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优化策略

2021-04-04万立群

信息记录材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情报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

万立群

(南昌师范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32)

1 引言

高校是当下我国相对集中且占据重要地位的知识产出“前沿阵地”,而高校图书馆则是知识交流、传播及集纳的主要平台。由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人类原有的阅读习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实现足不出户阅读的目标,打破原有的时间及空间的桎梏及局限,某种程度上说明纸质图书现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而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阅读模式早已成为主流,特别是各种移动终端及电子设备大量涌现,使其用户群体由高校范围向社会呈辐射性扩散[1]。依托用户要求,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势必需要积极探索其服务优化策略。鉴于此,本文针对“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优化策略”进行分析研究的价值意义显著。

2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的现状问题分析

通常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可划分为用户、信道及信息源3个部分,而情报传递的内容、方式及质量与馆藏图书的利用频率、用户体验、使用范畴、科研成果转化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具体说来,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的现状问题具体如下。

2.1 脱离发展方向

当下我国大多数高校情报信息采集始终停留于图书馆藏信息采集的阶段,无法满足其信息传递的服务要求。即便部分高校图书馆采购大量的校外图书,但是对于图书类型划分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例如:无法根据热点图书或畅销图书进行仔细分类,说明图书采购计划缺乏系统性的标准,尤其是新书购入的随机性较强,不同程度上影响信息采集的有效性[2]。同时,图书馆信息采集无法跟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潮流,仍沿用人工分类及目录编制的方式及方法,再者信息源服务尚未形成数字化采集服务平台,大大增加信息采集及发布的难度。

2.2 传递通道不畅

数字背景下,用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一旦用户数量增长速度过快,促使其对信息传递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即要求信息传递兼顾共时性、便捷性及高速性。再者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时则直接影响情报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可能造成情报信息传递障碍的问题。结合调查数据显示,约超过85%以上高校对于信息传递渠道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例如:尚未融入及引进发达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普遍存在传递渠道单一、服务方式滞后及传递效率低下等问题亟待解决。

2.3 忽略多元需求

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意味着用户对于情报信息的需求缺口逐渐由价值取向向多元化方向转变。换言之,用户读书不再停留于学习或了解掌握更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局面,而是更加注重满足社会教育及科研等多元化的需求。同时,用户群体的变化,即由原有的在校学生及教师逐步向科研人员及社会用户群体拓展,决定其情报信息传递要求日渐多样。由此可见,情报信息传递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现有的渠道,实现第一时间内向用户传递的目标。

3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现状问题的相关原因分析

3.1 建设理念滞后

通常,情报信息传递以便利、快捷及高速为核心目标,往往需要满足传递共时性、异时性及即时性等方面的要求。由此可见,所有高校图书馆建设主体必须融入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引进各种类型的新型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现有的情报传递渠道,方可打造兼顾多样化及个性化的服务平台。然而,从当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情报传递水平来看,部分高校仍沿用以往人工采集模式进行情报信息传递信息源采集作业,其工作理念无法跟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止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更可能加重其工作量及工作难度。

3.2 传递渠道单一

传递渠道一定程度上决定信息传递的效率及质量,甚至与情报信息传递服务间存在着深入联系。再者,渠道是否选择全新的传递途径或是否决定拓展现有的传递途径,也不同程度上影响情报的传递效率。然而,从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仍沿用实体图书馆的情报传递方式及手段,即经人工发布或查询校内馆藏目录,难以跟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潮流。此外,即便移动终端的出现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信息高速传播的目标,但是仍无法满足当下信息爆炸式增长及传播的需求。

3.3 缺乏服务平台

情报信息是否能满足群发或秒发的要求,意味着情报信息是否能第一时间向用户传递,而搭建用户与信息源间的信息连接通道,能满足零距离交换双方信息的要求,对于终端服务平台的技术标准相对严格。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均存在“轻视电子图书馆、重视实体图书馆”的问题,其用户服务仅仅局限于本校用户,尚未走出社会,无法与各大高校或社会组织机构间形成联系,导致图书馆情报信息的传递面或传播面相对有限。此外,以往实体馆借阅室服务方式及借阅室内即时阅读服务方式,也是造成服务平台滞后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需引起充分重视[3]。

