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工程常见建筑防火施工问题及治理对策思考

2021-03-31刘诗苑

工程质量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防火前室消防工程

刘诗苑

(厦门市集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站,福建 厦门 361022)

0 引言

建筑消防工程贯穿建筑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室外工程、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涉及的施工环节多,周期长。建设主管部门承担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职责后,加强了消防工程施工过程监管,强化参建主体责任。建筑防火是建筑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从近期消防工程实体检查验收情况看,建筑防火施工问题具有隐蔽性,难以在消防系统联动测试中发现,建设主管部门验收提出的一些问题返工整改难度高,经济损失也较大,有必要对消防工程常见的建筑防火施工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1 消防工程验收难点

建筑消防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主要由建筑布局规划、平面布置、安全疏散、建筑装修、灭火、防排烟、消防电气等功能系统组成,施工内容分属于 GB 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划分的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建筑给排水、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智能建筑及电梯等分部分项工程,其功能可分为消防设施和建筑防火两类。

消防设施是指采用发现火情、火灾预警、自动灭火等设备系统。扑灭初期火情,避免火灾发生和失控,协助疏散救援的建筑功能,对提高建筑发生火灾时的自救能力、降低火灾危害程度有重要意义。设备选型、安装和调试是消防设施施工的重点内容,相关设备生产已有较为成熟的工业化质控体系,建筑消防设施系统运行功能联调联试情况可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检查报告,设备安装调试队伍相对专业化,安装质量问题相对易于发现和整改到位。

建筑防火是通过控制防火间距、提高建筑耐火性能、划分防火防烟分区、设置疏散救援通道等措施方法,实现控制火势蔓延,降低重大火灾发生概率的建筑功能,其施工内容大多属于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分部。从实践看,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对相关消防规范理解不够透彻,在施工隐蔽环节未能准确落实消防设计意图,容易埋下火灾隐患,降低建筑防火能力[1]。由于多涉及土建施工内容,整改难度较大,成为消防工程验收“难”的主要原因。

2 常见建筑防火施工问题

建筑防火功能重点在于提升建筑自身抵御火灾侵入和蔓延能力,降低重大火灾风险,是建筑消防工程耐久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但施工环节容易疏忽,随着现代建筑体量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增加,验收时建筑防火问题表现较为突出。

2.1 建筑布局规划

建筑发生火灾后,常因火焰的对流、辐射而产生“飞火”向周边建筑蔓延。合理的建筑布局规划可以避免“飞火”蔓延发生,并为消防车辆开展救援行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便利。消防工程建筑布局规划包括建筑主体与周边建筑环境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救援场地、消防控制室和消防水泵房位置等。常见的问题有以下 3 种。

1)验收建筑与既有建筑的防火间距不足。当拆迁工程未能按计划实施或者既有建筑局部改造,造成建筑、构筑物的防火间距达不到要求时,邻近建筑易受到火灾热辐射、热对流威胁。为消除这类火患缺陷,只能通过提高屋面耐火极限,设置防火墙、防火分隔水幕、防火卷帘以及改变门窗洞口面积和位置等措施达到缩减防火间距的条件。

2)消防车道、救援场地与设计图纸不符。住宅小区为塑造亲近自然的人居环境,常出现景观绿化占用消防通道和救援场地。一方面园林景观种植层覆土较厚,承载力无法满足消防车辆施救通行需求;另一方面消防车道、救援场地周边种植高大乔木,易阻碍大型消防登高救援车辆展开作业。室外工程施工未按设计图纸放样,容易造成车道净宽净高、转弯半径和回车场尺寸不满足消防要求。新开发区域由于规划道路配套滞后,若场内消防通道未能与两处建成市政道路连通,则无法通过消防验收。

3)分期分批开发规划不合理。房地产开发项目关注产品成本控制和销售计划,经常忽视了消防系统整体运行的要求,例如未把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规划在首期开发验收地块,造成消防系统不能联动调试,无法组织验收。

