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

2021-03-30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3期
关键词:张老师雷锋长城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故事!

今日中国,每天都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时代活剧,产生着感人肺腑的中國故事。这些故事,是中国普通百姓真实的生活画卷,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蕴藉着时代的价值追求。

“人家老张做得对啊!”

◎ 史自强

“天儿不好,风还挺大,就别上长城了。”凌晨5点,天刚麻麻亮。老伴儿王悦霞探头看看屋外,央求张鹤珊。

“那可不行!一天不看,心里就不踏实!”张鹤珊麻利地穿好衣服,推开门就朝外走。

这条守护长城的崎岖路,张鹤珊已经走了42年。

42年来,一把镰刀、一个蛇皮袋、一瓶二锅头、一包花生米是随身的标配:镰刀开路,蛇皮袋装垃圾,二锅头解乏暖身,花生米下点儿小酒。

65岁的张鹤珊,是河北秦皇岛海港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村民。从1978年起,他就开始自发守护长城。“那时很多人去长城周围放羊、挖草药、翻砖抓蝎子,把长城都给搞坏了,看着心疼。”

劝走放羊倌、说服挖蝎人、赶跑偷砖贼。“长城是你家的啊?干啥一天到晚咋咋呼呼的,老管这个闲事儿……”有人说他是“闲事篓子”。他很执拗:“这个闲事,我还管定了!”生在长城脚下,对长城的情结,从小在张鹤珊心里扎了根。

2003年,他成为当地第一批长城保护员,“地盘”是董家口、平顶峪一带长达10公里的长城。守长城的日子,累且苦。每日往返20公里不说,一趟下来就要六七个钟头,风吹日晒、蚊虫叮咬更是家常便饭。

有一年冬天,他踩着积雪上山。一脚蹬空,从山梁滑到山沟子里,亏得被一棵树卡住。山里没有人,他咬着牙爬上来,满身伤口。

又有一年夏天,他在山路上遭遇野蜂,脸被蛰得肿得像个馒头,眼睛挤成了一条缝。回到家,妻子一看到他,笑着笑着流下了眼泪。

因为他管得严,断了别人的“财路”,有人撂下狠话:“给这家伙点儿颜色瞧瞧!”还真有人在上山路上下了套子。这些“陷阱”经常把张鹤珊的腿夹得鲜血直流。

那段时间,张鹤珊在村里的人缘差到了极点。孩子上学没学费,跑去找人借,人家非但不借,还说一堆风凉话:“管城楼子借去!”

“老头子,你图啥呢?快别干了!”王悦霞时常委屈地偷偷抹眼泪。2020年10月,王悦霞患肺癌做了手术。但秋天是长城旅游的旺季,张鹤珊狠狠心,把刚做完手术的老伴儿交给女儿照顾,自己又上山了。

这回,老伴儿真急了:“你是要长城还是要我?”

“这阵子山上游客太多。我要是不去看着,垃圾满山没人收咋办?”张鹤珊紧着给老伴儿下软话。

对老伴儿,张鹤珊虽然嘴硬,但心里始终觉得亏欠。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台节目时,主持人让他唱首歌,他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声情并茂地哼了一首《妻子,你辛苦了》。

42载寒来暑往。张鹤珊磨破了200多双胶鞋,爬过的山路足以绕地球几圈。他看护的这段长城,保持了明长城的原始风貌,被誉为“原汁原味”的长城。

如今,“原汁原味”的长城,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乡亲们依托着人气,开起农家乐,卖上土特产,日子越过越滋润。人们这才明白:“哟,人家老张做得对啊!”

雷锋存折

◎ 陈振凯 姜自恬

2020年,疫情汹汹,许多医务工作者在严寒中逆行。湖北武汉的彭银华、河南许昌的王土成两位医生,牺牲在了抗疫一线。

不久,他们的家属各收到一笔2万元的汇款。汇款人一栏上写着同一个名字:雷锋。

雷锋?不是在1962年就牺牲了吗?这个汇款人雷锋,到底是谁?

想要揭开谜底,得从辽宁的一个小储蓄所说起。1960年春,一名解放军战士来到抚顺望花区百货储蓄所。就这样,雷锋有了存折。后来,碰到哪些地方遭灾,雷锋便会取出存款汇过去。

斗转星移,当年的百货储蓄所几经更名,现在叫中国工商银行抚顺雷锋支行。大厅里,一直挂着雷锋当年办业务的照片。他牺牲后,存折里剩的100元保留了下来,有了一些利息。

这存折该咋处理?

2010年2月,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陆军某旅“雷锋班”发起倡议:续存“雷锋存折”,让它“活”起来。先是部队官兵争相捐款,后来,抚顺市的机关干部、企业员工、郊区农民、学生纷纷加入了捐款队伍。钱多钱少,都想表达个心意;年老年少,都想和“雷锋”在一起。很快,存折里的229.67元,变成了10万多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款的数量还在增加,不停地增加……

这钱该咋用?

当年3月,云南发生特大旱灾,塘底龟裂,庄稼枯萎。战士们从“雷锋存折”中取出2万元,以“雷锋”的名义寄往灾区。自此人们发现:“雷锋”又开始捐款了。雷锋,没有离开我们!

