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1-04-01刘亚东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区块新冠肺炎

刘亚东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50)

1 引言

2020年1月底,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国内生产生活完全恢复正常,经济强势复苏。但国际上工程业务步履维艰,其中,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作为国际工程承包的主力军,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时下正面临着在建工程施工困难和后续项目开发乏力的双重困境[1,2]。

2 案例概况

案例1:在建的某国某铁路工程,业主为该国铁路局,项目采用EPC+F模式,资金来源为中国政府优惠贷款,总投资32亿美元,工期54个月。项目自2018年8月陆续进场施工,由于管理团队精干高效,前期进展比较顺利。但疫情暴发后,施工现场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物流通道受阻、材料价格上涨、管理难度加大等困难,导致项目成本大幅增加、施工进度严重滞后,面临亏损和无法按期履约的双重风险。

案例2:投标中的某国某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业主为该市供水与污水管理局,项目采用DB(设计—建造)模式,由当地政府财政出资,总投资约2.5亿美元,工期48个月,项目于2020年10月底正式发布国际公开招标邀请。投标人虽然对运作该类项目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受疫情影响,此次投标遇到了较多困难。比如,项目需要的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标准高、要求严、国产设备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对比和落实厂商,取得厂商授权并协商支付、生产、运输与交货等重要问题。此类问题往常容易得到解决,但在境外疫情影响下,部分厂商因原料中断而停工停产,部分厂商仅通过电话与邮件沟通无法实质性地推动合作,项目推进便显得尤为吃力。由此可见,疫情就像一面放大镜,将本来较小的困难放大数倍以上。

3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影响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取得了较理想的成绩,目前,在南太、南亚、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区域近20个国别都有在建工程项目,发展形势和规模均较为可观。但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这些国家均采取取消签证、限制航班、封城封市等措施,给公司造成了严重影响。经认真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人员出入境受限

为阻断病毒传播,各国开始暂停受理入境签证和工作许可,并取消大批国际航班。公司大批已回国的施工与管理人员无法按时返回境外工作岗位,导致境外在建工程项目出现“用工荒”,施工进度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在境外的人员也正备受煎熬。由于没有回国航班,部分员工已经连续在境外工作了20~30个月。为了个人和集体的安全,大家牺牲小我,服从公司制度,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以求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但由于长时间处在较封闭和压抑的环境内,长期远离祖国和亲人,部分员工滋生了负面情绪,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出现过激行为[3],虽然发现后迅速清退了相关人员,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范围的影响,给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3.2 物资产运受阻

中国作为世界级工厂,境外在建的很多项目需要从国内采购和发运物资。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尤其是2020年的2~4月,国内很多工厂未开工,一部分小型供应商也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导致供货中断、交货延误,使在建项目趋于停滞。同时,境内外海关分别对进出口的材料与设备采取了比较严格的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国际物流由此受到严重影响。当我国生产秩序恢复正常后,各境外项目所在国的疫情却愈演愈烈,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导致物流通道再次受阻。

3.3 建设成本增加

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不能按时进入现场而产生窝工费;(2)临时更换现场施工人员,重新培养熟练工,造成成本增加;(3)供应不足导致建筑材料价格上涨;(4)材料设备不能正常运抵施工现场而产生滞港费、检验检疫费;(5)调整供货商,变更运输方式而增加采购和运输成本;(6)施工现场防疫设施日常消耗等费用;(7)耽误工期引起管理费增加;(8)工期延误遭受的罚款以及法律纠纷等费用。

3.4 市场规模缩减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爆发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这意味着各国财政收入将大幅度减少,但用于防疫抗疫、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还会持续增加。在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很难再举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各国政府对工程建设方面的投入将会被压缩,新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将会减少,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规模将会缩减。2020年,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新签合同额较上年度上涨约3%,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逆市上涨,因为新签合同有滞后性,2020年的新签项目一般是2019年甚至更早期就投入跟踪和锁定。

3.5 经营难度加大

由于各国均采取类似的入境管制措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紧密联系被割裂,商业活动的规模与频次显著减少,各国政府开发新项目的意愿不强,给市场调研、项目评估、风险分析、融资洽谈等造成了困难。某些追踪了数年的重点项目在对接、投标、澄清、合同谈判时,因中方人员无法到位或者政府资金无法落实而被迫中断。比如,公司2020年2月曾收到印度政府某业主的中标通知书,邀请公司于28 d内前往其办公室洽谈施工合同、提交履约保函。由于疫情暴发,中印之间的航班全部取消,且赴印签证无法办理,印度国内疫情短期内也无法得到控制,导致该项目处于无限期推迟状态,不排除印度政府取消公司中标资格,将合同授予第二标或者开始重新招标的可能。

4 应对建议

4.1 健全疫情防控机制

疫情当前,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应针对项目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健全与完善疫情防控专项机制。比如,公司某铁路项目由于点多线长,防疫难度很大,项目部便创造性地开展了网格式区块化防疫管理。即各区块均实行封闭式管理,区块内人员相对固定,区块与区块之间不直接接触。同时,各区块均设有安保人员和防疫负责人,专职负责区块内的治安和防疫工作。项目部根据疫情风险程度将各区块分为一至四级,并进行动态调整。在风险等级为三、四级的区块,项目部扩建了员工集中居住点用于集中封闭管控,避免员工与外界接触,确保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4.2 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应与业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通过适当地捐助物资与所在国政府和人民携手共渡难关,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适当宣传,赢得业主与所在国人民的好感。

4.3 合理利用政策

为了尽快恢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国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减轻企业负担。综合各国政策来看,发现税收减免是比较普遍的刺激措施,以此提升就业率和促进经济复苏。基于此,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应充分利用这类政策,为企业争取利好。

4.4 做好索赔与反索赔准备

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应全面解读合同条款中关于“不可抗力/例外事件”的规定,仔细分析和研究面临的不可抗力因素。在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基础上与业主积极协商,争取双方合理分担新冠肺炎疫情给工程项目带来的各类损失。例如,项目所在国为防控疫情而出台的种种限制性规定很可能会对项目造成不利影响,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应及时总结和评估影响程度,收集整理资料,向业主提交索赔函,为取得工期延长、费用赔付以及防止业主反索赔奠定基础。

4.5 调整经营思路

疫情对于国际工程市场的开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疫情后期各国政府出现资金短缺,因此,现汇类项目数量将会减少,但是BOT、PPP等投融资类项目数量将会增多。国际工程承包的竞争将会从拼价格模式快速转入拼融资和运维等综合实力的模式上。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应调整经营思路,将重心从传统的施工总承包转移到投融资类项目,研究此类项目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制定合适的开发策略,力争以投资带动工程承包,然后逐步实现更高端、更优质的发展。

5 结语

疫情是对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一次严峻挑战,危机当前,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应积极思考,不懈怠、不等待、制定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国际工程市场开发与项目管理的策略,利用空档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为抢抓后疫情时代国际工程行业机遇做好准备工作。

猜你喜欢

区块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