2.2 平面布置

建筑防火平面布置是根据建筑类型特点设置防火隔墙、防火门窗及卷帘等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建筑构件,将建筑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防火分区,并在建筑外墙窗洞设置防火挑檐、窗槛墙等,将火灾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火灾蔓延扩大。常被忽视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防火墙设置不正确。防火墙应砌筑于建筑基础或耐火等级相当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墙上,保证防火墙达到设计耐火极限前结构稳定和完整。为了确保防火墙彻底阻火,穿越防火墙的各类管线桥架必须采取设置防火封堵或防火阀的方式进行防火阻隔,同时可燃构件不应穿越防火墙。

2)防火门窗安装问题。不同安装位置的防火门窗应符合相应耐火极限,其门窗框应填灌水泥浆,防火等级和开启方向应仔细核对图纸要求。防火门安装既要保证门扇开启灵活,又要防止火灾时漏烟透火,控制门扇底口间隙不大于 9 mm 是关键。高层建筑变形缝较宽,可能形成拔火效应,因此在变形缝处的防火门应设置在楼层数较多一侧,且门扇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2]。

3)特殊场所设置违反规定。特殊场所指在民用建筑中分隔设置剧院、电影院和礼堂、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儿童活动场所以及老人照料设施,以及厨房、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手术室等设备用房;在工业建筑中分隔设置高火灾危险的车间、库房以及总控室、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等场所。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年版)》对在工业民用建筑中设置的其他特殊场所的位置和防火分隔有具体要求,然而为满足建设单位需要,实际施工过程经常擅自改变位置、布局,或者未按设计要求设置相应耐火极限的防火隔墙。

2.3 安全疏散

火灾发生时,首要保障人员安全。建筑安全疏散通道应围绕提升防火、防烟性能开展设计,一般依次经由分户门、疏散走道、前室、疏散楼梯到达室外,其安全性逐渐提高。安全疏散通道既是人员安全撤离危险区域的生命通道,也是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救援的安全通道,重要性显而易见,但验收中常见以下问题。

1)疏散门宽问题。为适应建筑工业化、标准化,门窗洞口与门窗有统一的工业化模数和型式,GB 50352-2019《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强调门洞的尺寸应当符合模数要求,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 年版)》规定疏散门最小净宽不低于 900 mm。在实践中项目部容易因混淆建筑设计防火要求的门扇净宽与主体结构留设的门洞宽度两个概念,造成疏散门最小净宽不能满足规定[3-4],施工前必须厘清概念,避免返工浪费。

2)前室空间尺寸问题。建筑前室分为电梯前室、楼梯前室及合用前室三大类,是水平与垂直安全疏散通道转换衔接的关键部位,具备防烟、隔热功能。前室面积根据建筑防火要求为 4.5~12 m2,并且规定了前室短边长度、剪刀梯共用楼梯间前室两个入口之间短边距离。前室是人员撤离和消防战斗班组进入火场的缓冲整备空间,随着现代建筑消防救援难度的加大,消防战斗班组配备的装备越来越多,保证前室空间尺寸十分必要。施工常出现抹灰层和饰面层超厚,以及管道、消防箱安装突出墙面过多占用前室空间的情况。

3)疏散楼梯安全问题。对办理施工许可的装修改造项目,施工图审查仅针对装修区域,不包括公共楼梯间,这样造成既有建筑一些不适应新规范的重要缺陷难以消除。例如某厂房装修项目,建设主管部门检查发现外墙普通铝合金窗缘距封闭式楼梯采光窗的最近距离<2m,在火焰的对流、辐射的作用下,楼梯间采光窗可能受损,导致烟气火焰窜入,威胁逃生通道安全。为此建议业主单位将梯间采光窗改造为防火窗,以便消除建筑防火缺陷。

2.4 建筑装修

1)装修材料混用误用。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元,追求装饰效果更要重视装修防火。可燃、易燃装饰材料燃烧除造成火势蔓延,还释放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进一步威胁人员安全。GB 50354-2005《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22-2017《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等规定了建筑装修的防火要求,然而装修施工处于项目收尾阶段,面临大量材料进场和交叉作业,把好材料进场关,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才能避免不同燃烧性能或耐火极限材料混用、误用。

