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属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1-04-02丁玉华冯英璞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家属

丁玉华,侯 琨,冯英璞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50000)

吞咽功能障碍属于脑卒中常见并发症,易对患者营养状况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增加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支气管痉挛风险,进而延长患者康复进程[1]。及时实施有效治疗和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关键,但老年患者机体组

织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吞咽功能恢复过程较长,且存在一定复杂性,需要患者与家属、医护人员等多方配合才能获得满意康复效果[2-3]。其中家属是患者日常生活主要照料者,且承担指导与支持责任,对其加强健康教育可为患者康复提供重要保障[4]。2018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们对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2例实施家属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经颅脑CT、MRI检查等确诊为脑卒中并明确疾病类型,且均于脑卒中后出现一定程度吞咽功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Ⅲ~Ⅴ级者;②均为首次脑卒中发病者;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且可有效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排除标准:①进展性脑卒中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者;③既往吞咽功能障碍史者;④合并胃肠道疾病等其他影响营养状况的内、外科疾病者;⑤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⑥患者或家属存在认知、精神障碍。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按入院时间分组,其中2016年6月1日~2018年2月28日78例为对照组,2018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82例为研究组。对照组男44例、女34例,年龄60~79(69.75±4.26)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61例,出血性脑卒中17例;家属与患者关系:配偶29例,子女49例;家属受教育程度:小学16例,初中34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10例。研究组男46例、女36例,年龄60~78(69.26±4.33)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脑卒中64例,出血性脑卒中18例;家属与患者关系:配偶31例,子女51例;家属受教育程度:小学17例,初中33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12例。两组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家属与患者关系、家属受教育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电刺激、冰刺激等常规吞咽功能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即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吞咽功能障碍定义、危害、康复治疗、训练方法及目的,护理人员现场示范演示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嘱患者加强训练,同时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消除心中疑虑。研究组实施家属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具体内容如下。①康复档案建立:整理并建立患者及陪护家属完整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基本病情情况、个体化需求、健康知识水平、所提疑问及答复情况等,按照时间顺序将每次健康教育情况记录于档案中。②健康知识强化及角色转换:a.集体强化。每周五下午组织家属进行集中强化健康教育,共进行4次,系统讲解脑卒中、吞咽功能康复基础知识,从脑的可塑性出发,讲解早期康复训练重要性、方法、注意事项等。b.个体强化。利用查房、治疗护理操作等机会了解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教育,实现动态干预。c.角色转换。强调家属在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明白自身责任不仅限于日常生活照料,鼓励其作为引导性角色,协助患者主动参与至康复训练中。③康复训练技能强化:a.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唇部训练、喉抬高训练、下颌、面颊部运动训练、发声训练、主动摄食训练时,向家属讲解训练细节、要点及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一起训练,以便后期科学指导、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b.对患者实施鼻饲和口腔护理时,要求家属在旁学习,达到独立正确操作水平,并掌握鼻饲、口腔护理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c.患者可自行进食时,指导家属在旁辅助,使其掌握并引导患者通过点头吞咽、空吞咽、交互吞咽等动作促进食物咽下,避免食物滞留咽部或误吸。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吞咽功能,其中洼田饮水试验根据患者饮水时间及饮水过程中呛咳情况分为5级,Ⅰ级:1次性顺利吞下30 ml温开水,且无呛咳情况发生;Ⅱ级:30 ml温开水饮水时间>5 s,或分2次及以上无呛咳吞下;Ⅲ级:可1次吞下30 ml温开水,但过程中发生呛咳;Ⅳ级:可分2次及以上吞下30 ml温开水,但过程中发生呛咳;Ⅴ级:频繁呛咳,无法将30 ml温开水全部吞下。②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营养状况,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检查,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③采用吞咽障碍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生活质量,包括生理、情感、社会3个方面,11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④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分为满意(76~95分)、一般满意(57~75分)、不满意(19~56分)3个等级,护理工作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SWAL-QOL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SWAL-QOL评分比较

2.3 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在科学治疗基础上有效实施吞咽功能训练是改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的关键,但老年患者自理能力有限,对陪护家属的照料需求较为明显,但与此相矛盾的现状是陪护家属大多缺乏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化、细致化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5-6]。

随着优质化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医院为基地的健康教育已逐步展开,但常规健康教育及指导多将患者作为教育主体人群,且内容较为局限,陪护家属对健康知识及技能的了解仅停留在感性认知、观摩阶段,无法对患者实施有效监督及指导,干预效果欠佳[7]。家属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将陪护家属作为教育主体人群,增加教育频次和教育内容针对性,在对患者实施训练指导的同时加强对家属技能的培训,在真实环境下重复强化教育,可促使患者集中注意力,获取更深刻、更牢固的印象,进而增加其健康知识水平及康复训练技能,以便对患者提供全面性、细致性、科学性照顾及指导[8-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Hb、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家属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改善其营养状态。通过集体、个体健康知识强化、康复训练技能强化,可有效提高患者陪护家属健康知识水平和康复照护技能,同时增强其陪护责任感,将自身身份从陪伴者转为照护者,将康复理念贯穿于护理干预始终,使其对患者提供持续性优质化照护及康复训练指导,进而使患者康复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促使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改善[10]。此外,本研究结果中,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SWAL-QOL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可见家属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可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且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吞咽功能康复过程较为漫长,将家属作为施护主体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指导、监督等日常照护工作,可有效消除患者陌生感和不良情绪,使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在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改善的同时获取足够情感支持,进而坚定患者康复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且陪护家属更能满足患者个体需求,因此,护理满意度较高[11]。

综上所述,与常规健康教育和指导比较,家属强化健康教育和训练可有效促进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同时改善其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且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