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护理对中青年AMI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1-04-02程赟赟吴玲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植入术负性心理咨询

程赟赟,陈 君,王 芳,吴玲玲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224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演变,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2]。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开展,降低AMI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然而,由于患者对健康教育和康复知识的缺乏、遵医依从性较低,术后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发生,且中青年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和生活负担,部分患者在术后存在焦虑、抑郁或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威胁着身心健康[3-5]。有研究指出,通过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护患相互交流,营造积极的交流环境,有助于患者掌握疾病知识,改善心理状态,促进康复[6-7]。叙事护理是一种将现代医学与文学素材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方式,通过引导患者进行故事叙说,发掘自身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并通过构建一个全新、积极、有意义的生活故事来缓解不良情绪,从而对维护患者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目前该方法已用于肿瘤患者、脑梗死患者心理干预中,并取得良好效果[8-10]。2019年1月1日~12月1日,我们对43例中青年AMI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实施叙事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收治的8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AMI者;②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者;③熟悉病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④具有良好的认知和沟通能力者;⑤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或精神疾病病史者;②认知障碍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按照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3~59 (50.19±5.36) 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18例,高中以上2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 例,年龄30~58(51.87±6.95) 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2例,高中以上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入院时做好评估和指导,术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包括术前准备事项、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措施等内容;在术后护士实施健康指导,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心理干预;出院前发放院外康复手册,告知患者遵医嘱来门诊复查,出院后3 d给予电话随访,了解居家康复情况。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具体实施时间从术后1 d至出院后3个月,具体措施如下。①成立叙事护理小组。由心内科医生1名、护士5名、心理咨询师2名组成叙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具有5年及以上心内科相关工作经验,职称在中级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医生主要负责对患者病情监测,并给予疾病相关健康指导;护士负责患者常规护理及院外的随访工作,并配合心理咨询师进行叙事护理;心理咨询师负责对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干预,所有小组成员均接受相关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上岗。②院内叙事护理。每次叙事护理由1名护士和1名心理咨询师共同完成,地点选择在本科室的小会议室,采用一对一和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对患者进行叙事护理干预。术后每周干预2次,每次时间为40~60 min。a.收集叙事的素材: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资料,在交谈过程中面带微笑,并与患者保持眼神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倾诉自我感受,引导患者回顾患病后生活变化及对家庭造成的影响,鼓励患者讲述自己想法、症状和希望等,及时给予积极回应。b.评价叙事内容:根据收集的叙事资料,分析与疾病相关的积极事件,引导患者回忆如“患病后您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有哪些?”“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您感觉自己病情有哪些改善?”“患病后您对人生的态度和认识有哪些改变?”,旨在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改变态度,增强信心,使其乐观面对疾病和治疗。c.编辑叙事事件:帮助患者整理和归纳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叙事结构,帮助患者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患者构建完整的治疗故事。d.主题访谈:心理咨询师根据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通过暗示、劝导和安慰的语言、肢体接触和眼神交流等,帮助患者学会积极的心理调节方法。③院外叙事护理。在患者出院前,由护士指导患者扫码加入微信群并进行实名制,每个月通过微信对患者进行视频指导,每周1次,每次40~60 min,叙事护理步骤同院内。同时,医护人员实施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并根据病情、受教育背景、家庭支持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安抚;医护工作者对患者在居家康复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解惑。

1.3 评价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11]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价,每个量表均由20个题目组成,分别采用4级评分,初始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②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12]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价,包括经济负担、身体负担、情感负担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强。③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 (SF-36)[13]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PB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PB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中青年AMI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后患者负性情绪比较明显,且患者不了解导致负性情绪的原因,从而引发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易对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出现焦虑、抑郁、自责,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念头[14]。多项研究显示,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科学、规范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提示医护工作者应做好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并延伸到家庭康复中,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积极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SPBS、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①叙事护理是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困境或故事进行认知和阐释,以患者故事为中心,从叙述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关键,并提供更好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本研究通过收集患者的叙事素材,了解诉求并找出核心问题,一方面,患者在讲述故事时,负性情绪得到宣泄,有助于减轻患者压力,此时,医护工作者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积极进行正向反馈,引导患者正确的疾病观和生活观;另一方面,叙事护理作为一种人文关怀服务,强调医护人员倾听和回应,进入患者故事中,体验患者经历,引导患者感受医护人员及家人和社会的关怀,鼓励患者对自身故事进行思考。同时,叙事护理针对患者特殊的心理和社会需求,采取针对性干预方案,建立融洽护患关系,维护尊严,有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②叙事护理小组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专业优势,由护士主导整个护理的过程,针对患者存在的具体问题告知其他学科的小组成员,给予患者专科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的优势。③叙事护理弥补了传统心理护理的不足,本研究融入多种形式的心理指导,在患者住院期间主要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针对患者现存的问题给予指导,出院后则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远程实施随访和叙事干预,整个过程重视患者的反馈,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给予合理的心理疏导。

猜你喜欢

植入术负性心理咨询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