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021-04-03芮芮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期
关键词:设计者设计方案管线

芮芮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设计者通过以塑造建筑信息模型的方式,来构建设计方案,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设计效果,以便于及时发现、处理方案中的不足,提高设计质量。因此,应深入分析该技术在建设设计中的应用,以总结出更佳的应用方法,增强建筑设计方案完成效果。

1 在建筑管线设计中的应用

(1)管线位置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基于CAD的传统设计方式,所形成的设计方案为二维图纸文件,其无法完整地显示设计方案中管线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因此,设计者很难发现自身在管线位置参数的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不方便施工人员对具体管线空间位置设计方案的理解。为此,在建筑管线设计中,设计者可以采用BIM技术,在软件上以绘图、参数输入的方式,构建出三维立体的管线设计方案图,以及时发现管线空间位置的交叉、重合问题,并弱化施工人员的设计方案理解难度,提高后续建设施工的准确性与效率。但在此过程中,应选择好专用的BIM设计软件,并做好软件安装工作,确保软件运行的稳定性,以深入优化设计工作效果。

(2)管线参数设计。管线参数包括空间距离、直径、长度等多项数据,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线系统的使用性能。因此,在设计中,保证参数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是优化设计方案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在BIM技术下,各项参数均能够以三维实体的形式,展示在设计文件中,使设计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方案的实际建成效果。此时,具备一定经验的设计者,即可通过目测,迅速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参数不合理问题,然后予以及时改正,保证设计质量。此外,当前大部分BIM设计软件均有表格导出功能,设计者可以利用该功能,罗列出所有的管线参数数据,然后再通过全面地检查数据,来发现、处理设计中的参数问题,增强设计方案完成效果。

2 在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1)主体结构框架设计。就目前来看,当前建筑的结构类型主要以框剪结构为主,而这种建筑的主体结构包含两个部分,即承重结构和非承重结构。设计者借助BIM技术,不仅能够查看整体的主体结构三维状态,而且还能通过操作配套软件,单独查看承重结构三维形态、非承重结构的三维形态,以便于设计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设计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增强主体结构框架设计的准确性。此外,利用BIM软件,设计者还可以单独查看同种类型结构件的所有参数设计结果,以更加精细地对设计的合理性予以核查,有助于后续设计变更频率的降低,推动施工效率水平的发展。

(2)力学计算校核。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稳定性,设计者通常会基于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力学方面的公式,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承重能力进行校核计算,以免主体结构设计方案存在科学性缺陷。在此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基于BIM技术,使用配套软件,导出各个构建的工程量数据,如长度、体积等,然后再进行校核计算,这样可以省去数据统计环节,减少人为操作对校核计算结果准确率的影响,增强设计质量。

3 在设计修改中的应用

(1)结构修改。在设计中,若经过自检后,发现了设计中存在不合理问题,那么设计者则需立刻进行修改,以保证最终的方案成形效果。但基于CAD的传统设计,不能具体地呈现出修改后的设计效果,同时其在操作上也相对烦琐,容易影响设计工作效率。基于此,在设计修改中,设计者可以采用BIM技术,并利用其操作友好性、具象性,实现高效、准确的设计修改。其中,在结构修改中,可以使用软件绘图工具,在三维模型上进行直接修改,并在修改过程中,实时地确认修改的实际效果。同时,当模型被修改时,配套的参数也会进行同步变化,如:在修改管线竖管长度时,设计者通过一键删除原来的竖管,再选取、布设所需长度的竖管,即可快速完成修改,而且配套参数也会直接显示当前的长度参数,消除传统模式下,重复进行的手动绘制、输入程序,提高了结构修改效率。

(2)参数修改。在建筑设计修改中,参数修改一般包括,柱尺寸的修改、钢筋型号修改、管直径修改等操作。在传统设计模式下,若涉及同类构件的单项参数全部修改,那么设计者就需要反复进行参数的修改输入,但这样容易出现遗漏,影响最终的修改效果。为此,在参数修改中,设计者可以使用BIM技术,来进行修改,以消除传统模式下烦琐的设计修改操作程序。在BIM技术下,设计者要先借助配套软件中的全选功能,选择需要修改的构件类型,然后打开参数编辑器,即可对同类构件的参数进行修改,而且仅需修改一次,就能够实现对所有同类构件参数值的调整,增强了设计修改的便捷性。

4 在设计审核中的应用

(1)结构审核。在建筑设计中,审核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该环节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着设计方案的整体质量。因此,设计方必须保证审核的精度与全面性,以优化设计方案出具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将BIM应用到结构、参数审核中,使审核人员得以更加直观地核查整体设计方案,加强审核工作力度。其中,在结构审核中,审核人员借助BIM软件的选择功能,查看每个楼层的结构三维形态、单个结构件的三维形态、某一结构件类型的整体三维形态,以确认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提高审核环节效用[1]。

(2)参数审核。在参数审核中,利用BIM技术,审核人员可以通过操作软件的统计功能,导出工程量明细,以判断工程量参数是否合理。此后,再操作软件的构件全选功能,查看各类构件的参数设置情况,判定结构参数的合理性。最后,操作软件的参数整体显示功能,对各个结构件的参数进行整体的审核,确认无问题后,再向建设方呈交设计方案,即可有效降低设计不合理问题出现的概率,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强BIM技术的应用效果,能够加快推进建筑设计领域的优化发展。在设计中,借助BIM技术可以合理化管线安装位置、优化建筑主体力学性能、提高设计效率、保证设计审核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为后续的建筑施工提供更加翔实的指导。

猜你喜欢

设计者设计方案管线
基于可持续理念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案探讨
2020德国iF设计奖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