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常见消化系统疾病防控

2021-03-31古丽阿托提阿布都热依木

中国乳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臌气灌服病牛

古丽阿托提·阿布都热依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局畜牧科技资料编译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04

0 引言

奶牛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器官和消化腺。其消化器官结构特殊,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组成,其中胃有4个胃室,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属于多室胃,为消化粗饲料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前3个胃室叫前胃,皱胃也叫真胃。消化腺广泛分布于消化管黏膜或黏膜下组织内的壁内腺,如胃腺和肠腺,也有唾液腺、肝脏、胰腺和胆囊等壁外腺;前胃黏膜无腺体,不能分泌消化液,但皱胃与单胃动物的胃相似,黏膜上有腺体。

奶牛具有特殊的消化生理特点。瘤胃的容积很大,是奶牛的“饲料发酵罐”,依靠瘤胃壁纵形肌的节律性蠕动,搅拌和揉磨瘤胃中的粗饲料,借助内部与牛体共生的微生物和纤毛虫,共同消化粗饲料;奶牛采食后,食物经咀嚼、混合唾液、吞咽,进入瘤胃后浸泡、软化和发酵,经0.5~1.0h后开始反刍,食糜从瘤胃中重新返回口腔,再次被咀嚼后进入瘤胃。

奶牛具有不同于单胃家畜的消化器官结构和非反刍家畜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牛消化系统的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见的瘤胃臌气、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的疾病严重危害奶牛生产,要特别注意加强防控。

1 瘤胃臌气

瘤胃臌气是奶牛短时间内采食了大量容易发酵的饲料,在瘤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下快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瘤胃、网胃急性臌胀,压迫膈与胸腔,进而影响呼吸、循环,严重者引起奶牛窒息死亡的一种病证。

1.1 发病原因

1.1.1 原发性瘤胃臌气

(1)泡沫性瘤胃臌气

奶牛一时食入过多的容易发酵的豆科牧草,如苜蓿草、紫云英、三叶草、野豌豆等,尤其是含有较高含量特殊蛋白质、果胶、皂角苷等的豆科牧草,使瘤胃内容物在快速发酵过程中,增加了瘤胃液的黏稠度,并产生大量气泡,容易引起泡沫性瘤胃臌气[1]。

(2)非泡沫性瘤胃臌气

奶牛一时食入了大量品质低劣的青贮饲料或变质、腐败、带有露水的饲草,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幼嫩青草,春末夏初枯萎的牧草,始花期大量使用氮肥的牧草等,都能在瘤胃内短时间快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起非泡沫性瘤胃臌气。

此外,如果奶牛误食毒草,如乌头、毒芹和毛茛等,可导致瘤胃麻痹,因无法嗳气而导致瘤胃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奶牛偷食过多不容易消化的油渣、豌豆等,谷物精料磨的太细,突然更换饲料或者突然改变饲喂制度等,都容易发生非泡沫性瘤胃臌气。

1.1.2 继发性瘤胃臌气

奶牛患某些疾病,如食道梗塞、创伤性网胃炎、慢性腹膜炎、网胃与膈肌黏连等,可继发非泡沫性瘤胃臌气[2]。

1.2 临床症状

病牛多呈急性发作,通常在奶牛采食过程中或采食不久后急性发作,病牛腹围快速增大,左肷窝明显突出。左肷部触诊,紧张而富有弹性,用力按压无压痕。左肷部叩诊,鼓音。瘤胃听诊,初期蠕动音较强,节律性明显,以后逐渐变弱直至消失。病牛食欲废绝,反刍停滞;兴奋不安,大量出汗,呼吸急促;张口伸舌,口流白沫;眼球突出,口、眼可视黏膜充血、发绀;频繁努责,回头顾腹;后肢踢腹,频繁起卧;严重时倒地不起,最终因窒息、瘤胃破裂或心脏麻痹而死亡。

