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节能、环保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2021-03-31

居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境效益污水工程施工

乔 培

(吉林省敦化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吉林 敦化 133700)

近些年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在此背景下,建筑工程数量显著增加。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案,强调对质量进行控制,并保证施工安全,同时严格控制成本,保证工期,避免工程出现损失。但如今,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居民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问题逐渐提高了重视,基于此,如何提高工程建设环境效益成为了相关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以上背景,在施工管理技术中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开始变得尤为重要。

1 生态施工

所谓生态施工,指的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工程施工。根据生态施工的要求,工程应在施工管理期间,加强环境保护,避免环境被破坏。另外,还需要对土壤进行保护,减少土壤污染,预防水土流失。除此之外,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有效把关,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样较为重要。

1.1 环境保护

工程施工期间,对材料进行搬运以及开挖地基等过程,均会导致大量扬尘产生,上述情况,极容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导致施工区域周围居民难以正常生活,严重甚至可增加居民发生尘肺等各类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积极控制扬尘较为重要。研究发现,评价工程是否带来扬尘,以及评价扬尘大小时,需要以总悬浮颗粒为基准,需要通过对其直径的判断,分析扬尘危害的严重程度。如直径<10μm,笼罩在扬尘环境内的人员,均会将颗粒物吸入,而颗粒物在进入人体后,则会直接进入肺部,长此以往,将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发现,扬尘并非会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出现,常见的可产生此类型危害的流程,包括工程材料的装载、运输、堆放,以及工程废弃物的清理,机械作业等。在施工期间,为了避免对生态造成破坏,可适当通过洒水的方式,保证施工场地内土地湿润,从而减少“尘土飞扬”的现象,为工程环境效益的提升,以及周围人群的健康提供保证。

1.2 土壤保护

除扬尘外,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同样可能对土壤造成影响,进一步危害生态环境。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一方面在于了解危害的表现,另一方面则在于确定其来源。就表现而言,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必然存在基础开挖的过程,而上述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对地表环境造成破坏。另外,工程施工期间所使用的相关材料中,部分具有腐蚀性,如与地表接触,长期则会导致侵蚀出现。一部分工程施工完成后,将导致大量裸露的土地出现,如未在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处理,一旦发生强降雨等现象,水土流失问题则会发生。就危害的来源而言,工程对土壤的破坏,均来源于对土壤进行开挖,以及处理的过程。为了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在工程施工期间,建议采取排水、覆盖、沉淀、回收运输处理等方式,实现生态施工。具体方法如下。

(1)排水

工程施工期间,难免使用大量水资源,大量水资源于地表流动,容易带走土壤,导致地表形态被破坏。针对上述问题,工程可在施工前,开挖排水沟,施工所产生的废水,均需要通过排水沟,进入到城市的排水系统中,自排水系统流走。上述方案,对生态施工目的的达成,具有重要价值。

(2)覆盖

为了避免发生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裸露是关键。做好土壤的覆盖工作,则有助于缩小土壤的裸露面积,最大程度保证工程的生态效益。例如:工程施工人员可通过覆盖植被的方式,对裸露部分的土壤进行保护。当降雨发生时,雨水可被植被所吸收。植被的根系,也可固定土壤,减少流失。

(3)沉淀

部分工程在施工期间,会建立沉淀池,将污水或废气的液体,注入到沉淀池中。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废弃液体溢出,从而减少土壤污染。

(4)回收

针对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有害物质,需要立即予以回收,并妥善集中处理,避免长期在施工区域内存留,导致污染发生。例如:油漆属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用材料,不仅可造成空气污染,且会在与土壤接触后,渗透进入土壤之中,致使土壤污染发生。针对上述问题,及早予以回收,并集中处理,可有效达到降低污染率的目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环境效益。

1.3 材料节约

建筑工程施工,常用的施工材料具有种类复杂、尺寸以及参数不一的特点。部分工程在施工前,未做好预算工作,常会出现大批量购买材料的行为。一旦工程无法使用过多材料,则会导致浪费问题发生,不仅容易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且未来对材料的处理,同样较为困难。一旦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材料无处堆放,最终影响生态环境。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积极节约材料。在工程施工前,需要根据建筑的规模以及具体设计方案,掌握所需要的材料类型以及材料的总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项数据确定材料购买量,在保证材料数量可满足施工需求的同时,减少浪费。

1.4 人员健康

保证施工人员的健康是提高施工安全性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工程生态效益的重要举措。在施工管理期间,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科学的健康保障制度。为了避免施工人员自高处坠落后无法及时得到救治,工程应成立卫生急救小组,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对出现风险的人员进行处理。另外,工程管理人员,还需要为施工人员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高处作业时,必须戴好安全帽,同时应做好防护措施。正处于施工期间的建筑下部,不得有人员行走。

1.5 动态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属于动态过程,在不同阶段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利于生态的举措均各不一致,为了尽最大程度保证生态效益,实施动态管理具有一定必要性。例如:工程管理人员可将工期分为不同阶段,在分期后,需要对每一时期的施工内容进行考察。根据施工内容,判断可能出现的危害生态的项目以及所产生的危害类型。最终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的提出不同管理方案,最大程度保证管理质量。

2 环境保护

2.1 减少噪声污染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需要使用大量器械,而器械的运行则会产生噪声。部分工程施工时间段较为特殊,可能与居民的休息时间发生重叠。长此以往,工程极容易收到居民投诉。针对上述问题,管理人员应尽可能调整施工时间,避免为了缩短工期而延长每日工作时间段,避免导致施工阶段与居民休息阶段时间重叠。另外,工程还可采取隔音以及隔振措施,减小对居民的影响。

2.2 预防水污染

工程施工的过程可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而上述污染一般来源于污水排放。普通工程污水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如污水中含有化学品,且未经处理便予以排放,则很容易影响居民的饮水安全,不利于保护环境。为了解决问题,在未来的施工过程中需高度重视对化学品的管理,避免其进入到污水之中。一旦化学品已经进入污水,则应与有关部门沟通,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如符合排放标准,方可正常经排水系统排放。

2.3 清理建筑垃圾

建筑工程施工完成后可产生大量垃圾,如未处理,将占据施工场地且影响城市面貌。解决该问题,重点在于对建筑垃圾的数量进行控制。例如:某城市为了保证市容市貌不受影响,曾经对建筑垃圾的数量以及占地面积进行限制,通过上述举措,有效减少了污染,保护了环境。另外,工程同样需要从自身入手,对垃圾的产生量进行控制,通过节约材料的方式,减少最终的垃圾数量,保证工程环境效益,避免对城市面貌造成不良影响。

3 结 语

综上所述,当前,部分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仍为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且节能效果差。在未来,工程需纠正上述错误行为,应主动应用各项技术,节约用水、用电,节约材料。与此同时,加强对空气、土壤的保护,并尽可能减小噪声,避免对施工区域周围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最大程度保证工程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猜你喜欢

环境效益污水工程施工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南通市区公园园林植物群落环境效益分析
农村生物质气化供暖经济和环境效益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