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侨批所见的日常生活探究
——以20 世纪30—40 年代的泉州地区为中心

2021-03-31陈兆丰

闽商文化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侨乡历史博物馆泉州市

陈兆丰

侨批,又称“番批”“银信”,“批”是闽粤等地中对于书信的方言,是指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以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家乡给家眷的家书以及收款凭证。①闽南侨批大全编委会编:《闽南侨批大全》(第一辑)第1 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1 页。据滨下武志的研究,侨批包含着三层历史作用,第一层是在家族作用下维持移民及侨批来往的社会性网络结合;第二层是促进了地方文化跨区域的来往;第三层是商业、金融网络,移民出生地与移居地的密切关系,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跨区域的商业网络。②[日]滨下武志:《侨批史研究与学科构想——侨汇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15 年第1 期,第3 页。换言之,历史上,侨批作为海外华侨告知在乡的亲友的书信,除寒暄问候外,往往还告知具体的汇款金额与希冀的用途,即为侨汇。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促成了海外与侨乡间经济、文化在跨区域的整合。

侨批一直有人在研究,但长久以来不免面临着一些困扰与挑战。陈春声将其归结为三点:一是,如何从民间历史文献学角度去解读和理解侨批;二是,如何有意义的叙述普通人的生活;三是,侨批研究如何回应历史学的核心问题,即在制度史的研究上有所贡献。①陈春声:《侨批档案对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挑战》,《华侨华人文献学刊》2015 年第1 期,第24-28 页。

基于此,本文以泉州地区为中心,通过整理《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闽南侨批大全》(第一辑)中的部分侨批,尽可能“重返历史现场”,了解时代背景下海外与侨乡的联络,探讨近代泉州与海外联络的日常生活。

一、跨境活动的兴起与泉州侨汇网络

(一)泉州人出洋

泉州(Quanzhou),古称鲤城、刺桐城(Zayton),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台湾海峡的西岸,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侨乡。据1996 年编撰的《泉州华侨志》记载:“有600 多万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10 多个国家地区,其中90%居住在东南亚各地,有归侨、侨眷300 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3.9%,1990 年全市139 个乡镇中,75%为重点侨乡”。②泉州市华侨志编撰委员会:《泉州市华侨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年,第1 页。由此可见,泉州是一个向外移民的社会。

近代的海外移民在中国东南沿海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们或因自然灾害,或因经济利益,或因亲友影响,逐步形成了一个跨境流动的侨乡与侨居地之间的移民网络。晚清以前,清政府长期视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为海外“逃民”“弃民”或“罪民”,当局不愿承认其合法身份,甚至禁止其回国,使他们无法与侨乡保持密切的联系。③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近代史研究》2010 年第2 期,第63 页。直至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1860 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其第五款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法)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将与英(法)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法)船只,毫无禁阻。”④[清]文庆等纂辑:《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第2506 页。至此,中国人出洋谋生合法化,这也加速了近代泉州移民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在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期间,据《泉州华侨志》的记载,泉州地区的总体出国人数总体上呈明显的增势。

表1 1841—1911 年泉州出国人数净增情况表

表2 1912—1938 年泉州出国人数净增情况表

通过上述的数据,清楚地看到,1841—1911 年期间泉州出洋的人数虽有个别时段曲折,但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的。一方面,由于当时政府政策允许出洋合法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末民初,泉州沿海地区械斗盛行,土地荒芜,台风暴雨成灾,加之民初的护国军、北洋军、粤军等此来彼往,战火纷飞,导致泉州人纷纷外逃出洋。①泉州市华侨志编撰委员会:《泉州市华侨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年,第6-7 页。1912—1938 年期间泉州出洋的人数整体上还是上升的趋势,国民革命时期有不少泉州人被迫出国,也有因逃避抓壮丁前往国外;1934 年南洋的橡胶和锡的价格上涨,急需劳工;1938 年5 月厦门沦陷,大部分出国改从泉州至上海赴南洋,出国人数锐减;1945 年由于东南亚各国在战后的恢复期,一时无法吸收新移民,此时泉州的出国人数少于回国人数。②泉州市华侨志编撰委员会:《泉州市华侨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年,第8 页。