你看:2012年,北京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收到“雷锋”捐助;2013年,清原县海阳村遭洪涝重灾,救灾官兵撤退前,启用“雷锋存折”为村里捐款;2019年,援建抚顺北三家镇中心小学,“雷锋”出钱……

近些年,“雷锋存折”相继支出近140万元,捐往21个省区市的灾区和单位,惠及7590余人。

其实,那些得到捐助的人们,绝不仅仅是拿到了一笔钱……

峡谷里那盏灯

◎ 徐元锋

县档案馆里,摆着她40多项荣誉,不少是国家级的。熟悉她的人知道,她一没家庭,二没财产,三没有健康的身体。这位63岁的“老太太”叫张桂梅,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为什么要办免费女高?张老师讲了两个故事。

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有个男孩,妈妈生他时大出血。她的婆婆说这不吉利,至死没让她见丈夫一面。此后丈夫变了,沉默寡言,借酒消愁。没过几年,这个男人犁田时,死在田里。两个月后,婆婆也去世了,小男孩成了孤儿。

福利院里还有个孩子,母亲在昆明第三监狱关着,因为她和哥哥合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丈夫长期家暴,酗酒成性。而最主要的是家中贫穷。一次,孩子过生日,她擅自买了个拳头大的蛋糕,丈夫为此抱怨,大打出手。实在受够了,她走了极端。

张老师说,贫穷带来的低素质,千百年来在山里往复循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唯有提高人的素质。

对于贫穷和苦难,张老师有着深深的體会:她老家在黑龙江,幼年丧母,青年丧父,后随姐姐支边云南。中年丧夫之后,1997年4月,自己又查出患有子宫肌瘤……

她想到了死,但心里到底放不下华坪县民族中学艰苦求学的孩子们。她把诊断书藏了起来,又回到学校。7月份送走毕业班,去昆明做手术,取出两公斤重的肿瘤。县里开妇代会,为她捐款,不少姐妹哭着掏空了口袋,有的人连一分钱路费都没留。

张老师说:“人在难处最知暖,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豁出命也要报答。”2001年,华坪县儿童之家成立,其实就是一家孤儿院。资助方点名请她任院长。她没有推脱。经费最紧张时,她领着孩子们上街卖鞋子、卖花。

2002年,她筹划办一所女子高中。之后,她疯了一样四处化缘,头5年共筹集到2万多元。其间,她被人放狗咬,被吐口水骂是骗子……没想到,2008年,女子高中居然办起来了!

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华坪和附近宁蒗、永胜、玉龙的高山峡谷,都是深度贫困县,傈僳族、彝族、苗族等居多。山里女孩子愿意来读书,学校不会将她们拒之门外。2008年招收的第一拨学生,有四成多是降分录取,现在也差不多。但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达100%,综合排名一直是丽江第一。12年过去,她把1645名山里女孩送进大学,其中绝大多数是贫困生。

听起来,这一切有些不可思议!

马海老师讲了一个“峡谷的灯盏”的故事:

2009年秋,马海陪张老师去永胜县光华乡家访,晚上7点还有个傈僳族学生家没到。到那儿有两条路,一条翻山过去,2个小时;一条坐拖拉机沿河床颠簸,40分钟到。怕把张老师颠散架,马海他们决定自己乘老乡的拖拉机进去。天色将黑,张老师提一盏电瓶灯站在峡谷口送他们。

马海家访完,一路颠回来已是后半夜。他一出峡谷口,发现那盏电瓶灯竟然还在。张老师担心他们的安全,提着那盏灯站在原处,等了五六个小时。那一刻,秋水长流,星斗满天。

虽已过去多年,马海说,那峡谷的灯盏还亮在心里。

10万颗红豆

◎ 陈振凯 刘智峰 郑跃光

给卧床病人理发,最难理的是后脑勺。床上躺着的,是83岁的张仕令。而给病人理发的晓凤,其实也不小了,今年整80岁。

晓凤姓赵。张仕令卧床这8年,是她一直义务帮忙理发,每月一趟。现在连老张家的黄狗也熟悉了她的脚步。

从老张家出来,顾不上休息,晓凤直奔潘维忠家。77岁的老潘,患有脑血栓。

儿女劝她,毕竟年龄不饶人,悠着点儿。她一听又恼了:“别总说我七老八十了,我还年轻着呢!”

在山东东营辛店街道萃苑社区里,大家都知道,这个“最青春”的晓凤,义务理发已有52年,磨坏推剪近百把。

1969年,晓凤跟着军队复员的丈夫来到“923厂”,成了胜利油田的一名职工家属。插水稻、干杂活,劳动之余,她开始在田埂上帮大伙儿剪头发。一眨眼,半个世纪了。背着工具包的晓凤,俨然成了小区的一道风景。

做好事,一个人力量毕竟有限。2011年4月8日,晓凤牵头,在社区办起了“晓凤义务理发室”,开始招募“新兵”。

很快,70岁的王秀霞、59岁的张振美、38岁的张玲玲加入进来。后来,越来越多志愿者报名,他们都想成为一名“晓凤”。

如今,爱说爱唱的晓凤身边聚拢了56名志愿者,平均年龄超过70岁。晓凤理发室在附近设了20多个义务理发点,定期上门服务理发对象达250多个。

每次帮人理完发,大家会在瓶里丢一颗红豆。

积少成多!这话一点儿也没错,现在,一排排瓶子里,已攒了10万多颗红豆。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猜你喜欢

张老师雷锋长城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登长城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长城,长城
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