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设施功能布局改进对策探究

2021-03-31刘贺翊

居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医养设施养老

陈 喆 刘贺翊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早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农村地区作为我国养老的一大缺口区域,对农村的养老设施功能布局进行改善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我国农村医疗养老发展现状

1.1 医疗资源集中在乡镇,医养分离

通过研究农村的医疗资源和分布特征,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的医疗中心呈现区域性的特征,主要是以乡镇卫生所、卫生院为主要的资源载体。乡镇卫生所、卫生院主要集中了该区域优质的医疗资源,虽然乡镇卫生所、卫生院解决了农村人口看病就诊的问题,但是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的欠缺,目前农村具备的养老设施等功能布局仍然比较单一,医疗与养老环节严重分离,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这也是未来农村通过医养结合模式对养老设施功能布局存在改进空间的地方。

1.2 农村养老补贴金额较低

在农村医养结合的过程中,面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尤其是在早期阶段我国具体的优惠补贴政策,对这方面的补贴比较少,在当时的补贴政策,主要是民政系统对养老院的床位进行补贴为主。但是这些补贴远远不能整个覆盖,医养结合养的各种成本,从而就造成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价格相对比较高,对于农村老人来说每月高昂的收费标准,是无法回避的养老困境之一。

1.3 农村养老设施老旧,功能布局落后

农村目前正在推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但是目前农村的养老设施比较老旧,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的基础设施投入金额较低,初始的功能规划设计的并不周全,医疗康复区域的路线设计规划也不合理,造成老年人、家属和医护人员行走路线曲折等问题,这也是今后我国农村养老设施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存在改进空间的地方。

2 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特征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农村年纪较大的老人会选择在养老机构安度晚年。但是养老机构目前的供给跟不上农村老龄化趋势的增加,很多养老机构的床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入住的需求。这也是目前我国养老行业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

由于农村养老机构存在上述困难,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农村发展养老机构的新模式。我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主要呈现长期护理、与医疗资源相结合、疗养环境舒适的特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主要是针对目前农村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平均寿命延长的特征,以治疗老年人的慢性病、基础治疗为基础,进一步为老年人提供能够长期居住、享受护理的疗养环境,为老年人在接受医疗治疗的同时,享受到健康护理、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

3 农村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设施功能布局存在的问题

3.1 功能规划不齐全,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目前,农村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仍处于早期的起步阶段,发展还不成熟,很多养老设施的功能规划远不及国外成熟的养老机构。我国目前农村医养结合模式发展下的养老设施存在功能规划不齐全,医护人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部分养老设施会出现以下问题。医疗康复区的功能不健全;没有按照应有的全面的护理等级去划分不同的护理单元类型;针对养老机构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进行护理人员的不合理配置等。

3.2 多功能区域结合不完善,生活社交环境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农村的很多养老机构由于都是较早时候设立的,早年的养老机构规划设计不合理,没有将不同区域的养老功能结合起来,导致养老机构缺少娱乐、休闲的多功能区域,老年人的生活社交环境比较稀缺,合理性有待提高。

3.3 设计路线冗长,不同区域交叉重复

部分养老设施在区域内总体的流线设计上不够清晰。家属、老人走动的设计路线比较冗长,无法满足合理的走动需求。养老设施的建筑主入口、活动区域、送餐地点、紧急救护区域等流线区域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造成医护、疗养效率低下,不同区域交叉设计不合理,这也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今后可以合理化改进的空间所在。

3.4 医疗功能区域缺乏针对性设计,使用效率低

部分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设施缺乏医疗部分的针对性设计,在实际情况中基本忽略了医疗的这一部分,虽然在这些设施中明确会出现提供诊疗和检查的服务,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达成所有的服务,都是要依靠设施内部的医护人员推着医疗手推车,穿梭在于整个建筑当中,到每一位老人面前去解决其问题,这对使用者和工作人员而言效率太过低下。

4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设施功能布局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1)养老机构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设置功能区域,提高医护效率。农村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和传统养老机构相比,医养结合模式养老机构除了要求在地理位置上要选择适当的建筑规模,并且在建筑布局层面上和传统的养老机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医养结合模式中,养老设施进行规划时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的合理功能分区,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各功能区块关系的合理性。比如老年人的生活社交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打造成生活街区模式,包含餐饮、休闲娱乐、康复治疗等多种功能区域,这样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效率,也能帮助老年人在不同的功能区域内满足各种日常生活的需求。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特征,养老机构对内部的设计路线应该更加重视,要求完善养老机构内部的总体规划路线,满足家属、老人的行动需求,这也能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的护理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在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医疗功能与养老功能的多种组合形式,针对农村条件灵活配置,以达到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高效整合。

(2)改革用人和分配机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养和激励。从上述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设施功能布局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到,由于缺少一些医疗设备,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每天的工作量比较大,工作积极性低。这就要求养老机构在完善医疗设施的同时要重视对医疗人员、护理人员的培养和激励。通过提高养老机构的人员激励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机构用人体系,把优秀的医疗人才、护理人才留住,通过合理的岗位分配机制解决人员的效率问题,达到充分调动养老机构医疗人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创造的能力,提高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

(3)长远规划,积极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传统的养老机构的服务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病种和老年人年龄结构进行简单的分类进行管理和服务。在农村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下,对养老机构的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在仅仅局限于病种和老年人年龄结构去完成服务,而是要求养老机构以老年人个体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加强对老年人生活、健康、精神等各方面的统筹管理。

5 结 语

我国农村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设施发展还处于早期成长阶段,功能布局、资源合理利用、护理人员的有效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之处,这也是后续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发展的空间所在。本文通过对农村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设施的功能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给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医养设施养老
医养当兴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