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籼稻浙161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2021-04-02俞法明葛常青朱国富翟荣荣陆艳婷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早籼稻叶枯病早稻

俞法明,葛常青,朱国富,翟荣荣,陆艳婷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2.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早籼稻谷具有可食用和耐贮存的特点,同时又可作为工业、饲料等原料,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20世纪70—80年代,为解决粮食供需矛盾,浙江省早籼稻年种植面积在66.7万hm2以上。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原因,目前浙江省年种植面积在10万hm2上下,难以维持浙江省味精、酿酒、米粉干等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储备等需求。由于浙江省乃至长江中、下游稻区处于双季稻生产区,早稻生产受制于晚稻,对生育期要求十分苛刻,一般须控制在110 d以内[2],因此,早熟兼具适宜加工特性的早籼稻品种在浙江省备受早稻种植大户青睐。以加工专用和早熟为选育目标,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合作选育了早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浙1613。浙1613于2017年参加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2018年继续参加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浙江省早籼稻生产试验,202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稻2020002)。具有熟期早、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稻米适宜加工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等同类型生态区作早稻种植。

1 选育经过

2011年春季在海南省陵水县以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早籼品系G09-38[3]为母本,与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早籼品系W10-58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获F0种子,2011年杭州正季F1代种植24株,去除疑假单株,种子混收100 g,2011年杭州秋季F2代集团种植720株,选优良单株13株,2011年冬海南种植F3代,选优良单株12株,2012年杭州正季种植F4代,选优良单株7株,2013年杭州正季种植F5代,选优良单株6株,2014杭州正季种植F6代,选优良单株1株,2015年组织多点比较试验,表现株叶形态理想、茎秆粗壮、成熟时间早、粒形椭圆、稻米适合加工用途等特点,2016年继续组织多点比较试验,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定名为浙1613(表1)。

表1 早熟早籼稻品种浙1613的选育经过

2 特征特性

2.1 产量

浙1613于2017年参加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169 t·hm-2,比对照中早39减产2.5%,未达显著水平;2018年继续参加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341 t·hm-2,比对照中早39增产0.3%,未达显著水平。2 a省区试平均产量8.256 t·hm-2,比对照中早39减产1.1%。2019年参加浙江省早籼稻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32 t·hm-2,比对照中早39增产4.7%。

2.2 生育期

浙1613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属早熟早籼类型,3月中下旬播种,4月中旬移栽,6月上中旬齐穗,7月15日前后收割。2017—2018年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结果(表2),浙1613平均全生育期107.5 d,比对照中早39短2.5 d。

表2 早熟早籼稻品种浙1613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表现

2.3 农艺性状

浙1613株型好,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挺直,叶色淡绿,叶下禾,轻微包颈,穗大粒多,结实率高,谷粒椭圆形,谷色黄亮,稃尖秆黄色,无芒,千粒重中等。2017—2018年浙江省早籼稻区域试验结果(表2),浙1613平均有效穗285.0万·hm-2,株高88.9 cm,每穗总粒数133.7粒,实粒数113.6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6.3 g。

2.4 抗性

浙1613表现中抗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2017—2018年抗性鉴定结果(表3),稻瘟病叶瘟平均1.1级,穗瘟3级,穗瘟损失率2级,综合指数为2.2;白叶枯病8.3级。稻瘟病抗性略优于对照中早39,白叶枯病抗性较对照中早39差。

表3 早熟早籼稻品种浙1613的抗性表现

2.5 品质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2017—2018年检测结果(表4),2 a平均浙1613糙米率80.8%,整精米率67.3%,长宽比2.0,垩白粒率89.5%,垩白度18.6%,透明度4.0级,胶稠度66.0 mm,直链淀粉含量25.1%,蛋白质含量11.3%,2 a米质各项指标综合评价均为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普通。米质与对照中早39相近。浙1613直链淀粉含量和出糙率较高,适合加工米粉,生产味精、酒精等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储备。

3 栽培技术

3.1 种子消毒

近几年来,恶苗病成为浙江省早稻的主要病害之一[4]。恶苗病在稻田中一旦发生就很难根除[5],因此,做好播前预防尤为重要。播种前抢晴及时翻晒,然后用咪鲜胺、氰烯菌、强氯精、三环唑、稻瘟灵、多菌灵等药剂浸种,不仅可有效预防恶苗病发生,还对立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等重要病害有预防效果。

表4 早熟早籼稻品种浙1613的稻米品质表现

3.2 播种育秧

为发挥浙1613早熟优势,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时,尽量早播,结合浙江省气候特征,最好在3月15日前后选择晴好天气播种。秧田用种量为750 kg·hm-2左右,本田用种量为75 kg·hm-2左右,直播用种量为90 kg·hm-2左右。7 d内用丙草胺等进行封闭除草处理,秧田或直播田要施足基肥,及时追施断奶肥,秧苗移栽前4~5 d施尿素75 kg·hm-2作为起身肥。

3.3 移栽

移栽前施足基肥,平整好大田,并保持浅水层以保证插后秧苗的成活率和整齐度。秧龄最好控制在20~25 d、秧苗4~5叶时移栽,插栽或抛秧密度为30万丛·hm-2左右,每丛插3~5粒谷苗,移栽后5~7 d用苄乙等除草剂拌入尿素撒施追肥、控草。

3.4 肥水管理

由于浙1613耐肥中等、抗倒性一般,施肥关键是要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和钾肥,控制氮肥用量,特别是后期少施尿素,中等肥力田控制施纯N 180 kg·hm-2左右。水分管理做到分蘖期田间干湿相间,当总苗数达到300万·hm-2左右及时隔田;孕穗期保持田间湿润;抽穗期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保持湿润,切忌落水过早,既提高植株抗倒能力又能保证籽粒灌浆充实,提高千粒重。

3.5 病虫害防治

在播种前做好种子消毒防治病害的基础上,要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田间实情,在不同生育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秧苗期、分蘖期主要做好稻蓟马、二化螟等虫害的防治,在始穗期、灌浆期主要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防治。在病害防治上,由于浙江省6月中旬前后多雨天气,需特别重视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的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早籼稻叶枯病早稻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早籼稻价格弱中趋稳种植效益下行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苹果炭疽叶枯病在芮城县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国家提高早籼稻收购价玉米收储价
硅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