泡沫性瘤胃臌气与非泡沫性瘤胃臌气可通过胃管检查和穿刺针放气进行鉴别诊断。胃管检查时,非泡沫性臌气病牛可从胃管内排出大量酸臭的气体,之后臌胀明显减轻;而泡沫性臌气病牛仅能排出少量气体,不能解除臌胀。用穿刺针于左肷部缓慢放气,非泡沫性臌气病牛可从穿刺针内排出大量酸臭的气体,之后臌胀明显减轻;而泡沫性臌气仅能排出少量气体,甚至阻塞针孔,臌胀无法解除[3]。

1.3 预防

根据发病原因,正确使用奶牛饲草饲料,纠正不当喂法。同时,要加强饲料科学保管与调制,控制饲喂产气的牧草或饲料,防止饲料霉败变质,谷物饲料不宜粉碎过细。喂养过程中,不可饥饱无常,不可骤然更换饲料,不可突然改变基本固定的饲养管理制度。

放牧牛群夜间或临时放牧前,先饲喂干谷草、稻草或作物秸秆。易发酵产气的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应刈割调制后饲喂,或和其他牧草混合饲喂。

1.4 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在于排气消胀,缓泻制酵。原发性瘤胃臌气首先要排除瘤胃内的积气并阻止瘤胃内容物继续发酵产气,然后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全身疗法;继发性瘤胃臌气要注意同时治疗原发病。

1.4.1 洗胃疗法

症状较轻的病牛,可用瘤胃冲洗疗法。将胃导管经牛的鼻或口腔插入瘤胃中,压低头部,如果此时就有瘤胃内容物流出,可反复前后抽插移动胃管,让胃内容物尽量排出,直至再无胃内容物排出时。从胃导管内灌入大量温水或1.00%碳酸氢钠溶液,压低牛头,前后抽插胃导管,即有大量胃内容物流出。如此反复操作数次,直至将胃内容物全部导出为止。结合体外按摩瘤胃。洗胃后,可立即注入健康牛的瘤胃液4.0~8.0L,以促进病牛消化机能快速恢复。

1.4.2 嗳气排气

刚发病且症状较轻的病牛,可让牛站在头高尾低的坡面上,头部高举,通过牵拉牛舌头、用钝物刺激硬腭、不断按摩瘤胃;或者用一根长约30cm、径粗3~4cm的椿木棒横衔在病牛两嘴角处,两头用细绳分别栓挂在牛角或耳跟上,让其不断舔舐木棒,促进奶牛嗳气以排出气体。

1.4.3 穿刺放气

病情严重,左肷部突出明显、呼吸急促的病牛,用套管针或16号注射针头穿刺瘤胃放气。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堵塞针筒进行间歇放气,放气不可太快,以防腹压突然下降引起瘤胃移位、脑缺氧。

1.4.4 促进瘤胃蠕动

放气后,不要立即拔出套管针或针头,接着注入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0.0~20.0mL,非泡沫性瘤胃臌气病牛同时注入稀盐酸10~30mL;或鱼石脂15~20g,酒精100mL,水1000mL;或0.25%普鲁卡因溶液50~100mL,青霉素100.0万U,效果更佳。泡沫性瘤胃臌气病牛可同时注入用松节油20~30mL,鱼石脂10~15g,酒精30~50mL,加适量温水,或一次灌服液体石蜡500~1000mL。

进行瘤胃放气并向瘤胃内注入药物后,可同时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20~50mg,静脉滴注10.00%氯化钠溶液300~500mL。

1.4.5 胃管排气

顺着牛的吞咽节奏,缓慢地将胃导管来回抽动插入瘤胃。当瘤胃内有气体排出时,间断堵塞胃导管,间歇性放气,以免造成病牛脑缺血而死亡。

1.4.6 中兽医疗法

(1)顺气穴插枝疗法

抬高病牛头部,椿木棒衔在两嘴角处,在硬腭前部、齿板后方的切齿乳头两旁找到鼻腭孔,即顺气穴,左右侧各1穴。取1段粗细与穴位大小匹配的新生嫩柳树枝,削尖去皮,处理光滑,顺着顺气穴慢慢向里插入,直至将整条嫩柳树枝全部插入,一般中小型牛3~4cm,大型牛10~20cm,剪去露在外面的部分。取下椿木棒,保留插枝条在顺气穴内,不影响奶牛采食,一般插枝后30~60min,臌胀会明显减轻或消除。