由此可见,在近代历史上泉州人向海外出洋谋生是一个持续较长的历史过程,且出洋人数总体上是增长的趋势。

(二)侨汇网络及影响

多数的海外移民实际上是因为经济因素,暂居海外,期待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并且在海外的华侨还不忘与家乡保持密切的联结,在经济上就有侨汇与侨乡保持密切的往来联系。在《海外华人百科全书》中提及:“……那些城乡有很多人出国,而它们的经常收入,至少有一半来自侨汇。”③潘翎主编:《海外华人百科全书》,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8 年,第30 页。可见,侨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侨汇经济。因此,近代以来泉州侨乡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侨汇经济,且19 世纪下半期到20 世纪初许多海外华侨经商①近代海外移民的职业选择,陈达教授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闽粤侨乡的社会调查中就有涉及,在他的调查中,迁民出国前的职业(1934—1935 年)最多的主要有:店员、工人、赋闲者、行贩、入学者、经商者等。然而,从侨乡出洋的迁民,因各种理由,出洋后职业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因此,陈达亦指出“有许多人对商业有相当的兴趣与准备,所以到南洋后必然经商。”可参见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商务印书馆,2011 年,第86 页。,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侨汇是海外华侨汇款回乡的简称,广义上讲侨汇是包括一切捐输回国的义款赈款,以及接济侨眷的家用汇款②陈滴:《论侨汇问题》,《南洋中华汇业总会年刊》,新加坡南洋中华汇业总会,1947 年,第8 页。。侨汇对侨乡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主要用于改善侨眷的生活、修建房屋和购置土地等。由于海外华侨的辛勤耕耘,在乡的侨眷得以依赖“侨汇”作为其主要的经济来源。特别是在20 世纪30—40 年代,在华侨家庭的收入中,侨汇达到十之七八的比重③林金枝主编、李国梁等著:《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241 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早期侨汇多数依赖客头(水客)、民信局(俗称批局、批信局)的汇款方式进行,但要精确统计侨汇数量,是一件困难的事。民国建立之后,才有较多的记录帮助了解昔日的侨汇模式。1949 年以前,福建的民信局主要集中在厦门、泉州和福州等地,而以厦门数量最多,厦门的民信局涵盖范围包括厦门、金门、同安、晋江、南安等地④江柏炜:《金门洋楼:一个近代闽南侨乡文化变迁的案例分析》,《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学报》2012 年第20 期,第4 页。。

笔者根据张公量所著的《关于闽南侨汇》关于侨批侨汇网络的运作内容,绘制了图1 的示意图。通过示意图清楚地反映了近代泉州移民网络中的经济联系,海外华侨通过客头(水客)、信局,将存款汇入内地,再通过内地代理局转给所在泉州侨乡的侨眷。需要注意的是在③南洋信局至④南洋代理局(厦门)的环节中有侨汇可能经由香港、上海等地转汇,最后再汇入泉州。据《海外华人百科全书》分析香港在海外侨汇所扮演的角色,指出:

图1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侨汇网络⑤笔者根据张公量所著的《关于闽南侨汇》内容所绘制,可参见张公量:《关于闽南侨汇》,中国银行泉州分行行史编委会,1993 年,第16-23 页。

“香港所扮演的其中一个角色,就是成为海外华人侨汇的中心。不管是用何种方式汇款——如通过信使或回国移民、民信局、私营邮局和银行等等——所有款项几乎都必定要经过香港才能抵达中国。有时,海外华人所汇的外币,也必须在香港转换成港币或港币的汇票,才由信使或归国的人带进中国。在另一些时候,它们会把外币先兑换成港币,再兑换成收款人所在省份的使用货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海外和一些中国城市如厦门的货币兑换,都是以香港货币市场的兑换率为标准的。”①潘翎主编:《海外华人百科全书》,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8 年,第105 页。

可见香港在连接海外与侨乡之间扮演了一个中转的角色。

二、侨批所见的海外与泉州的生存方式

在近代泉州侨批中,华侨通过与侨乡之间银信的往来,加深了两地的互动联系,反映了华侨的跨国生存状态。侨批发展的同时加深了泉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国际化”与“地方化”的进程②郑振满认为闽南侨乡在海外移民的推动下促成了国际化与地方化的进程,可参见郑振满:《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近代史研究》2010 年第2 期,第62-75 页。。

侨批的出现与近代侨乡跨国家庭的形成有关,据陈达教授在20 世纪30 年代闽粤侨乡的社会调查研究中,“土人妇常居南洋,发妻常居故乡”③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商务印书馆,2011 年,第157 页。的“两头家”生存模式,正是华侨因出洋形成的跨国家庭(族)的真实写照。在此基础上,许金顶认为“家庭(家族)内部的联系即为华侨与侨乡主要的互动方式。福建华侨一直保有一家‘两地’的生存特性,与本土的联系十分紧密。”④许金顶:《近代旅日闽侨与侨乡联系探究(1840-1945)》,《史学集刊》2012 年第3 期,第25 页。因此,海外的泉州人与家乡之间的家庭(家族)的内部联系,逐渐形成了一个保有“两地”生存的跨国家庭(族)。

