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021-03-31彭小艳

西部皮革 2021年17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服装设计服饰

彭小艳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要求极高的行业,它不但要求服装设计者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根据现有的服装设计实训中心的基础条件,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教学改革方案,在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上做出改革。本专业学生的基础课题改变,由传统只讲理论认知、进行理论考试的形式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采用作品的形式。在课内实践教学上改革实践项目,引入不同种类的手工装饰画、丰富学生毕业设计的工艺手法,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1.1 有专业基础,但综合知识面不够广

在参加高考时艺术类学生进行过专门的专业课程训练,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绘画能力,相比较而言,他们对文化理论类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对于选择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性格特质较突出,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据分析,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部分学生突出表现为综合知识面较窄,考虑问题时容易浅尝辄止,缺乏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对服饰流行相关信息的关注度还不够。因此,在培养服装与服饰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加强实践课程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当重要。

1.2 个性化突出,团队意识不够强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激情”,他们追求创新性突出的服饰设计状态,在社会群体中想表现出个性独特的方面,因此在设计创作时容易形成自己特有的设计风格。这种个性化导致他们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不愿意受到规范化限制。因此,高校在针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教学时,应该正确引导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

1.3 参与实践活动积极性高,但缺少创作自信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提起兴趣,非常愿意沉浸在个人创作的氛围中,对于设计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大部分能调整好自己思路,通过其他外界因素来寻找新的灵感完成作品创作。但是作为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之初作品创作方面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导致自己在设计中容易没有主见。据统计,从近四届设计生100 多人的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在选题之初想法坚定,不断完善设计的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都不会太差,而那些受周边因素影响总是想更换主题的学生来说,想法非常丰富,最后完全没有达到自己想表达的创作效果。

2 构建突出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河南省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服装行业对服装专业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体制改革,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全体教师深入区域内相关企业、学校进行了参观考察与调研,对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人才培养规格有了较深的了解。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5 平台+1 接口”的模式优化和构建课程体系。“5 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1 接口”即职业方向任选接口。适当减少课内学时和理论学时,增加课外学时和实践学时。开设新型课程、行业课程,构建适合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1]。本专业实践教学(含素质拓展)占总学分(学时)的比例达到30%。

3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以理论为基础,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性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在学期初组织教研组专业课教师制定教学改革方案,依据教学大纲合理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对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多次研究与探讨,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3.1 课内实践课的教学改革

本专业每门课程都有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的分配是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分配,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已进行严格论证。针对包含课内实践课时的课程主要改革实践项目、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来完成教学改革的实践。合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开放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2]。参考教学改革课程,根据当时流行趋势,结合课程内容,丰富实践项目,比如“色彩构成”这一门课,将传统考核项目色彩绘画作品改革为手工艺品衍纸的制作,“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把理论考试改革为陶瓷元素的布艺装饰品的创作[3]。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与学生课堂位置互换,布置一些内容让学生做PPT 并在讲台上讲授,培养学生的大胆、自信。所有课程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成果展,展示方式多样,还可以选择以销代展、网络平台展示等,如服饰品设计的作品明码标价,以销代展,社会评价效果非常显著。

3.2 集中性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中有集中性实训课程9 门,这些课程是通过学生的综合性训练来提升专业技能,每一门课都是对前面课程的总结与提升,课程的完成效果需要通过实训项目、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结合才能完全体现。教学改革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教学改革的课程,拟定教学改革的方案,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探讨,做好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备用解决方案。实训项目结合企业实际项目,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项目作品进行评价,校内组织至少3 名教师一起为学生成绩打分。

3.3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

学生第七学期的课程为服装生产管理,是校内最后一门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服装生产企业、服装公司的相关信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准备个人简历,通过各种人才招聘平台投递简历,为毕业实习提前做好做准备。毕业实习期间学生要定期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角色。毕业设计的改革主要突出地域文化,17 届毕业设计以“裳”为主题,围绕轩辕黄帝文化进行构思,制定方案,完成毕业设计作品。18 届毕业设计以“豫·遇”为主题,扩大地域性文化范围。19 届毕业设计以“梦”为主题,以实现个人的“中国梦”为指导,拓展毕业设计的展示平台,提高我校学生毕业设计在社会的影响力。围绕传统服饰的研究与应用,每一届毕业生的选题方向都有传统服饰文化的设计方向,通过比较近三年的毕业设计作品效果,学生对传统元素的选择都不一样,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4 完善实践课程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改革的举措

4.1 申请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拓展校企合作平台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笔者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了2018 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项目获立项。本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的培养容易实施,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服装艺术创新设计,也可以利用传统手工艺进行工艺手法的创新设计,还可以通过结构造型创新设计来实现实物的创新概念的传达。学生通过课程上的创新训练,容易融入企业项目的款式设计中,通过设计思维的发挥,为各品牌服装的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元素[4]。在互联网平台上容易创建网店自营,学生手工制作的很多工艺品、手饰品、服装设计作品都可以通过平台展示、销售。在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中,选择其中的一个点进行拓展,创新创业项目就可以顺利实施。

4.2 突出专业课程特色,着力加强我校的“双平台”建设

2018 年我校启动“双平台”建设项目,为促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发展,合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协同创新平台的规划项目。对服装设计工作室、手工印染实验室进行项目论证。服装设计工作室提出三个方向:第一,以工作室为主体,运行服装设计项目。具体做法为:服装企业提供企业文化、设计要求,服装设计工作室为企业完成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样衣制作、服装样板制作、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等服务,收取设计服务费用,或者接收服装订单,生产前的工作内容由服装设计工作室完成,大批量生产找服装加工厂完成。第二,以工作室为主体,开展特色服装定制。具体做法:选择特色元素为设计主题,比如旗袍定制、印染旗袍定制、校园派大衣定制等。第三,利用实训室,接收服装生产加工。充分利用服装实训室的所有设备,完成大订单的服装生产,如华信集团的工装、学生的校服等。具体做法:由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作室完成款式的设计,集团领导确定服装款式图,本专业负责完成服装的整个生产过程。“手工印染”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就业竞争力。手工印染实验室的建设可以面向全校师生、周边民众开放实训项目,提供体验式的活动项目,为“双平台”建设增加创收[5]。

4.3 把仿真技术列入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我国是世界上的服装生产大国,但在服装设计方面与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的兴起,迫使服装业向“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向转型,这就使得高校服装人才的培养必须向“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方面进行变革。服装从设计到制造,环节多、流程长、工复杂,软硬件设备种类多而且价格昂贵,占地面积大,很多学校无法建设与企业同等条件的实训中心。而在企业实习中,学生很难系统动手操作,从而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训场地目前也只够满足两个教学班同时授课,学校发展趋势在稳步上升,学生人数增加后实训室的使用压力较大,场地条件不适合在短期内扩张。所以,把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服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我校引进了实验空间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6 门实验课程,学生已初步接触了实验项目的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5 结语

服装设计类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工艺课程的针对性更强,为专业特色的发展探索更多的可行性路径,挖掘地域文化、搭建校企行业合作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更贴近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对实践课程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完成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行业岗位中的工作要求,在未来服装行业发展中成长到重要的位置。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服装设计服饰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动物“闯”入服饰界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