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康复护理对老年COPD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2021-04-02路俊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舒适度呼吸机通气

岳 艳,路俊英,岳 鑫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特征为气道受限,表现为胸闷、咳嗽及气喘等,病程进展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1]。尤其在疾病加重期间,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逐渐减退,肺功能不乐观,患者病情容易恶化,肺功能不断下降,最后发展成呼吸衰竭[2]。无创机械通气是辅助治疗COPD的重要通气方式,是一种无须建立有创人工气道通气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有创通气产生的并发症,如医源性肺炎等,提高患者呼吸道防御能力,保留患者自主咳嗽功能,同时将大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及家属治疗费用,在COPD中发挥了关键治疗作用,但优质护理同样是保障治疗疗效的重要方面。康复护理是基于循证护理的全面护理模式,国内外大多数研究均证明在COPD患者中建立康复护理模式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够明显改善COPD患者预后,在老年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中效果突出[3]。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我们对30例老年COPD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康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同期收治行无创机械通气的6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神志无异常,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者;②血流动力学稳定者;③呼吸道未发生严重梗阻者;④入院后完善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符合COPD诊断要求,并及时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排除标准:①患有重度呼吸抑制、呼吸停止现象者;②吞咽反射异常,上消化道出血较严重者;③合并低血压、心律失常者;④既往有哮喘、肺纤维化疾病等导致肺功能下降者;⑤合并呼吸睡眠障碍者;⑥由于外伤造成肢体活动不便者。本组患者年龄40~67(53.3±1.2)岁,病程5~18年。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0~75(67.8±9.6)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6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2~77(68.5±9.0)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及中专14例,大专及以上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基础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在通气上机前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配合,首次进行无创呼吸机者因对环境陌生或其他因素,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耐心介绍无创呼吸机治疗目的、方式、应用过程如何配合、可能出现状况等,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缓解其负性心理,减轻心理压力,提高主动配合性[4]。护士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调动治疗积极性,指导配合通气治疗,避免出现人机对抗;向患者介绍同类成功案例,对病情平稳的通气患者,安排家属陪伴并给予鼓励支持,同时加强护患间交流,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升患者安全感。②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宁、舒适的就医环境,保证病房光线、温度适宜,护理人员及时更换床上用品,确保被褥、床垫干净,重视房间设备、装饰合理性,防止患者受到刺激[5]。注意合理设置呼吸机运行及报警声音,对监护仪报警上下限进行调整,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同时,护士严密观察患者各种管路,协助翻身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牵拉或摆动,定时询问患者有无身体不适,结合室温、患者体温等增减被褥。③操作护理。在应用呼吸机前准确测定患者呼吸、脉率、血氧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通气方式,严格遵照参考值设定IPAPmax,升压时间为500~900 ms,将湿化器打开待呼吸机使用正常后带上面罩[6]。注意呼吸机运行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感受及重视主诉,在呼吸机使用第1小时陪伴患者,间隔5 min对参数实施调节尤其设置IPAP,血氧饱和度不能低于90%,直至感到舒适并检测潮气量。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在吸痰前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选择柔软、大小适合的吸痰管,注意吸痰压力,每次吸痰时长最好不超过15 s,在吸痰前后应给予吸纯氧1~2 min/L,同时密切观察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观察有无痛苦面部表情或四肢动作,及时判定患者是否发生缺氧。④并发症护理。选择适合患者的面罩,减少对鼻梁、颊部造成压伤;在连接面罩过程中,于鼻根、鼻翼位置垫上小棉片,枕部垫手帕,避免头发滑动对固定鼻面罩产生影响,并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密切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对病情较轻、依从性较好患者使用鼻罩通气,指导清醒患者进行闭口呼吸训练,重症患者待病情平稳后利用鼻罩通气,在应用鼻面罩时需患者耐受20 min后开始提高通气压力。

1.3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指标:选择肺功能检测仪监测两组肺功能,主要包括肺活量(VC)、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指标。②血气分析指标:主要测定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平均值。③舒适度:制定统一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对生理、心理舒适度2个方面进行评分,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舒适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比较

2.3 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舒适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大部分COPD患者因使用呼吸机时长期伴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肺泡低通气状态维持时间较长,若这种不良状况得不到及时纠正,患者会出现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甚至重度呼吸抑制或其他功能障碍及相关代谢失衡[7]。无创正压通气为治疗呼吸性疾病提供有效手段,临床治疗率较高,治疗风险相对较低,能减轻患者痛苦与治疗负担,具有诸多治疗优点,可以为COPD患者吸气、呼气提供压力支持,使呼吸肌做功相应减少,提高潮气量,纠正患者通气血流比值,从而减轻呼吸肌乏力症状,缓解病情[8]。但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容易影响其生理、心理,使患者极易出现不适应,如恐慌或其他不良反应,尤其是年龄较大患者,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状况,依从性较差,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故在治疗时增加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9]。

康复护理充分弥补了常规护理对老年COPD患者心理支持不足、照顾不全面等缺点,是一种个体化、整体性的护理模式,也是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该护理模式下可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增强治疗信心,良好控制病情,促进机体功能康复。对行无创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护理时,更加重视舒适度,强调注重患者感受,缩短通气时间,避免出现人机对抗。康复护理与临床传统护理对比,更能适应患者需求,在治疗中形成良好的护患沟通,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10]。在护理工作期间护士需仔细判断患者吸痰指征,进而选择下一步是否吸痰;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呼吸音粗糙等,最佳吸痰指征主要为呼吸音粗糙、呼吸存在噪音、呼吸频率减少或增加显著,临床需结合患者体位实施吸痰,使用引流、叩背等方法辅助处理,指导患者学会正确、有效的咳痰方法[11]。有关研究显示,进行心理护理、气道保护、排痰处理后,能减轻患者恐慌,缓解肺部咳嗽、气促等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生理及心理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2]。

综上所述,对老年COPD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能够使机械通气顺利开展,减少治疗并发症发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提升患者身心舒适度,对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舒适度呼吸机通气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私人定制和舒适度完美结合的典范 金地九龙壁别墅影音室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