(一)晋江东塘蔡继蚶家族

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的侨批中,收录了晋江塘东乡的蔡继蚶家族在1930 年至1931 年蔡继蚶从菲律宾返乡之后,筹建房子、海外亲友寄信问候以及生意伙伴的交流。⑤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1 页。蔡继蚶家族为典型的跨国家族,这一时段的侨批较为完整,现将这一部分的侨批进行如下整理:

表3 1930—1931 年泉州晋江蔡继蚶家族侨批汇款情况⑥蔡继蚶家族侨批汇款资料,按其批信字样整理,年份笔者根据干支公元纪年以及民国纪年换算,具体可参见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2-23 页。

通过对蔡继蚶家族在1930—1931 年保留下来的侨批的梳理,清楚地反映了当时菲律宾与泉州晋江塘东乡两地的跨境流动的过程,每次的批信都附有银元的多少,可见侨批与侨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蔡继蚶家族中写信汇款的亲属不少,涉及蔡继蚶侄儿、表弟、叔叔、弟弟、姊夫等诸多亲属,其中还不乏与蔡家生意上往来的伙伴之间的银信往来,每次外附的汇款多以肆大元为主,较多的一次汇有壹拾肆元,较少的则以弍大元居多。

批信的往来除了日常问候、介绍在地的情况以及告知银信多少以外,关心家乡的建房也是其中较为特别的一部分。在1930 年前期的书信往来中,蔡继蚶的叔叔蔡实便关心家中房屋的修建,留下了不少的批信往来,如庚三月初八、庚四月十三日、庚七月二日、庚九月二五日①蔡实便寄往蔡继蚶的具体批信,参见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13 页。均有涉及询问家中兴建房屋一事。

蔡实便于庚(1930 年)三月初八写的这封信(见图2 右侧)中是最早开始提及家里下间仔要修理事宜的,书信全文如下:

图2 蔡实便、蔡芳松庚三月初八(1930 年)所寄的侨批②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 页。

继蚶贤侄如面:

兹者,但未知下间仔要修理,能得好势否,望即秉笔来陈。至于店中之生理,亦似前之普通是也,切免介意是也。便付银弍大元,到查收,回音来知,不尽他言。

时安

蔡实便 书

庚三月初八①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 页。

可以看出蔡实便虽身处菲律宾,但仍不忘关心自己家乡家人的生活,“未知下间仔要修理,能得好势否”可以得知蔡继蚶家下间厝可能需要翻修,“好势”为闽南话中的“好”,这里意为修理能否顺利。后文“店中之生理”,“生理”即为闽南话中的“生意”,介绍其在菲律宾的生意情况。

不光蔡实便有关心蔡继蚶家中修房,蔡继蚶侄子蔡连发亦有关心家中翻修,在其庚(1930年)四月廿三日寄回的批信(见图3)中可以看出。

图3 蔡连发四月廿三日(1930 年)所寄的侨批②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6 页。

蔡连发四月廿三日书信全文如下:

继蚶宗叔尊右:

敬启者,忆至珉揖别,不觉已逾几月矣。每于花晨之际,望风追想,能不依依。因前帮寄支铜艮票伍拾元,交宗叔收入,谅早送交矣。但承闻所造高屋,谅早已兴工否。但余来珉许久,毫无善策之可言也。惟有客体粗安而已。适于船期之便,特逢外付去艮两大元,到祈检收,覆音来知,余言后启。即请

近安

侄蔡连发 付

四月廿三日①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6 页。

信中“承闻所造高屋,谅早已兴工否”可以看出蔡连发对于先前蔡实便家书往来下间厝翻修是知晓的,并得知家中所建高屋,特别询问是否开工。传统闽南古厝是一层的几开间几进的建筑样式,并非这里所谓的“高屋”。因此可以推断的是侨乡的社会受南洋殖民地建筑风格的影响,兴建起二层、三层的洋楼,加速了泉州的现代化的进程。

(二)晋江东石前头蔡建安家族

收录在《闽南侨批大全》(第一辑)的晋江东石蔡建安家族往来马来亚的侨批中,有一份民国卅五年(1946 年)四月廿三日采购的三张货物清单,生动地反映了在海外与侨乡之间货品的跨境流动历程。

货单的信纸所采用德诚参药行(TEK SENG DRUG STORE),地址在岷埠王彬街七二六号,王彬街位于今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可见蔡家经营的药行是在菲律宾与泉州两地之间经营工作的,从货单的内容“兹将泉州地出产各品列左可採办由行李随身带来”可见蔡家从泉州采办各类药品,当中罗列了数十种泉州的药品,如泉苑水心种、正清源泉饼、秋水肥兜丸、散庄秋石丹等等,并标有重量份数。“再将厦地出产驰名可採办由行李带来 列左”足见厦门出产的药品也一并在此次的进货之中。