4 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的优化策略

如前所述,对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原因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从提升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角度考虑,则还需要采取有效优化策略。总结起来,具体优化策略如下。

4.1 突出资源优势

电子图书馆具有实体图书馆不具备的应用优势,例如:海量的图书馆藏存储容量及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满足多个用户即时性或共时性的阅读需求,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用户间交流的互通性。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丰富且内容多样,其信息资源建设优势相对鲜明,为拓展情报信息服务范围及扩大服务用户群体奠定夯实基础。同时,信道服务建设时,各大高校均具备传播及互联海量信息数据的前提,即移动网、全球性互联网及局域网等,并且以手机为典型代表的移动传播媒介,能满足海量信息的传播需求。总之,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期间,势必需要突出其优势资源。

4.2 打造科学平台

由于数字环境下涌现出全新的阅读载体,改变原有的阅读方式,产生一大批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客观上要求相关高校势必需要主动探究及不断健全科学高效的情报信息传递服务平台,尤其是高校自身属于知识产出地,具有不可比拟的技术资源优越性。例如:具体建设服务平台时,做好各种技术优势的整合工作,以达到打造全新服务平台的目标。同时,高度重视信息传递服务所需的软硬件方面的建设,使情报传递服务平台成为满足各个群体多元化阅读需求的新型服务类平台。

4.3 满足传递需求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规模持续扩大,尤其是大部分地区高校独具自身学科优势,而综合性高校仅仅占全国范围内高校一小部分。换言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存储普遍存在仅仅满足自身需求的问题,其图书馆藏呈现出倾向高校自身学科建设的特点,集中反映出各大高校图书馆自身所存在的应用优势。因此,各个地区高校与高校间必须打破封闭式建设理念的桎梏,主动与其他高校或社会群体间相互沟通交流,为图书馆建设提供更多知识储备及能量,以达到满足用户多样化阅读需求的目标,进一步起到提高情报信息传递服务质量的作用。

4.4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情报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

为了提升情报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合理科学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非常关键。一方面,需以国家创新体系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为依据,对个性化情报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进行积极探索,使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与此同时,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需以用户为中心,组织丰富的馆藏资源,对用户的知识需求及行为习惯进行深入分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SEO搜索引擎及数据库的构建,使网络信息服务体现出快捷的特点,进一步实现对用户推送优质的信息资源及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标签聚类和标签云来说,是使个性化情报信息服务有效实现的重要方法之一,需充分重视。并且,高校有必要对目录学加以构建,重点描述、提示重点学科及特色馆藏,进一步采取标签云或标签聚类的方法,提供给读者,使读者在直视及信息方面的体验感增强。另一方面,需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交互式和开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构建,对URL加以考虑,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期间,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连接丰富的实体资源,并做好网络信息的模块化管理工作。此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云计算高新技术,进行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系统的构建,进一步发挥系统的搜索引擎作用及网络资源导航系统作用,让读者用户在获取所需信息资源的速度及效率提升,进而使信息产品的个性化服务特色优势充分有效地体现出来[4-5]。

5 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以图书馆藏方式、用户阅读方式及用户群体为依托,呈现出变化的状态,以至于产生个性化、多样化及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因此,相关高校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立足于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优化图书馆情报信息传递服务的策略,例如:合理整合优势资源,打通情报信息传递途径及渠道,必要时搭建科学高效的情报信息服务平台,满足校与校、校与社会之间纵向联合或横向联合的要求,进而使情报信息传递服务的优化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猜你喜欢

情报信息服务平台图书馆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图书馆
浅谈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推进方法及实践状况
我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去图书馆
情报信息机构社会服务功能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