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1-04-02陶红伟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急诊科颅脑医务人员

李 敏,张 莉,陶红伟,翟 楠

(1.微山县人民医院 山东微山277600;2.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在临床中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较多见,该病患者在送入医院后,抢救难度、治疗难度远高于单纯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往往更复杂,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1-2]。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涉及人体多个部位,救治难度高,一般需要多科共同进行救治并进行相关护理。创伤救治原则目的主要为规范医务人员救治行为,提升救治能力与创伤的处置措施[3]。但目前关于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与创伤救治原则结合的报道较少。2019年2月1日~2020年3月1日,我们对收治的48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实施多科协助的急诊护理集合创伤救治原则,以期为临床中该病的护理提供相应数据、理论支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93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遭受颅脑损伤且合并一处或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严重损伤者;②临床资料完整无缺失者。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疾病或器官功能障碍者;②精神抑郁类疾病或长期服用相关药物者;③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23~58岁、中位年龄36.3岁;脑挫裂伤22例,硬脑下血肿15例,脑干损伤11例;并发血胸22例,肝脏损伤6例,脾脏损伤4例,肾挫伤4例,四肢骨折9例,胸腹部损伤2例,骨折合并腹部损伤1例;受伤原因:交通伤28例,坠落伤14例,墙体砸伤6例。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2~60岁、中位年龄37.1岁;脑挫裂伤20例,硬脑下血肿12例,脑干损伤13例;并发血胸20例,肝脏损伤4例,脾脏损伤2例,肾挫伤3例,四肢骨折12例,胸腹部损伤3例,骨折合并腹部损伤1例;受伤原因:交通伤22例,坠落伤17例,墙体砸伤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心肺复苏、心电图监控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选择最佳体位,避免体位原因造成不适。随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并采用科学方法紧急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昏迷、瞳孔放大、创伤血流不止等现象,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并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及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进行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初步处理及护理: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呼吸道存在分泌物、血块或呕吐物,而分泌物导致呼吸道梗阻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在入院时医务人员需将患者口腔、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干净,避免气道阻塞。同时,给予氧气吸入,若患者存在呕吐,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若出现呼吸窘迫、呼吸困难则立即进行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让脑组织得到充分供氧。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存在多处外伤,首先需对破损皮肤进行加压包扎止血,若出现动脉出血需立即给予止血钳或结扎止血;若伴有脏器损伤甚至昏迷休克,影响脑细胞代谢,此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对患者有效补充血容量,在输注液体时需控制速度,避免导致肺水肿与肾功能损害,保持血液循环功能稳定。②伤情评估:在患者入院后根据颅脑损伤类型及合并多发伤类型,通知专科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预估并记录;对危重患者首先展开全面急救,各科护士配合急救医生完成气管插管、外伤处理、多发伤处理等环节,医务人员分工合作,争分夺秒。③分诊护理:根据患者危重程度、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诊,各科分工合作对患者进行处理与护理;同时根据医嘱按照顺序完成相应护理工作,如做完一项检查后根据医嘱立即通知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后续检查,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时间延误,导致救治不及时。急诊护士需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④对症护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对症护理,如骨折患者对其骨折部位进行固定,避免因乱动导致骨折部位出现异常;若情况为严重采取基本抢救、外伤处理、多发伤基础处理后,由急诊科与脑外科医务人员进行协商,需手术则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工作。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急救效果采用自制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健康,未遗留任何后遗症;良好: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生活能够自理;轻度残疾:生活部分自理,需要他人帮助,生活能够自理;中度残疾:生活需要他人照顾,行走需他人搀扶或拄拐行走;重度残疾:意识清醒,生活无法自理,他人搀扶或拄拐无法行走,生活严重依靠他人照顾。同时记录两组脑疝、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比较

2.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颅脑损伤主要因暴力在头部,造成颅脑损伤发生[4-5]。颅脑损伤极易伤及中枢神经,引起患者致残或致死[6]。在临床中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属于常见的脑外科伤,该病因复杂、病情较严重;另外,合并多发伤位置不同,导致在急救时缺乏相关临床经验,无法做到准确、合理、及时的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7-8]。近年来,多科协助急救护理模式已被逐渐应用于急救护理中,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9-10]。急救护理对患者后续治疗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救治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必须争分夺秒。但因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故多科协助进行创伤救治更为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还对患者预后具有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症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表明基于多科协助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应用于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具有提升急救效率的作用。分析原因:在送往医院中,救护车医务人员事先对患者进行伤口清理,到院后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救治,如呼吸道清洁、维持血液循环等操作,为后续救治奠定基础,缩短救治时间[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说明基于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可提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以防预后不良。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表明基于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对改善预后发挥作用。分析原因:在入院后根据患者合并多发伤情况,急诊科室立即邀请相应的专科人员会诊,专科医生对相应多发伤处理经验且判断能力更佳,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急诊科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时间,有利于对患者开展救治,赢得抢救时间,提高预后效果,同时实施创伤救治原则可避免常规护理盲区,进一步提升后续治疗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基于多科协助的急救护理结合创伤救治原则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生患者预后具有帮助,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

猜你喜欢

急诊科颅脑医务人员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