图4 民国卅五年(1946 年)四月廿三日寄采货单(第一页,缺第二页,共四页)②闽南侨批大全编委会编:《闽南侨批大全》(第一辑)第4 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287 页。

图5 民国卅五年(1946 年)四月廿三日寄采货单(第三、四页,缺第二页,共四页)①闽南侨批大全编委会编:《闽南侨批大全》(第一辑)第4 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288-289 页。

由于《闽南侨批大全》(第一辑)中收录的货单缺少第二页,关于第二页的内容不得而知,第三、四页同第一页一样也是罗列相关货品,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存的三页货单所使用的笔是不同的,第一页为毛笔,第三页为蓝色钢笔,第四页则为铅笔,可以推测在书写清单的时候不是同一时间完成的,但是笔迹却是同一人。在第四页中铅笔所列的货品,如日本大学眼水、日本宇津救命丸、日本奇应丸等,均有注明产地日本,可见华侨在进货的时候并不仅仅单从泉州、厦门两地进货,还有从日本进货,作为其货源。

当时侨商的商贸路径,可从侨批中货品的进货清单窥视一二。蔡建安家族的进货单或可作为侨批研究、侨商研究的一个面向,去思考近代侨商的商贸往来。

(三)晋江深沪阜后陈永海家族

陈永海家族的部分侨批收录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陈永海家族所在阜后(富后)街,位于今晋江深沪镇港阜村。陈永海是菲律宾华侨,在他与妻子王金宽及亲友的信中,涉及了出洋风险、寄送生活物品、对家人健康的关心,抗战爆发初期对家乡的担忧以及抗战结束厚渴望得知家乡的情况。②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33 页。现将这一部分的侨批进行如下整理:

表4 1933—1938 年泉州晋江陈永海家族侨批汇款情况①陈永海家族侨批汇款资料,按其批信字样整理,年份笔者根据干支公元纪年以及民国纪年换算,具体可参见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32-46 页。

通过对陈永海家族侨批的梳理,对比蔡继蚶家族,陈永海所汇回的侨汇比蔡继蚶家族的侨汇金额大很多,在现存的1933—1938 年的侨批中除去陈永海表兄弟寄给他的那次,汇款最高的一次是大洋柒拾元,陈永海多以几拾元大洋汇款回乡给妻子王金宽,可以推断陈永海在菲律宾的生活条件比较好的,手头上资金富裕,足以支撑侨乡的家,并且往来侨批中可以看出陈永海为家里购置物品托人送达。值得注意的是陈永海寄给其子陈绍津的信,虽信封上收信人写其名,但实质信封内容是写给妻子王金宽的,可以见华侨出洋在外对家乡妻子的思念。

陈永海在甲戌(1934 年)二月卅日写的这封信(见图6)就是给妻子王金宽的,书信全文如下:

图6 陈永海甲戌二月卅日(1934 年)所寄的侨批①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35 页。

王氏内助妆次:

昨接到二月七日覆来家书,所云均详矣。籍稔亮儿乖巧,已能学步,并能学言语矣,甚慰远念。前日寄去汝鞋拖二双,津儿皮鞋一双、鞋拖一双,并亮儿丝衫裤仔七领、皮鞋仔一双,合装一包寄往珉依蚋,托陈德枰代为转送,如到祈即查收。末知咱现时原在三落内居住否,顺笔来知。刻逢轮便,寄去大洋弍拾伍元,到即收入,二儿务须爱惜为要,外地平安,免介。耑此走达,顺询

家安

劣夫 陈永海 手上

甲戌二月卅日

另者,前帮令堂来信,要买花旗衫,因在宿务无此物,候待他日如有顺便,即寄往珉依蚋买寄去,祈为转达之。内夹一信,系欲交扶后柯桶围内吕侯贡,祈即命人送交。又及。①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35 页。

从1934 年二月三十日的家信可以看出,陈永海对家乡“亮儿”的挂念,以及他给妻子王金宽寄来鞋拖二双,陈绍津皮鞋一双、鞋拖一双等家人所寄物品。已经“合装一包寄往珉依蚋”,“珉依蚋”即为马尼拉,并委托陈德枰代为转送,可见华侨出洋在外心系在侨乡的家眷,并通过寄生活物品的方式,进行两地的交流。类似的有关寄生活物品的还有丙子(1936年)十月廿八日所写的批信(见图7)。

