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互文性角度解读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

2021-04-02刘静

牡丹 2021年4期
关键词:赫拉互文捷克

《严密监视的列车》是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创作的一篇经典中篇小说,展示了捷克小镇平凡又奇特的生活,内涵极其丰厚。根据小说拍摄的同名电影既保存了小说的幽默风格,又将小说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演绎,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是文学作品外在表现形式,又与文本存在互文关系,本文将主要从互文性角度阐述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包括电影与原著文本的互文,电影与社会政治的互文。

一、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概述

1966年,导演伊利·曼佐把赫拉巴尔的小说《严密监视的列车》改编成了电影,获得了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荣誉。原著是作者赫拉巴尔根据在家乡当火车调度员时的经历改编而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捷克一个普通的小镇,这里虽然不是战争的主战场,但已经被德军控制,小镇上的人们表现出事不关己的状态。主人公米洛什是一個年轻的少年,他不喜欢这个小镇,但又无力摆脱这种窒息的生活。米洛什在火车站当调度员,火车站的值班员胡比齐卡放荡不羁,经常带各种女人在办公室鬼混。火车站站长马克斯日常只关心自己的鸽子,对外面的事漠不关心。小镇上的其他人似乎感受不到战争的影响,只关心跟前的蝇头小利。在读者看来,他们都是自私麻木的,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竟然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但文中的结局令人唏嘘,弱小胆怯的米洛什听从胡比齐卡的指挥炸掉了德军严密监视的火车,并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导演曼佐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在主题上、内容上完全贴合原著。影片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再现,更多的表现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

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与多个元素构成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是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她认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是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也就是说一个文本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随着不断发展,互文性理论不仅在文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扩展到了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互文性不仅只有文本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有影视、音乐、绘画等多种表现方式。本文主要从影片与原著文本和社会的互文两个方面来解读。

二、理念契合:电影与原著的互文

电影根据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时,不仅要将作品内在的文化内涵以画面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要赋予文本新的“血液”和审美,所以说,文学作品到电影的转换体现了互文性。

赫拉巴尔在创作《严密监视的列车》这部小说时,明确说这是一部有关战争年代的作品,意在向读者展示战争背景下捷克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对文学作品主题的解读是多元的,而由文学改编的电影由于表现手法、方式等原因对主题进行压缩、简化或者改编,所以其表达的主题也可能是多元的。但是曼佐导演的同名影片则忠实地坚守了原著的灵魂与主题,完整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对捷克底层民众的同情。曼佐说:“假设赫拉巴尔也从瓦夫拉教授那里学会制作电影,我尽力去按照他会采用的方式制作电影。在改编电影时我一向带着这份谦虚,只要我改编作品,我就尽我所能去了解作者,理解他表面下的本质。”影片一开始就奠定了灰蒙蒙的基调,不论是人物的状态还是整个小镇的氛围都是无聊、庸碌的,这展现了捷克底层人们面对战争时无力的状态。

影片在主题上与原著存在互文性,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也与原著存在互文性,但影片又展现出独特的风格。赫拉巴尔的小说情节并不紧凑,结构比较松散,对于生活琐事的描写比较多。导演曼佐并没有按照小说的叙事方式来拍摄,而将视角集中在两条故事线上,情节更加明晰。影片一开始直接将镜头聚焦在主人公米洛什一家,将米洛什及其父亲、母亲三人不同的精神状态展现在屏幕上,接着是整个小镇,描绘出捷克底层民众日常平庸的生活及精神状态。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其他演员,他们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与人们想象的英雄也相差甚远,但恰恰是这些不显眼的小人物代表了捷克这个民族。

三、隐喻:电影与社会的互文

影片和原著的文本乃至行文风格有着互文,同时还表达出更深层次的隐喻,而这种隐喻正是影片与政治乃至社会的互文。

写《严密监视的列车》时,赫拉巴尔说:“我已经意识到我现在将要写的不是一部平庸的作品,也就是说,我第一次考虑到了读者。也可以说我赋予了它这样一种使命,它是我第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我想要告诉他:一个普通的可笑的人,也可以成为英雄……”他还说:“我以这部小说参与了这场战争,成为一种有历史意义的声援行动。”文学是政治事件的反映,而这部同名影片也是对政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导演在影片中着重讨论影响个人行为的成因,包括性爱和个性等复杂的因素,这和弗洛伊德从“力比多”角度来解读人物有异曲同工之妙。影片把性作为一个切入点,米洛什的性障碍是一条明线索,而战争是一条隐藏的线索,电影更多呈现的是小镇几个主要的人物,营造了一种自由散漫的气氛。对于战争这个严肃沉重的主题,导演并没有去实写,只用广角镜头轻轻扫过。影片最后,米洛什去炸火车,这一行为既是对战争的正面描述,也是将性与战争结合在一起,将严肃的政治主题、讽刺的战争情节与低俗的情色笑话、庸碌的日常生活掺杂在一起,这是影片对政治的一种隐喻。

《严密监视的列车》是一部让人笑着哭的悲剧。导演与作家在塑造米洛什时,并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个正义勇敢的英雄,也没有让他转变成一个国家英雄,而是以米洛什成长过程中对性的迷茫与怯懦作为隐喻,将其投放到大的战争历史背景下。以小见大,方见大之小。影片为观众了解捷克历史、审视战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战争背景下,小说和电影不谈捷克被占领受奴役、不谈各种意识形态,而是在诙谐的叙述中展现历史,从最开始的略显沉闷到后来的渐入佳境,这就是《严密监视的列车》的魅力。曼佐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来速写捷克民族抵抗侵略的故事,米洛什的个人成长随着他的光荣牺牲而被认可,而性作为特殊因素象征了捷克人民的反抗精神和不屈尊严,一个民族想要获得独立,必须要抗争。

四、结语

本文从互文性角度解读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互文体现在电影与原著的主题、文本上,此外,影片用隐喻的手法实现了与社会政治的互文,将沉重的历史用诙谐的方式表现出来。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作者简介:刘静(1992-),女,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赫拉互文捷克
探索不凡,引领可持续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捷克Helfštýn城堡重建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我的捷克朋友
《红楼梦》年画在捷克
谈赫拉巴尔“河畔小城”三部曲的诗化叙事艺术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互文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