(2)中药疗法

木香顺气散:木香30g,藿香、枳壳各20g,丁香、小茴香、乌药、草果各15g,厚朴、陈皮各10g。研成细末,添加植物油250mL,开水冲服。也可用木香、陈皮、槟榔、枳壳各50g,小茴香100g,莱菔子200g,水煎,候温,加捣烂的大蒜200g,醋200g,同调灌服。均可顺气消胀,缓泻制酵。

香苏散:紫苏、香附、陈皮各60g,甘草20g,水煎,候温灌服。发热的病牛,加黄芩30g。行气宽中,理气活血。

丁香汤:丁香、枳壳、广木香、牵牛子各30g,山楂、神曲、麦芽各40g,莱菔子、槟榔各25g,陈皮、青皮、厚朴各20g,大黄40g,以麻油300mL为引,水煎,候温灌服。消食导滞,排气消胀,缓泻制酵。

2 前胃迟缓

牛前胃弛缓是因前胃的神经和肌肉功能紊乱,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消化动力不足,瘤胃内容物不能进行正常消化、运转与排除而异常分解、发酵与腐败,从而产生有毒物质,破坏瘤胃菌群,导致消化障碍和全身机能紊乱而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紊乱、嗳气停滞,产奶量下降的一种疾病[4]。临床上,长期舍饲的牛多发。

2.1 发病原因

2.1.1 原发性前胃迟缓

粗饲料未经碱化、氨化、糖化、微贮、青贮等处理就直接喂牛;长期使用稻草、麦秸等粗饲料,品种单一、品质低劣,粗纤维含量高,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矿物质;饲养管理不当,块根饲料冻结,青贮饲料变质,酒糟、豆渣、粉渣、豆饼等糟粕类饲料发霉变质;长期舍饲,牛舍阴暗潮湿,光照不足,缺乏运动;饲喂不定时,饥饱不均,精料过多,或突然加大精料喂量,突然更换新收谷物或优良青贮饲料后任其自由采食;断奶、离群、恐惧、感染与中毒等诸多因素的刺激和手术、创伤、剧烈疼痛的应激反应,均可引起奶牛牛原发性前胃弛缓。

2.1.2 继发或伴发性前胃迟缓

消化器官疾病,如口腔炎症,包括口炎、舌炎、牙齿疾病等引起咀嚼障碍;瘤胃积食、瘤胃酸中毒、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瓣胃阻塞、皱胃溃疡、真胃变位及肝脏疾病,引起消化障碍;临床用药不当,破坏瘤胃内正常菌群,均可继发前胃迟缓。某些营养代谢病,如骨软症、生产瘫痪、酮病、产后血红蛋白尿病等,某些中毒病、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外产科病,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伴发前胃弛缓[5]。

2.2 临床症状

2.2.1 急性前胃弛缓

病牛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弛缓,听诊瘤胃蠕动次数减少,声音减弱。偶有嗳气,有酸臭味。左肷部拳头触诊,瘤胃内容物如面团,按压有凹陷。粪便干硬或下痢,色暗且被覆黏液。重症病牛可出现酸中毒和机体脱水,病牛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高度沉郁,鼻镜干燥甚至龟裂,眼球下陷,黏膜发绀,卧地不起。实验室检查,瘤胃液的pH值<5.5。

2.2.2 慢性前胃弛缓

症状时轻时重,病程长,食欲不振,反刍时有时无,异嗜,空口磨牙。左肷部触诊,瘤胃内容物松软或干硬,排粪时干时稀,颜色暗淡,恶臭。病牛逐渐消瘦、贫血、毛焦肷吊,之后体温下降,卧地不起。后期往往伴发瓣胃阻塞,精神高度沉郁,鼻镜龟裂。病重者脱水与自体中毒,最后衰竭死亡。

2.3 预防

2.3.1 粗饲料科学加工调制

作物秸秆等粗饲料要经过切短、粉碎、0.20%食盐水浸泡、1.60%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碱化、1.00%生石灰或3.00%熟石灰乳浸泡钙化、3.00%浓氨水氨化等方法处理后再饲喂。

