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传递,擘画东城“教育+”蓝图

2021-03-31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育人素养课程

2015年底,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之初,东城教育人就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逐步认识到“教育+”才是立足教育本质的融构创新,自此“教育+”理念就开始贯穿于“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始终。

在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后,我们将“教育+”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提出“教育+健康生活”,启动“健康·成长2020工程”;2017年提出“教育+文化基础”,启动“文化·传承2030工程”;提出“教育+信息技术”,统筹为2019年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2018年以来,提出“可持续发展2050”理念和“教育+社会参与”,发展了“学院制”改革,推进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心手·相连2035工程”。在“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实践中,东城教育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盟贯带团”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几大工程落地发展了素质教育,深化改革持续提升了五育并举水平。

1.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形成三全育人新样态

五年来,从工作格局看,党的政治建设贯穿始终,德育制度逐步完善,形成了内容完善、学段衔接、纵向贯通的工作体系,形成了一以贯之、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从课程改革看,思政课程创新突破,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从活动开展看,德育载体拓展丰富,“开学第一课”“四个一”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实效性强。从队伍建设看,德育源泉动力十足,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等从政治素养、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从社会环境看,育人氛围日益浓厚,家校社協同育人实现了新跨越,东城成为首个“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性实践研究区”,夯实了三全育人格局。从育人成效看,东城区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自主、有个性发展,整体面貌昂扬向上。

2.学前教育完成学位扩增硬指标

五年来,学前教育学位扩增任务连续五年位居市区政府折子及实事的首位,共增加学位1万余个。从扩增途径看,一是充分挖掘整合现有教育部门办园空间,利用原多功能教室、辅助用房等适度改扩建成为教室;二是整合中小学、职业教育资源改建幼儿园;三是在学区和集团内部选择适宜小学建立幼小衔接班,承接相邻幼儿园大班幼儿;四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通过租赁方式举办公办园分园;五是落实市区专项补助扶持政策,支持单位自办园挖潜;六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支持力度;七是接收小区教育服务配套设施开办公办园。同时,学前教育质量在幼有所育、幼有优育上同步提升。

3.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全面优质转化

五年来,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上,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小学“乐考”评价改革实践已经在全市推广。2014年“高参小”项目实施以来,11个高校、社会团体先后与东城区22所小学签约,累计近19万名学生受益,开设了185门课程,落实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初中教育整体均衡度环境布局大幅提升,顺利度过三年选考过渡期,中考质量逐年强化。在高中多样化建设上,突出了层次性和选择性,高考成绩稳中有升,伴随新高考落地,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有所增强。

4.“学区制”“集团化”实践逐渐成为运行常态

五年来,在机制突破上,建立了由基于改变学校面貌转向提升办学品质的保障机制,由重点项目驱动式保障,向均等化、标准化、常态化保障转变。在组织架构上,在三委一办基础上增设学区党建工作组、每个学区均配备法律顾问、心理顾问、卫生监督巡视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分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的学区制教育治理新结构;7个教育集团各有特色,集团内龙头带动持续领跑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在实施效果上,打破资源壁垒实现了教育均衡的大幅度提升,深度资源整合实现了教育品牌的大规模优质,社会资源融通实现了教育治理的社会化体系。

5.“学院制”供给创新实现课程全覆盖

五年来,在运行机制上,专业学院由4个发展到8个,课程基地达到46个,形成了“1+N+8+X”的运行模式。在专业推进上,科技学院构架金字塔型四级课程体系,形成由普惠到尖端的人才培养梯队;文艺学院课程跨多学科、触多技能的课程设置,提升了学生文艺素养;国际教育学院建立了国际教育课程核心素养模型;体质健康学院课程在培养运动兴趣、学习体育技能、传递体育精神上成效显著;法治学院通过普法讲堂、旁听庭审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法治意识;社会实践学院融通系统内外资源,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媒介素养学院明确了小学普及、中学拓展、高中提升的三阶段教育内容;信息素养学院引导学生探索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新知识;8个学区分院及升级后的职业体验中心积极探索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开发了劳动教育新平台。在学院课程上,数量增至近500门,覆盖率达到100%,为青少年个性发展、自主选择提供了课程给养。

6.队伍建设持续夯实“强教之本”

五年来,从引领机制看,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首次入轨推行校长职级制,头雁作用逐渐显现,“双名工程”梯次推进,“四名工程”接续落位;“区管校聘”优秀干部教师跨校轮岗交流人数已突破2万人次;从师德建设看,师德师风建设年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系统全体教职工道德素养、行业风尚向上向善。从培训拓展看,“双三百”实践创优、“三百课程”交流和“三百先进人物”评选有力实施,干部、教师培训不断拓宽拓深,课程思政不断强化,研训一体机制推进,教科研力度加大。从表彰奖励看,多人获国家、市、区奖项,榜样作用深入人心。

7.信息化建设量质齐升,智慧教育效果初显端倪

五年来,从基础设施建设看,建成涵盖全系统的区域光纤城域网,总体应用框架上打造了“五统一”。从顶层设计看,启动了“1+7+N”的智慧教育建设总体框架,“数据大脑”初步形成“一校一档”“一师一档”“一生一档”汇聚整合。从应用成果看,新课程网络教与学方式变革得以推进,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探索普遍;开展精准教学诊断分析;初步建成中考选考复习平台,信息化开启了智慧教育的新征程。

8.两大专项工程切实落地

“健康·成长2020工程”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在学生体质提升、运动场地拓展、营养餐改善、近视肥胖防控、心理健康培育方面推出系列举措,形成了“行政统领、教研支撑、科研引领、赛事助力、家校协同”的管理和工作模式,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有效提升,体育卫生信息化探索迈出坚实一步。目前,东城区96所学校获得“国家级体育特色校”称号。“文化·传承2030工程”的推进,从整体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整体育人全过程,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评价等各个环节紧扣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底蕴,达到育人与发展有机结合。从个体看,确立了以京剧、书法、诵读、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为抓手,以特色学校、精品课程、品牌团队为引领,鼓励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因校制宜、特色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新格局。

9.交流合作良好互鉴拓展开放格局

五年来,在视野扩展上,构建起“文化品格、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等国际教育核心素养体系,境内外课程衔接体系完备,参与学校和学生范围逐年提升,境内课程惠及师生近10万人次。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一带一路”主题活动、对外汉语课程、英语风采展示等,形成良好互鉴的开放格局。在援助任务落实上,组织支教、接待跟岗涉及1.3万余人次,对接5个精准扶贫地区跨省实质办学,精准帮扶任务圆满完成,教育帮扶地区全部脱贫“摘帽”。

10.督导保障和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五年来,在督政方面,成立东城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相关委办局、街道作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教育督导评价;创新督政检查评价方式;“管办评”分离机制推进,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幼儿园办园质量、学区教育品牌化等第三方评估机制。在督学方面,挂牌督学督导机制推进;开展学校内部督导实践研究;综合评价更加多元,形成了东城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小学生阅读素养、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等监测、艺术教育综合评价等;启动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督导评估。综合督导机制逐步健全。

过去五年,东城教育影响力不断攀升,党建引领、廉政建设、依法治教、经费监管、工程推进、政务发展、维稳保障等方面大有作为,东城“教育+”,已然擘画出教育的新生态。

猜你喜欢

育人素养课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