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需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21-04-01于浩洋张鹏杜娟

中国市场 2021年3期
关键词:企业需求互联网+互联网

于浩洋 张鹏 杜娟

[摘 要]为了满足新时期企业人才的需求,针对新时期企业人才的特点和需求状况,从企业人才的需求和获得人才的途径入手,提出应用型高校应该抓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面臨的发展机遇,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发挥学校及专业的内涵建设优势,采取多项措施并举,将企业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最终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高,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需求;信息物理系统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3.175

1 引言

自从制造业大国——德国推出“工业4.0”的国家战略之后,我国也于2015年提出“互联网+”的相关规划,并制定和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的相关计划和相关行动,这其中也包含了高等学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互联网+”的融入。由于新时期人才在目前最为显著的类别就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当下许多高校的办学定位开始逐渐向应用型、结构需求型转变,进而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2 “互联网+”与企业的CPS

CPS是信息物理系统的缩写(Cyber-Physical System),意为将各种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融合在一起,相互联网。也即依托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工厂,最终实现的是制造模式的变革。CPS的核心是3C(Computing、Communication、Control)的技术融合,包括计算、通信以及控制等技术(如图1所示),其最终目标是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完整地融合在一起。在“互联网+”时代,CPS还进一步丰富了3C融合概念,在计算、通信、控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内容(Content,语义分析)、社群(Community,协同合作)和定制化(Custmoization,个性化定制),也称6C,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互联网+”通过CPS实现了生产工艺与信息系统的融合,使智能制造业涵盖了自动化、生产技术、汽车、机械工程、能源、运输以及远程医疗等众多的领域。因此未来的企业人才需求也将大量地倾向于智能制造方面,并同时涵盖相关的各个领域。然而虽然人类社会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人们所从事的教育系统却仍停留在工业时代。在信息化时代,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量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更强调人才的差异化、多样性和创造性,而不是被批量化“制造”出来的同质化人才。而以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传统教育体系难以支撑这一需要。因此如何针对“互联网+”下企业人才需求的状况来确定并实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人才需求及获得途径

随着国内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于高新行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特别是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获得人才的途径大致有企业招聘、企业内部培养、选拔和利用校企合作等。

企业招聘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情况,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对具有满足企业需求技能特长的人才实行特定的招收政策所采用的一种招聘措施。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招聘来的人才可以直接在企业中发挥优势,缺点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企业的环境,同时容易产生流动性。

为了使企业人才能够满足长期的发展,企业也采取从内部进行培养、选拔的制度。其优势在于完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比外部的人才好用,可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缺点就是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时间相对较长。

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遍而必备的机制。校企合作机制,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相关人才和设备资源与高校共享,同时,高校相关学科的专家也可以去企业兼职,相关的教师也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在实习单位完成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由此,高校的相关教师与学生无形中就成为了企业人才的一种补充。

4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4.1 “互联网+”给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的发展机遇

4.1.1 “互联网+”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的知识、技能加以设计;这种人才的能力体系也是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使传统教育向着自组织学习、自适应学习、社交化学习和可视化思维学习方向变化。其结果就是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4.1.2 “互联网+”增加了应用型人才的就业机会

当前大学生急切关心的问题就是将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此时的互联网就成为了大学生们了解用人单位的捷径,通过浏览网络上的大量信息,找出相关用人单位全面的、辩证的信息,这从某种程度上比到招聘现场了解单位信息更具有客观性,为学生选择用人单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互联网+”不仅产生了众多的创业者,还可以利用一些平台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从而达到最终的就业。

4.1.3 加速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教育公平发展机制

教育部明确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当前已经正式进入2020年,与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已经到了收官之年,这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4.2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需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4.2.1 针对企业需求,确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了解并应对企业的产业升级,结合产业变革,在与企业进行教学合作的同时,扩大与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相关手段,对未来企业的人才需求趋势做出分析和判断,明确企业对于用人专业的需求,适度调整自身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主动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大纲的制定;聘任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来校作为兼职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共建在线学习平台、远程互动课堂以及采用顶岗实习等方式,以求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4.2.2 发挥学校及专业优势,加强内涵建设

学校及各专业可以总结并发挥自身的特点,可依托重点项目、重点投资、试点专业、校企合作等优势,加强其内涵建设。针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对专业教师进行及时的企业培训和锻炼,进行相关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补充相关的教学设备,力争取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成果。

4.2.3 开展校企合作,融入企业理念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化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其培养目标就是强调“应用”。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对将来工作的适应性,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教育教学与企业间的对接,以期达到企业理念的融入。还可以利用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完善企业教师与专业教师并行的教学指导机制、支持学生去企业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重塑辅导员的管理内涵等途径来拓展学生学习和理解企业理念等。

5 结论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当今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石,已经成为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也为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探索“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关系,将会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晓英,孙雨薇,曹潔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1):7-16,92.

[2]郭婧,周梅.“互联网+教育”下的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及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65-266.

[3]杨宗凯.高校“互联网+教育”的推进路径与实践探讨[J].中国大学教育,2018(12):13-16.

[4]韦佳.“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8(1):54-57.

[5]刘耀钦,袁承芬.“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机遇及挑战[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68-70,83.

[6]王秋惠,冯志友,王家庭.国际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认证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11-118.

[基金项目]“互联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SJG20190554);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G201908)。

[作者简介]于浩洋(1968—) ,男,汉族,辽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企业需求互联网+互联网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