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塑家游杰辉 游杰辉和他的卵石雕

2021-04-02姜贻伟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根雕卵石石雕

姜贻伟

游杰辉,1966年生,中国民进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郴州市第三、四、五届政协委员,郴州市第一、第三届民协主席,郴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第一届理事长,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原副理事长,湖南杰辉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总监。石雕、根艺作品多次在全国全省艺展中获奖,其中珊瑚化石雕《守望》获中国民协文化产业委委员“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珍贵艺术品”金奖,卵石巧雕《古韵》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雅旦石《老来福》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信息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一等奖等。作品多被安放在重要景区或为海内外藏家收藏。多次接受央视、《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媒体的报道,被业界称为“中国卵石巧雕第一人”。2011年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授权设立“湖南省卵石巧雕创作基地”。

认识游杰辉先生,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晚上。他告诉我:“快来快来,给你看个好东西!”于是,我飞脚赶到,最先就看到了他那块著名的菊花石雕——“九龙百花屏”。这块当今世界上体积最大、菊花多达118朵的菊花石雕,竟有九条巨龙穿梭于菊海之中,其构思之神奇、雕法之精美,确实让我震动不小,于是心咚咚地响起来了。但始料不及的是,当我的眼睛在玻璃橱窗里穿梭时,一个破烂的石罐,竟把我的眼球生生地掏了过去,“啊!”我不禁一声大叫,心脏猛地就提到了嗓门上!

这件取名为“古韵”的石雕艺术品,原是一块被水冲蚀得几乎空了的圆形卵石。在不甚规则的弧形纹路里,呈现出黄、青、白、黑的斑驳色彩,其中又以黄、青为主调。作者将其不露痕迹地剖为大小不等的两半,在大的那一部分之外的凸处,凿了一个残缺的罐口,而在那宛若摔破了的残片里,又别出心裁地雕了一只硕大的蜘蛛,它正准备在破罐中吐丝结网哩!整个作品浑如一件被遗弃的珍贵文物,古韵浓浓,令人遐思,令你不能不为艺术家的奇特想象和非凡功力所折服。

于是,我脱口而出:“游,我更喜欢你这个!石破天惊啊!”

我想我的喜欢是有道理的。大凡石雕,就石材而言,大者取诸麻石、花冈、青石、大理,小者尤其是工艺品则取诸各类玉石及寿山、田黄、玛瑙、菊花等贵重稀珍之物。贵则贵矣,美则美矣,且质地温松而易于雕刻,于是雕者众趋之,或置于王宫,或藏于贵胄,百姓又有几人能得!而所雕之形,又多为福禄寿、祥云瑞兽、才子佳人、宫阙园林,观之一二则可,观之三四则厌。说白了,我买不起也不会买。游先生的卵石雕,可谓巧夺天工,化腐朽为神奇,令人眼界大开,如饮仙露。试问,天下收藏卵石奇品的比比皆是,但又有几个人能拿着那些又“贱”又硬的卵石雕来雕去,且雕出如此有文化意蕴的珍品来?所以,他被世人誉为“中国卵石巧雕第一人”,绝不为过。

游先生在雕刻原料上的颠覆和创新(从贵族走向平民),是他对中国传统石雕艺术的一大贡献。众所周知,卵石即水冲石,其在千百年的激流冲刷中,留下了它最坚硬的部分,也留下了它特有的花纹和色块。湖南最常见的品种有青花石、黄蜡石、沉积石、彩硅石、化石等,其中不乏可藏之珍品。可见,形状怪异、色彩艳丽、纹路丰富的卵石,本身就有很高的收藏和利用价值,要不然何以有那么多的藏石者把中国的大小河滩翻了个底朝天呢?但藏石终归不是创作,要在心仪的卵石上留下自己对它的独特理解,要紧处必狠下几刀。然而,这刀又岂能随便下得!

显然,杰辉先生的卵石雕,在观念和技巧上借鉴了根雕,即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不求繁复但求简洁,惜刀如命,以尽量保持卵石的天然形态。因此,他的作品,很难看到玉雕中常见的精雕细刻、形象逼真,而是在朦胧中栩栩如生,在品赏中韵味无穷。按他自己的说法,这叫做“七分天然三分雕”。我还想加一句:“雕功全在天然中”。