2.3.2 规范储存饲料和饲料原料

饲料和饲料原料管理不规范或储存不当,容易导致霉变,降低营养价值,产生霉菌毒素,使奶牛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要正确选择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储存地点,选择地势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建造仓库;控制好饲料及其原料的含水量。

2.3.3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推广使用奶牛全混合日粮(TMR),充分自由饮水,定期对圈舍和接触用具清洗、消毒,注意圈舍通风干燥,及时更换垫草,保障牛舍温度、湿度相对恒定,降低周边噪音。季节交替时,加强对奶牛的日常观察和检测,记录其排便、采食、反刍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2.3.4 及时治疗原发病

积极预防和治疗能导致牛前胃迟缓的原发病。

2.4 治疗

2.4.1 原发性前胃迟缓

治疗原则在于改善瘤胃内部环境,促进胃肠蠕动。治疗的同时,可给予少量易消化的草料,多饮水。

(1)促进胃肠蠕动

急性原发性前胃迟缓,可皮下注射2.00%硝酸毛果芸香碱注射液,壮牛2~3mL,瘦牛1~2mL,每天1次,连用3天。慢性病牛可在瘤胃冲洗后,灌入健康牛的瘤胃液4.0~8.0L。

(2)调整瘤胃功能

静脉注射10.00%氯化钠溶液500mL,皮下注射10.00%安钠咖注射液20mL。同时灌服龙胆酊50mL,或马钱子酊10mL,常水适量,每天1次,连用1~3次。用柔软的褥草或毛巾按摩瘤胃部[6]。

(3)缓泻,抑制发酵产气

瘤胃内容物硬实时,用硫酸镁600g,松节油40~50mL,酒精80~120mL,温水3000~5000mL,1次灌服。每天1次,连用1~3次。

(4)瓣胃便秘时缓泻

石蜡油1000~2000mL灌服,每天1次,连用2天[7]。

(5)中医疗法

奶牛前胃迟缓中兽医称脾胃虚弱,或脾虚慢草(脾虚不磨),乃饲喂不善,导致脾胃受损;或病后失调,元气不充;或外感所伤,脾胃阳虚。健胃消导,防腐制酵,暖寒开胃。

拉稀腹泻,体质虚弱,口色淡白,耳鼻俱冷,口流清涎的病牛,用苍术60g,陈皮、厚朴各45g,大枣100g,干姜30g,甘草20g,山楂100g,健曲150g,木香、砂仁各40g,莱菔子、当归、茯苓50g,水煎,1剂分早晚2次内服。每天1剂,连服3~5剂。

病后失调,元气不充的病牛,用党参、炮姜、炙甘草、白术各60g,水煎灌服。每天1剂,连服3~5剂。阴寒偏盛者,加附子40g。也可用党参、白术、茯苓各60g,炙甘草50g。若不食,加陈皮40g;痰涎多加半夏15g;如果有两后腿踢腹、腹痛加木香、砂仁各30g。水煎灌服,每天1剂,连服3~5剂。

胃寒慢草,耳鼻俱凉,渐见消瘦病牛,应予暖寒开胃。用益智仁、白术、当归、肉桂、厚朴、陈皮各30g,毕拔25g,砂仁、肉豆蔻、干姜、青皮、良姜、枳壳、甘草各20g,五味子15g。也可用益智仁、丁香、陈皮、草豆蔻、茯苓、佛手、藿香各30g,白术40g,生姜、当归各25g,小茴香50g,川芎20g,炙甘草15g。水煎灌服,每天1剂,连服3~5剂。