2)重要救援疏散设施装修问题。消防电梯轿厢内部装修及地上建筑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安全出口门厅的顶棚,以及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应使用不燃装修材料;其他疏散通道的墙面和地面等部位应根据设计耐火极限要求,采用不低于 B1 级的装修材料[5]。建筑内部装修时不得擅自对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疏散走道和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等进行减少、改动、拆除或遮挡[6]。

此外,住宅建筑精装修工程还应注意阳台、厨房及卫生间等部位的防火要求,阳台装修、厨房内的固定橱柜宜采用不低于 B1 级的装修材料,越来越多卫生间安装使用高功率采暖电器,其顶棚必须要采用 A 级装修材料。

3 治理对策建议

消防工程验收纳入建设工程监督管理体系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前进行消防工程施工交底,进一步督促建设单位落实责任,加强过程监督,以查代训现场宣贯建筑防火规范标准,及时发现和消除一批建筑防火施工问题,提高了消防验收的一次通过率,但消防工程常见建筑防火施工问题治理任重道远。

3.1 加强宣贯并完善建筑防火规范标准体系

建筑防火专业面广,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数量众多,出发点和关注点各有不同。据统计,现行工程建设防火标准80余部,具有防火相关规定的标准达到 760 余部,标准存在着交叉重复、技术指标不一致、不协调的问题。管理人员要从众多的消防工程规范中找到施工控制要点较为不易。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质量监督时,要加强常用规范条款宣贯,促进参建责任主体准确落实规范要求。同时,制定建筑防火通用规范,逐步修订专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形成协调统一的建筑防火规范标准体系十分必要,也有助于推动建筑消防工程与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统一融合。

3.2 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

上海、北京、厦门、成都等城市相继改革工程监理机制,越来越多小型社会投资工程项目、二次装饰装修工程,不再强制要求进行工程监理。这类项目的建设单位往往不具备建筑消防工程的管理经验,他们更关注项目投产经营进度,对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缺乏了解,常出现装修加大建筑荷载、改动结构构件、改变建筑用途等问题,对建筑使用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另外,装修工程材料往往是由建设单位指定或提供,但人员密集场所室内装饰装修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若未能严格按照施工图选用规定燃烧性能等级的装修材料,将留下消防安全隐患。

建设单位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受益者,也是消防工程查验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在全过程切实履行首要责任。施工前应当在设计、施工、监理合同约定质量安全条款,施工过程通过委托专业建造师或聘请监理工程师等方式加强质量监管,竣工前牵头组织其他参建单位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查验,确认消防设计施工质量。

3.3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环节已嵌入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系中,在施工图纸设计审查方面,应重点关注装修改造工程对既有建筑结构、建筑防烟防火、给排水及疏散通道等消防防火和使用功能安全的影响。在现场施工质量监管方面,应将建筑消防工程作为重要分项分部工程,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动态监管,重点加强施工过程按图施工情况,特别是建筑防火施工问题进行抽查抽测,监督指导参建单位正确落实主体责任。在消防工程验收时,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对消防工程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联动测试,并对消防车道、水泵房和消防水箱、消控室及配电房和柴油发电机房等建筑消防工程核心内容进行检查,确保交付合格适用的建筑消防工程。

4 结语

建筑消防工程专业面广,内容复杂,及时消除常见建筑防火施工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建设主管部门要发挥好专业优势,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督,要创新工作方式,压实参建主体责任,提高参建主体履职的主动性。标准制定单位有必要加快相关规范修订进程,加强消防规范与其他建筑规范的统一协调。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破解消防工程验收难题,让消防工程审验制度改革成效早日显现。Q

猜你喜欢

建筑防火前室消防工程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建筑防火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首层扩大前室防排烟设计探讨
探讨消防工程施工质量现状与监理措施
建筑设计中建筑防火技术的应用研究
机电安装在消防工程中的控制措施探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对于一类高层住宅“交通核”设计的影响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烟系统设计
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探讨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