最近一次,游先生对我说:“我现在根本就不会去雕那些太像的东西了,一看就懂,给人留不下半点想象的空间。”纵观这十多年他的一系列卵石雕精品,岂止是现在,他早就改弦易辙了。那件名叫“边城遗梦”的作品,石材是一块呈三角形的黄蜡石和青石的结体,被他处理成半人半兽似神似鬼的图腾,充满了湘西边城的神秘和诡异;《禅》中那位沉静在默数念珠中的尊者,与沉积石形成的宽厚袈衫浑然一体,令信众肃然起敬,如入佛界;《悠然见南山》石体呈白青色,陶渊明披着斗篷,闭目养神,他哪里在看山,分明是在心中吟诗,而他腰间一条宽大的白纹,究竟是衣裾还是云彩?《浴女》几乎连头都看不清了,但卵石本身黑白相间的流水纹,一泻而下,我们的眼睛仿佛穿过半透明的玻璃,模糊地沾在一位正在淋浴的丰腴女人的身上。用花冈卵石雕塑成的《南极仙翁》,更是利用卵石本身纷乱的纹路,将一位透过纷纭俗世笑看人间的仙翁,刻画得入骨入髓。《藏龙》也一样,它就是被藏在那里,全身金黄,龙头高昂,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即使像《捕》里那只螳螂,也要通过艺术想象,观者才能体会其中暗藏的玄机。我喜欢这样的作品,它给了我莫大的艺术享受!

搞石雕艺术,游杰辉先生绝对是一块天生的料。不是说身板粗砺的他像个石匠,也不是说憨实执着的他性格俨如一块顽石,而是他那双斜斜地对雕在脸上——与两道眉毛相距极远的小眼睛,有时茫茫然不知所至,有时却骤然发光,仿如两道闪电,在阴霾里啪啪地亮出声响来,继而又倏地归于沉寂。此时,你如果继续留意他,他的灵魂已幽幽地萦绕在某个新构思或某块让他心仪的石头上了。

他经常到山沟里去悠转,去寻找卵石,也去寻找感觉。他一辈子都在寻找。原来我一直在想,游先生抽的什么风,贵重石料全都雕得炉火纯青了,又怎么想到还要去雕不值钱的卵石?跟他接触多了,我慢慢地也就释然了。因为继父的虐待,生于福建大山的他,十七岁便离家出走,先后在福建、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江苏、浙江学艺谋生,最后在湘南的郴州定居。生活上的那种颠簸、那种困苦,艺术上的那种寻找、那种钻研,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他本身就是草根一个,而青田寿山菊花那些名贵石料,与他的草根身份俨然形成巨大反差,就像那些砌摩天大厦的农民工,似乎永远没有享受它的机会。其实,杰辉先生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不仅雕有大量的玉器类石雕精品,而且开办了公司,头衔也就有了一大把,比如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石雕)、市政协委员等等。他甚至还藏有当世最大的重达七吨之多的寿山石原石。但是,这一切又哪能改变游先生的草根情结!而这种沉淀于心灵深处的情结,恰恰是他与卵石投缘的基础。于是,他就有了在卵石世界里建立一个游氏雕刻王国的构想。这是他的野心,也是他的凡心!

然而,野心也罢,凡心也罢,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除了勤奋,还要匠心,还要眼光,还要修养,更要天赋!杰辉先生不是科班出身,却天资聪颖,猎涉甚广。他在练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中,体会到“神似胜于形似”的艺术真谛。在外国的现代派的美术作品里,学到了表现和抽象。民间的艺术诸如木雕、银雕、根雕、剪纸、脸谱甚至厨艺等,都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他常常在那似此似彼、三下两下就弄成的民间艺术珍品前,感叹不已,自愧弗如。而他不立门户、虚心求教、执着而不固执的处世态度,也为他追求神似的艺术境界、实现石雕艺术的突破和超越,赢得了界内的支持和赞誉。

如今,杰辉先生除了在卵石雕上继续他的追求之外,还在其它材质上展示自己丰富和独特的艺术想象力,以验证他本人关于简洁和神似的艺术命题。他的菊花石雕《蝶恋花》中,菊花一朵,蓝蝶一只,何其简单,却让人爱不释手!而玻璃钢仿铜《人间百态》一组数尊,皆夸张变形,妙趣横生。眼下他正在捣鼓的根雕《深宫怨娥》中基本顺其原根形状和纹路,刻画了一位失宠或从未被宠幸过的垂暮嫔妃,那若隐若现的深深哀怨,竟一阵一阵地向我们袭来,此作堪称根雕中的稀罕之物。我知道,像卵石雕、根雕之类,复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丰富和旺盛的艺术想象力会形成独特而又奇妙的构思,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杰辉先生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比别人更有感觉。而感觉的寻找,在书海中,在自然中,在对人生和世界的领悟和沉思之中。即使在“石破天惊”之后,这种寻找还将继续和加强。现年45岁的杰辉先生正是這样做的。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这位因有超越和创新精神而被称为“石佛”的人,日后定有更大的造化。我们翘首以待!

猜你喜欢

根雕卵石石雕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N-JET工法在大粒径砂卵石地层止水中的应用
钻石和卵石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冒充鸡蛋的卵石
刘勇根雕艺术新作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