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聚新动能 构建新格局

2021-04-01汪莉莉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业意见转型

文|本刊记者 汪莉莉

近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以工程项目建设各环节数字化为基础,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工程建造全过程应用为抓手,建立与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相适应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促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底,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智能建造管理平台和建筑业数据中心,培育建筑业互联网平台2 个以上,发展智能建造专业软件10 个以上,试点数字化建造项目100 个以上,实施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项目1500 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建立智能建造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建筑产业链条。到2022年底,全市30%以上工程项目采用数字化建造模式,30%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和工业化成为建筑业主要特征。到2025年,全市工程项目全面采用数字化建造模式,建筑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

除重庆外,上海也于近日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坚持全方位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同时,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意见》提出,以数字底座为支撑,全面赋能城市复杂巨系统。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纳入地理空间、生态环境、建筑结构、物品标识、人员活动、车辆状态、安全监测、能源状态、设施设备运行等数据。系统规划“城市神经元系统”,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感知终端,实现城市要素全面AIoT 化。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推进经济数字化发展尤为重要,只有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才能在新一轮变革中不被淘汰。

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新基建的出现,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当前,在国家提出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全面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众多建筑业企业的核心战略。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防疫和复工复产的交叠压力下,建筑业企业开始重新审视数字化转型。一直以来,建筑业的施工现场由于作业环境复杂,作业人员接触密集,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解决人员防疫等问题在特殊的公共卫生环境之下尤为迫切。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可以随时召开线上远程视频会议,对出入施工现场的劳务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实名登记,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安全监管,这些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监管手段真正帮助建筑企业和项目部有效解决了问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开始更大范围的从概念层落实战略层。

数字化正在建筑行业加速落地。根据IDC 发布的《数字化转型:中国互联建造的未来》显示,有非常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进行了反思,并优化转型计划,以破解数字化僵局。超过40%的中国建筑企业将会从数字化转型的平台选择和部署出发,合理确定KPI 来衡量数字化能力建设和实施转型路线图;已经有20%的企业考虑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自身的组织架构重组计划中,以打破僵局进行数字化转型。

通过数字化转型,建筑企业可以有效地管控风险,及时在预算内完成项目,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同时最大限度保障员工安全,提高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最终效益,最终促进建筑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业意见转型
动物“跨界”建筑业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