恢复前胃功能,用黄芪、党参各60g,苍术50g,干姜、陈皮、白芍各40g,槟榔、枳壳、三仙各30g,乌药、香附、甘草各20g。水煎灌服,每天1剂,连服3~5剂。

脾虚慢草,宿草不转,翻胃吐草的病牛,可用草果120g炒香研末,加食醋1200mL、温水300mL,1次灌服。每天1次,连服3~5次。

顽固性前胃迟缓的病牛,可试用常山200g,甘草100g。水煎灌服,每天1剂,连服3剂。

2.4.2 牛继发和伴发前胃迟缓

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对症治疗。

3 瓣胃阻塞

奶牛瓣胃阻塞又叫瓣胃秘结、百叶干,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障碍,瓣胃收缩能力减弱,瓣胃内容物不能下行移动而滞留,水分被吸收后干涸,致使瓣胃秘结、扩张的一种疾病。冬春季多发。

3.1 发病原因

3.1.1 原发性瓣胃阻塞

(1)饲料过于干燥

冬春季节青草数量少,长期以直接投喂未经加工调制的干草、谷糠、农作物秸秆、混有泥沙的牧草、霜冻饲料等为主。奶牛对这些饲料的消化极其缓慢,如果再缺乏运动,就容易导致胃内容物逐渐堆积残料,形成瓣胃阻塞。

(2)饮水不足

冬季管理不善,饮水温度太低,奶牛不愿饮水,饮水不足致牛体内火盛,停留在瓣胃小叶里的饲料因没有充足的水而滞留,最终形成瓣胃阻塞。

3.1.2 继发性瓣胃阻塞

可继发于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真胃阻塞和扭转等疾病,及某些热性疾病的病程中。

3.2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目光凝视,鼻镜干燥,口色淡红;腹痛、卧时呻吟,四肢张开或集于腹下,背腰拱起时呈努责状,有时后肢踢腹、回头顾腹,站多卧少,卧地时将头贴于腹部;前胃弛缓、嗳气增加,左肷部轻度膨胀,听诊蠕动音减弱,食欲和反刍废绝,拒食精料;初期粪便少而干,呈球状,表面有黏液或血丝,恶臭,随后排粪少而呈“算盘珠样”或“栗子状”干硬的粪球;听诊瓣胃(正常部位在右侧第7~9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上下)蠕动音初期微弱,逐渐减弱或停止,叩诊瓣胃浊音区扩大,触诊瓣胃病牛敏感,疼痛,躲闪,瓣胃区扩大、内部坚硬,穿刺瓣胃部过程中可触碰到坚硬的内容物且有波动感。如病程长,瓣胃小叶发生坏死,则病牛体温升高,呼吸迫促,衰竭死亡[8]。

3.3 预防

冬春季节保证供应充足、温热的饮水。其他可参考前胃迟缓的预防。

3.4 治疗

治疗原则是改善前胃运动能力、促进瓣胃内容物尽快排出。早期可投服泻剂,病重者施行瓣胃注射、充分补液等。

3.4.1 缓泻

用硫酸镁等盐类、硫酸钠、油类泻剂500.0~1000.0g,加水6.0~10.0L,再加熟植物油0.5~1.0L,胃管1次灌服。12h后,用1根木棍,两人反复抬动病牛的腹下,以促进瓣胃内容物的移动和瓣胃蠕动。

3.4.2 瓣胃注射

病重的牛,可在右侧第7~9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下2cm处穿刺,用10.00%~25.00%的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1.0~3.0L、液体石蜡0.5L、盐酸土霉素粉5g混合注入。

3.4.3 促进胃肠蠕动

皮下注射2.00%硝酸毛果芸香碱注射液,壮牛2~3mL,瘦牛1~2mL,每天1次,连用3天,以促进胃肠蠕动。

3.4.4 温水灌肠,促进肠蠕动

严重脱水病牛,可用1.00%温盐水10.0~50.0L反复灌肠,加快肠蠕动。

3.4.5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牛瓣胃阻塞的原则是滋阴降火,增液润下。因此,可用玄参、生地、麦冬、肉苁蓉、大黄、杏仁、当归、瓜蒌仁各45g,芒硝、火麻仁各120g,煎水去渣,内服[9]。每天1剂,连服3~5剂。

猜你喜欢

臌气灌服病牛
肉牛瘤胃臌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
牛便秘可用中药治
治牛瘤胃臌气简法
羊咳嗽怎么治
牛腹胀急救三法
中医咋治牛便秘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慧眼识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