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2021-04-03王晓晖张辉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阶段方案

王晓晖 张辉

1.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2. 泸州临港产业建设有限公司 四川 泸州 646000

我国建筑行业近些年一直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然后其中许多管理方案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比如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案多数需要依靠人力,需要凭借相关人员自身的经验。然而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即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按照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案,就会出现数据不精确、资源浪费、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工程延期、工程质量不高等不良后果。针对这种情况,许多企业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应用到了BIM技术,该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产生。BIM技术就是将可视化、数字化二者的技术相结合,并且将与建筑相关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也越发成熟。

1 传统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前期问题

(1)招投标报价阶段工程量计算准确度不高。传统的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比如在招投标报价阶段。首先需要预算人员结合招标文件中供应的CAD图纸,然后通过人工计算,手动的录入项目相关的数据,涉及的人员不仅众多,而且人工计算难免会出现问题,所以误差率较高[1]。此外,对于那些建筑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其本身就具备工程周期长、工程量大、数据繁多等特点,仅凭借人工来计算数据,不仅使得数据获取的效率不高,且出现错误的概率更高。所以,在工程初期的预测阶段,就已经出现了数据偏差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2)无法及时识别图纸。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设计图纸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点,而建筑工程各个环节基本都是室外作业,难免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极端天气、地质原因等,这就出现了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出现偏差,需要做出修改。传统的建筑施工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施工中,很难发现图纸相较于实际情况中的不合理,无法及时地做出修改与调整,不仅为工程埋下了隐患,也使得工程的成本得到增加。

1.2 施工中的问题

(1)无法灵活调用数据。传统的建筑工程数据记录管理方式,多是通过纸质图纸或者电子文件等形式来记录,众多的资料数据长久以往的积累下来,会使得后期的工程需要使用时,寻找数据、调用资料比较困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缺乏动态管理。许多建筑单位缺少对工程项目过程的控制,而建筑施工中的成本分为人工费、间接费用、材料费等,涉及的方面较多,如果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可能会造成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与预算出现偏差,并且无法及时的寻找出偏差的源头,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工程整体的成本增加[2]。且施工计划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如果不能对施工过程做出动态管理,成本发生变更时,就无法及时的根据变更做出改变。管理人员无法全面的掌控到各环节成本的使用情况,无法及时的更新数据,增加了成本的控制难度。

(3)缺乏精细化管理。缺乏精细化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分别是人员管理、材料管理与场地布局。首先对于人员管理来说,部门建筑工地为了尽快开工,许多一线施工人员并没有相关的技术证书或者没有接受过标准的岗前培训,导致了个人能力不足,在施工中无法严格执行要求,操作得不到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施工质量。其次,对于材料管理,建筑施工通常涉及的场地面积较大,施工中的多个环节可能都会涉及同种物资材料,使得物资会被多次挪动,如果不加强对材料的管理,规范的将施工物资进行拜访,可能会出现材料的挪动的过程中丢失、损坏等,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工程成本,也对能否按时完工造成了影响。最后,对于场地布局来说,因为建筑工地需要反复的挪动物资,而部分施工单位仅仅依凭自身的经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造成了物资在挪动时受到阻碍、塔吊的旋转超过施工范围等等,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甚至会引起民众投诉。

1.3 工程结算阶段的问题

传统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模式,有关工程项目的文件或者相关数据等,通常都是采用电子文档或者纸质材料来储存,容易残缺,保存难度较大,而且这种储存方式使得数据无法及时流通,增加了工程后期结算的难度,甚至影响到了最终数据的准确性。更严重会导致虚假数据出现的情况,因为数据无法及时关联共享,有些施工单位即便弄虚作假,相关人员也无法及时的发现,极大地增加了工程结算阶段工作的难度。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的具体实施

2.1 施工前的应用

(1)招标阶段。建筑单位可以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的招投标报价阶段,将施工方案可视化的展示出来,包括资源调配、施工工序等,以此来对项目投标,就可以明确的知晓施工的总体进程以及施工方案[3]。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将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势以及可行性全面的展示出来,极大地增强了招标方案的可读性,保证投标方案能够切实的实行。在建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合理的在招标阶段应用BIM技术,可以让企业在同行之中更好立足。

(2)工程准备阶段的应用。在建筑工程开工前的准备阶段,相关的造价人员就需要对工程的整体数据做出构建。利用BIM技术,造价人员将算量以模型的形式构建出来,将企业方提供的数据录入系统,再通过模型中获取的准确数据,将两者进行比较,以此来制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再辅以BIM的检查功能,将施工计划中出现的瑕疵进行合理的改进,以此来达到缩短工程量计算时间的目的。在确定设计方案阶段应用到BIM,可以将设计方案可视化地展现出来,能够较为明显的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错误,保证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及时地将问题做出处理,降低了因为设计方案造成的返工情况出现。

2.2 施工中的应用

在施工阶段应用BIM技术,主要是利用其模拟技术,将施工方案做出模拟与分析,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因素,编制出最优的工程方案,降低因为无法避免的因素导致的频繁修改工程方案情况的出现[4]。利用BIM技术中拥有的算量功能,将建筑工程中涉及的人力、建材、设备等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率,从源头上节约了工程的成本资金。针对结构相较复杂的工程项目,要根据实际施工现场的特点,将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将BIM模型应用到施工进度管控中,然后针对施工中具体的薄弱环节,做出动态分析,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突发状况预留出应对时间,尽量缩短施工工期,以此来确保工程的质量过关和按期完成。

2.3 竣工阶段的应用

竣工阶段作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属于成本控制中的事后控制,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是否符合预算。相较于传统的结算模式中出现的数据共享不及时、虚假数据的问题,造价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及时地获取到项目各个环节所使用的成本,确保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中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通过准确的数据进行成本结算,再结合竣工阶段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的各项数据,针对有出入之处做出二次核对,可以大大地降低造价人员的工作量。BIM模型使得竣工的资料完整且准确,避免有些施工单位弄虚作假,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5]。BIM技术在竣工阶段的应用不仅降低了造价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质量。BIM模型提供的准确竣工数据,给造价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将此数据与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相结合,就能够准确的了解到施工各环节的细节情况,全方面地提高核算数据的准确度,从而保证建筑工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3 结束语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行业,企业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就需要在成本控制环节不断地做出改善和提升。科学合理的在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利用BIM技术,有利于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阶段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