图7 陈永海丙子十月廿八日(1936 年)所寄的侨批②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39 页。

书信全文如下:

金宽贤妻如面:

昨接到十月十五日覆来家书,诸情均详。要买牛奶粉,并感风药羔,待有便人回国,即购寄去,勿介。刻逢轮便,特寄上大洋肆拾元,如到收入。诸儿女谅必乖巧,可慰也。未知津儿近有照常入学否,念念。外地均安,免介。手此走达,顺询

家安

劣夫 陈永海 泐上

丙子十月廿八日③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39 页。

在1936 年十月二十八日的批信中提到家中来书“要买奶粉,并感风药羔,待有便人回国,即购寄去,勿介”。可见在侨乡的家眷有购买奶粉的需要,陈永海告知“即购寄去”让家人不要担心。生动地反映了侨乡与侨居地之间跨境流动的物品交流,而这样的交流却是侨乡中非华侨家庭所没有的,物品的流动加速了泉州的国际化与地方化进程,从而扩大了泉州商品的种类与国际接轨。

除了寄送生活物品,在陈永海家族的侨批中还有对子女身体健康的关切,在中华民国丁丑年(1937 年)六月一日的书信(见图8)中就有涉及。

图8 陈永海丙子十月廿八日(1936 年)所寄的侨批①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1 页。

书信全文如下:

金宽贤妻如面:

日昨接到五月十一日覆来家书,叙情均详。内云亮儿眼患目痧,欲以手术医治,对于此事,切不可进行。因亮儿年纪幼小,何堪忍痛,祈即先请西医以药水洗之,苟是未得断根,候待他日长大,即以手术调治最为妥当。刻逢轮便,付上大洋肆拾陆元,如到查收。祈拨四元,并信即送交晏先,又拨弍元交荷面婶,余者收作家用。家中大小,谅必均安可慰。外地平善,勿介。此达,顺询

家安

劣夫 陈永海 手泐

另者,通知秀团,对于永铭家信不寄,余时时挂心、推迫。适逢前日永铭来宿务,余即当面命他来咱麦绞帮忙,幸他应允,云他欲再往向他东翁辞职,再候几日,即欲回务。苟他如果要来与余帮忙者,对此后家信,余自当推迫他逐月照寄就是,免介。

中华民国丁丑年六月一日①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1 页。

书信中提到了“内云亮儿眼患目痧,欲手术医治”,陈永海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此事,“切不可行”是极力反对手术医治年幼的“亮儿”的,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祈即先请西医以药水洗之,苟是未得断根,候待他日长大,即以手术调治最为妥当”。

抗战爆发时,陈永海有书“磁头、塘东前几日已有对日抗战。至咱深沪,能否无事,则未可料”②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编:《泉州市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侨批精粹》,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 年,第43 页。表达了陈永海虽身处海外,但对家乡抗战的关切,以及担心其家人安危之情,体现了海外华侨对侨乡事务的关心。

结语

近代以降,泉州由于面朝大海,出洋谋生成为泉州的常态。一直以来,海外与泉州之间保有非常密切的互动联络,侨汇、侨批业在泉州的发展,足见当时海外与侨乡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络。诚如许金顶所言:“只有把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纳入同一学术范畴,才有可能了解华侨华人的真实生存环境与生存状态。”③许金顶:《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1 期,第71 页。在近代泉州侨批中的文字记载正是海外华侨华人跨国生存环境与状态中的反映,华侨离开家乡前往南洋谋生,但心系桑梓,不忘汇款、寄信借以寄托思乡之情。在20 世纪30—40 年代泉州地区侨批中,有日常问候家庭情况的,有关切家乡房屋的兴建,有希望家乡进货维持自己的生意,有生意伙伴上的交流往来,有关心家庭成员情况的等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

因此,侨批的解读,不是一朝一夕的。由于华侨在书写的字迹辨认上有一定的难度,加之闽南籍华侨习惯用闽南方言的俗语转变为文字,记录在书中给许多非闽南籍的学者研究侨批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大体上这些侨批所反映的是普通华侨跨国家庭(族)的日常生活。

综上所述,侨批作为华侨的家书,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侨批文献的解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面向。本文所探讨20 世纪30—40 年代泉州地区的侨批,仅作为一个面向,说明该期跨国家庭(族)在海外与侨乡之间联络具有亲情、乡情这些内在机制。至于其他时段或地区的侨批,有着何种日常生活的展现,仍是有待后续深入探讨的课题。

猜你喜欢

侨乡历史博物馆泉州市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参观博物馆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华侨作用下的侨乡建设研究
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藏品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