)生态宜居,环城生态空间基本形成。

(3)对外交往。驻蓉领事机构增至17家,27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4)产业加速。实施“产业升级”战略,“蓉欧快铁”量能快速提升。

成都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为做强成都主干,推动四川充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基础为破解四川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提供了可能性。

4 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路径选择

抓住“机遇期”破解四川发展最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应运而生[2]。具体怎样实施呢?即如何做强成都“主干”,“多支”如何竞相发展,如何统筹“五区”协同?

4.1 做强成都“主干”

成都市政府出台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明确了成都市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格局(具体见图7成都市城市空间战略)等内容。

图7 成都市城市空间战略

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进一步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5],落实省委做强“主干”的要求,履行好“主干”的责任,体现好“主干”的责任担当。

4.2 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

培育发展全省经济副中心,改变成都一城独大的不平衡现状,打造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7个区域中心城市[6],以7个区域中心城市来带动各区域经济发展。我们来看看各支点的功能定位(具体见图8各支点的功能定位)。

图8 各支点的功能定位

以其中一个支点环成都经济圈为例,来看资阳主动承接鞋业转移,年产值过百亿。2017年“中国女鞋之都”成都市武侯区为主的成都制鞋产业整体向外转移,资阳考虑制鞋基础、丰富劳动力主动承接,目前入驻资阳的鞋企已经超500家,平均每天都有超过2万双鞋在资阳产出[7]。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7.4%,年产值突破百亿元。预计到2028年,资阳市纺织鞋服企业达近2000户,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资阳把推进与成都同城化发展作为头号工程,加快建设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产业集聚示范区,纺织鞋服产业被列为全市“五大产业”之一,全力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成为成都发展的重要支点。

4.3 统筹五区协同

(1)统筹重点领域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等(成都平原城市群铁路公交化改造将形成1环+7射格局,形成1 h轨道交通圈,成德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营,日开行40余对动车)。

(2)统筹产业布局,根据五大经济区的比较优势,选择各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重点,具体见图9四川五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重点,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成都重点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8]。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实现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我们以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两个市(州)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为例来看,地广人稀,气候条件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又是水源发源地,主要作为生态屏障,和其它的四个区域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也能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的农牧业和清洁能源,实现全省五大经济区的同频共振。

图9 四川五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重点

通过做强“主干”,将主干优势层层辐射和扩散,引领带动“多支”形成支点支撑,再向外层辐射扩散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统筹“五区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着力解决四川发展中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

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近2年来,“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我省各市州生动实践,成都切实增强“主干”责任担当,已与16个市(州)建立政府层面合作关系[9]。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下一步,成都将聚焦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产业协作、市场开放、设施互动、服务共享、环境共治,努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2]。我们坚信,随着做强成都主干战略的深入实施,成都必将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成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四川经济实现一盘棋的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主干支点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白云:空港经济区住宅稀缺 时代龙湖·云来之城:30万首付
群文阅读: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
寓美于物理力学主干知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