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发展研究

2021-03-31暴向平

居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全域整治景观

柴 玲 暴向平

(集宁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思路

1.1 强化生态功能与空间平衡性

全域综合土地整治目的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充分挖掘不同用途土地资源的景观生态价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此,在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体系转型期间,必须强调对土地资源生态功能与空间平衡性的强化,将全域土地整治与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完美结合,采取调整土地资源布局规划、加强生态环境监控治理力度、建设水库与人工湿地等功能性设施的措施,重点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修复受污环境与调整全域土地景观生态格局两方面共同着手。一方面,开展全域土地整治工程,对水田、荒草地、盐碱地、旱地等类型土地进行平整处理,修复受污土壤环境,在不破坏农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耕地数量与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土地结构,为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的推广奠定良好基础,以此来获取更高的土地投资效益与生产效益;另一方面,结合生态环境现况与具备的生态景观价值,通过修建生态廊道、斑块景观等生态旅游设施,采取生物手段清理外来入侵物种与不具备良好经济价值和景观观赏价值的绿化植物,从而实现优化调整全域土地景观生态格局的整治目的,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娱乐业,完善乡村产业链,与传统的种植业共同构成立体化产业结构,这将在客观层面上起到改善乡村生态空间平衡性的整治效果。

1.2 强调体现人居环境的整体性

在现代美学体系中,认为土地自然景观具备生态美学,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协调发展的审美关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载体。因此,为打造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做到对生态美学理念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念的完美结合,将如何认识、维护、延续和体现农村土地自然景观的生态美学价值作为土地整治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而这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全域土地整治质量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例如,在我国西塘古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中,依托生态美学理念,同步制定农村景观设计以及水系景观规划方案。其中,在农村景观设计方案中,建设以“百稻”为主题的乡野公园,按特定队列排列多种水稻,不同品种水稻的生长周期与颜色存在差异性,可以同时展现层次丰富的稻田景观,并在乡野公园中种植大量的诱虫植物,起到百稻园景观点缀、提高水稻产量、病虫害防护的多重作用。而在水系景观规划方案中,在周边河流水域中打造人工湿地、生态植物护坡等人造景观,起到恢复水域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物种多样性的作用。与此同时,充分保留水域环境的自然风貌,将人造景观作为点缀,在其基础上打造以“水乡文化”为主题的滨河生态景观空间。

1.3 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力度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期间面临的各项难题挑战,其本质上都属于社会治理问题,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对乡村社会治理问题,使得部分村民没有正确认识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必要性与预期获取的收益,对具体整治工作的开展持负面情绪,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矛盾的形成。

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提高对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构建起完善的社会组织结构、提高村民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实施工作参与程度、保留具备乡村文化功能符号的标志物作为主要工作内容,赋予村民一定程度的监督权与话语权,以此来消弭实际存在与未来可能形成的社会冲突矛盾。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整治转型的具体发展路径

2.1 顶层规划设计

在早期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中,由于缺乏清晰明确与统一的整治规划思路,导致农村土地空间布局普遍存在无序性的问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对农村全域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进而影响到人口集中居住、农业规模化经营、农村产业聚焦发展等战略计划的落实。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从全局统筹角度出发来看待整治期间面临的实际问题,正确处理各项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要素间的关系,将区域性空间规划、水系景观规划、农村景观规划、村庄农房建设规划等规划体系进行衔接处理,在其基础上构建起整体性的全域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同时,将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指导纲要,结合农村土地资源实际利用情况,详细了解城市用地、中心村用地以及城镇用地等指标要求,科学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方案,贯彻落实“整体谋划,创新思路,统筹推进”十二字方针。例如,在某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中,零散分布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限制了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针对于此,在规划方案中采取集中建设安置点的方式,在非耕地块中集中建设安置点,将零散分布的宅基地开垦为耕地,以此来优化土地结构,为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2.2 提供制度保障

在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农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土地资源使用用途、农村产业发展需求等外部因素的变化,早期制定的相关政策制度逐渐缺乏适用性与实际指导价值,制度条例内容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求不符,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因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而导致社会冲突矛盾激化,在传统制度体系中没有为村民提供多元化的参与监管渠道。

因此,为保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与实际整治工作开展需要,立足实际问题,对配套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完善。首先,进一步加强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监管力度,详细规定监管标准内容,明确监管主体,对土地整治资金与过程行为实施跟踪监管,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在分发自建房补贴款时,要求地方政府国土部门与省厅多次核对每户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的实际面积;其次,构建起全新的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金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拓展多元化的村民参与渠道,村民在工程中扮演着监管者、参与者、建议者的身份;最后,深入挖掘存量指标,将零散耕地与宅基地等性质的土地资源导入后备资源库,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合理调剂结余指标。

2.3 资源整合

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资源破碎化分布问题,实现资源整合目的。一方面,采取政策干预手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将土地资源转为农房建设资金,或是构建起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来做到统收统支,消除土地承包经营权政策壁垒,构建起稳定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另一方面,分阶段开展农村居民点改造与生态修复工作。裁撤零散的宅基地与耕地,修复盐碱地与荒草地等地块,尽可量新增耕地面积,为农村种植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空间。

3 结 语

综上所述,为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计划,丰富农村产业结构,实现乡村社会的全面复兴。因此,相关单位必须正确认识到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难题挑战,树立清晰明确的转型思路,坚持上述转型发展路径,以此来全面提升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质量与效率,推动我国土地整治事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全域整治景观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景观别墅
专项整治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专项整治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