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4-03白梅

关键词:环境影响环境监测机构

白梅

苏州市宏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环境影响评价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对项目建设完成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在项目进展前,通过对环境现状及项目产生的影响分析,预测具体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制定适当的政策监测计划[1]。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根据项目具体实施特点,加强当地环境保护,分析主要污染物,为环境保护措施的提出创造依据,不断优化和改善环境。

一、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没有得到充分优化

相关部门当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日常审查。由于非标准化测试程序,内容不清,管理体制不完善,不会对监测管理构成一定的制约,监测管理质量无法保证[2];这种情况对员工来说很难实行,由于采用了很好的工作流程,很容易忽略重要信息,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这影响到环境管理的质量。

(二)监督工作不够完善

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环境监测,而导致监测质量不高。第一,由于监测任务艰巨、环境监测进程复杂和人力资源不足,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加;难以满足社会的不同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公平对待环境监测,其次,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评价[3]。由于缺乏频次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确定和不具代表性的评价,一些监测项目的统计评价和评价方法是错误的,此外,在实际监测数据方面也存在着差距,这在所公布的监测报告中造成了不确定性,并妨碍了高质量的环境监测。

(三)环境监测方案不满足实用性

在实际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有明确的环境监测内容。环境监测方案是环境有序发展的向导[4]。我国的有关规定对不同的环境监测项目有具体规定,但是,一些单位不符合现行国内环境评价单位的相关规定,只在现场进行处理调查工作。有的单位甚至不到野外进行现场调查检测,从而导致实际工程与定点、检测频率不符,误差较大[5]。此外,为节约该部分成本,部分环境评价单位的环境评价人员擅自减少测点或采用其他类似内容替换部分测点,以降低成本。这会导致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因此,监测方案只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起草要求,监测方案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对环境影响评价影响不大。

(四)环境监测机构管理不到位

随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监测机构越来越多,但环境监测机构存在一些陈旧设备,或监测机构设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项目周边环境监测的需要。因此,在环境监测方面取得进展是不合理的。此外,由于监测机构的技术含量较高,监测机构的工作人员人数不够。如果该技术不符合规划和采样环境监测的标准,监测数据将有可能出现重大误差,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监测机构的认证能不能适用[6]。设立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对各项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比较,但是,监测机构为了接受单位的委托,谋求经济利益,却违反了规定,从而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五)环境监管检测不完善

在实际的环境监测中,大多数员工在外工作,通常是在项目规划完成但尚未实施的时候去往调查和监控地点。部分环境评价单位由于缺乏资源和先进的机械设备,环境监测工作进展缓慢,部分环境评价工作人员仍希望完成这项工作[7]。比如,现场检查和监测最初的采样周期是7天,但为了完成工作,工作人员把7天缩短为5天。而且甚至会出现工作人员并没有去现场采样,但却按时提交监测报告的造假情况。

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建设不完善

关于环境影响评估监测状况,有关立法和条例的起草工作不够充分,而且缺乏详细的管理制度,因此,监测工作很难进行。而且,系统管理方面的长期混乱导致了这种情况。同时监测部门和环境评价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在不同的管理部门很难做到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在环境评价文件的批准不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审查,也没有有效的监测机制来监测和管理授权工作,不能保证监控文件的质量。

(二)监测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难度大。

环境监测涉及多个部门,如现场采样部、实验室分析部、报告部等,为此,监测机构等应协调各部门的相关工作,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环境评价与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不同,很难有效地协调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冲突,各部门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也间接地加大了监管难度,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

(三)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并不规范

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评价项目是较为急迫的。环境影响评价关系到很多系统环节,如果制度制定不充分,各部门职责不明确,将不利于环境评价机构提供数据和信息。由于利益的趋势,导致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监测市场不规范,相应的监测设施难以开展质量监测工作。

三、完善我国环境评价检测问题的措施

(一)充分保障环评检测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监测主管部门和政府应更加重视环境评价监测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编制环境监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当是加强对环评单位评价等级和范围的界定,根据其实际设计要求和相应的分析结果,明确项目的具体影响,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系统研究[8]。确保系统的措辞基于实地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相关方案的要求进行规范,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工作。

(二)加强对环评检测机构的审计

标准化和法治化是环境评价监测设施长期生存的有效保障。因此,环境评价部门应认真识别检测机构的资质;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检测资质承接业务,并注重员工技术的培训,提高技术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重点培养人员工作能力;同时,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审计工作,制定适当的监督标准,确保监督活动的有效性和标准化。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测的效率和水平,制定具体的监测计划,加强实时跟踪,及时发现与计划不符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监测制度,加强监测工作,使监测工作符合相关监测时段和具体环境条件。

(三)加强相关监管行为

监督部门和单位负责监控。相关人员应具有一定的责任感,实行相应的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提高管理意识和管理效率,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评价监督。确保监测影响在特定区域内,满足设计标准,有效提高监测质量监测,加强合作环境保护部门、环境评价机构和环境监测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共同提高监测质量;提高检查员的意识,自觉遵守控制标准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薪酬和处罚制度,对表现突出或违规的人员,要实行严格的奖惩,推动和加强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促进有关人员问责和职业道德的提高。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公布和评议,加强总结,使工作人员注意总结在工作中的不足,为今后有序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断完善和推广监测技术,促进和加强技术与人员的有效合作,促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四)改善环境监测计划的科学性

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环境监测方案的科学相关性进行检测。在实际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了解项目规划的基本内容,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再根据规划的内容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明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此外,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应调查现场周围的土壤、水和大气。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监测点的位置、频率和时间,并根据这些因素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监控系统的可行性。监测系统一般由环境评价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审核人员将在完成后重新检查监控系统,尽快实施,确保工程实际情况与监测系统的一致性,提高环境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加强环境检测机构和监测站的管理

在环境监测方面,环评机构首先要严格审查检测单位资质,确保检测单位资质与项目资质一致。然后再次审查资质的有效性;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对环境评价监测项目和监测人员的技术进行验证,并根据验证结果确定是否符合项目标准。用于符合要求的检测设备,质量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其进行审查,以进一步确保监测机构达到项目标准的资质和能力;对环境监测站内部设备进行升级或进一步开发,定期对站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于一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从外部进行招聘,但从外部招聘应该设置一定的门槛。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想要深化我国环境评估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挖掘和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加快环境评价体系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效率和质量,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检查和监督,改进监测技术,提高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环境建设项目的顺利建设。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环境监测机构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