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保守到开放,让教师文化激活学校发展动力

2021-03-31郑云宏王富伟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个体制度学校

郑云宏 王富伟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团队封闭守旧的文化特点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启动“基于学校教师文化和学校治理的个案研究”,分析学校教师文化和管理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学校进行教师文化变革的因果机制和情境条件”“学校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向对教师文化变革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探究。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校的教师文化呈现出一种“保守”的特质,表现为教师被动接受教学任务,疏于反思和学习,同事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等;与此相应,学校传承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风格,管理人员惯于接受和布置任务,教师们则缺少参与机会。那么,这种保守的教师文化的形成是受这种传统管理风格的影响吗?两者是否共同抑制了教师个体的主动性诉求?如何改善现状?带着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基于学校现状的行动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适宜亲密的职业倾向和错位引导的学校管理。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哪种教师文化成为主流并非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是和教师个体的职业倾向、学校的管理风格等因素密切相关。教师个体要素可从对教学的信念及实践方式和职业关系状况来分析。从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及实践来看,我们把教师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超越型,是指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超越了常规教育制度对知识传授和道德培养的要求,将教育指向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指向学生的反思式成长;第二种是适宜型,是指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娴熟地适应了常规教育制度的要求,知识传授和纪律训练恰到好处,这类教师较为常见;第三种是拘守型,指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于遵守了常规教育制度的要求,在知识传授和纪律训练方面显得呆板、僵硬,过于依赖和寻求制度控制,缺少变通。从职业关系的卷入状况来看,我们把教师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亲密型,第二种是适中型,第三种是疏离型。在我们所调查的25位教师中,适宜亲密型有9位,适宜适中型有4位,超越亲密型、超越适中型、超越疏离型和拘守疏离型则没有,其他类型分别有两到三位。由此看来,学校教师的职业倾向具有多样性,其中,以适宜亲密型居多,这说明多数教师较为恰当地适应了教育教学的制度要求,并且构成了一种较为密切联系的教师网络。这一方面有利于学校自上而下推行某些教学技术改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摆脱教师个体主义或孤立主义的影响,从而在整体上营造一种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但为什么会形成了一种圈子化的保守的教师文化呢?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具有“以评代管”的特征,在日常事务上并不进行实质性考评,而是在一些竞赛性事务上强化评价,整体上呈现出依靠评比来完成关键事务管理而对一般事务放任之的特征。这样的管理风格正是保守型教师文化成为主流的根本原因。日常考评的模糊化,实际上是在需要全校形成专业共识和专业规范的教育教学行为上弱化了引导,恰使得亲密型职业倾向自然生长,容易形成圈子化而不是团体化的共识,这就容易滋生圈子化守成型的文化。

基于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一是从管理到治理,二是从保守到开放。

为了改善学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风格,我们推行了以“治理”为方向的管理变革,扩大教师、学生等学校主体的管理参与,努力形成多元主体对学校事务共同治理和民主管理的分权共治局面。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搭建支撑性基础结构:建设“校园信息化平台”,统一汇聚师生成长和校务管理等信息,为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提供保障;创建科研处,解决传统教研对个性化研究支持不足的问题,为全体教师申请和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专门服务,营造鼓励探究的氛围;建立公示监测制度,在自觉进行内审及接受教育督导的前提下,借助社会组织进行教育教学评价,营造专业共识。二是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完善集体决策制度,健全决策规则,完善决策程序,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以及法治化;健全师生参与治理的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学生代表会制度,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决策的机制;建立健全家长参与治理机制,完善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班级和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使家长参与管理、监督管理,促进家校合作。

直接着眼于教师文化重塑,我们开展了以塑造“学习型文化”为目标的变革,促使教师的关系缔结从圈子化走向团体化,教育教学从守成走向生成。一是进行有利于开放合作的组织结构变革:重新修订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的职责和义务,探索条块结合、相互补位的扁平化教师合作机制;按照教师个体特长组建教师兴趣社团,在书法、茶艺、插花等兴趣活动中拉近教师们之间的距离;成立行政干部学习小组,带头进行专业前沿学习。二是开展聚焦于培养研究型教师的立体式培训: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委托其有针对性地邀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来校进行培训,并以项目制方式引进“合作学习”培訓专家,在学校开展教师团队合作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培训;选拔年轻教师积极参加研究方法培训,承办第一届教育质性研究工作坊,以点带面培育研究型教师。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从日常教育教学导向来看,慢慢形成了营造“宜教宜学”环境、探索“善教乐学”策略的全校共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学校的专业标准和教育特色;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融入教师们的日常教学之中,教师们的主动意识、专业取向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学校教师文化正在由圈子化守成向团体化生成积极转变。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个体制度学校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学校推介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