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矽卡岩型Au-Fe-Cu矿床以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年代学研究

2021-03-30邓宇峰程培生产思维毛思斌卢新哲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克拉通辉钼矿岩浆岩

韦 帅,杨 治,邓宇峰,程培生,产思维,毛思斌,卢新哲,袁 峰

(1.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合肥工业大学 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9;3.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9;4.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九一六大队,江西 九江 332100;5.安徽省勘查技术院,安徽 合肥 230009;6.自然资源部平原区农用地生态评价与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0)

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内徐宿弧形构造东南缘,区内发育一系列的NNE-EW向弧形构造(陈富伦,1987;马公伟,1992;舒良树等,1994;王陆超等,2011)。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期次多,地层比较齐全,碳酸盐岩丰富,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如铁、铜、金等,多与中生代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以矽卡岩型矿床为主(汪青松,2010;Xuetal.,2010;张喜,2017),是安徽省北部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区。研究区已发现中小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10多处,主要分布在淮北濉溪县秦楼、前常、前常东、王场、旗杆楼、石楼等地区(产思维等,2016;费存才,2016;杜宏伟,2016;徐干干,2017;涂爱华,2017),以矽卡岩型铁矿床(王场、徐楼、邹楼等矿床)和矽卡岩型金铜矿床(杨桥孜、前常、秦楼等矿床)为主(赵一鸣等,1997;产思维等,2020),同时也存在有与基性侵入岩有关的铜镍矿床和金刚石矿床(王振强,2018;赵丽丽等,2018;Wangetal.,2020)。前人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侵入岩体与矿床形成密切相关,徐宿弧地区大量的定年工作表明区内岩浆岩大都形成于燕山期,少量岩体形成于晋宁期(林景仟等,2000;Xuetal.,2004a,2004b,2006a,2006b;Gaoetal.,2004;纪伟强等,2005;杨德彬等,2008;王清海等,2011;吴维平等,2013;张喜,2017;马玉广等,2018)。但是,并没有对区内侵入岩体的成岩期次做出较为详细的划分,对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岩体所处构造背景的工作程度还较低。此外,杨桥孜矿床是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矽卡岩型金矿床(汪青松等,2015),但目前还未对该矿床开展精确的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区内典型矽卡岩型铁矿床(王场矿床)成矿岩体闪长玢岩进行锆石U-Pb定年工作,对杨桥孜金铜矿床进行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梳理出研究区内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划分出区内岩浆活动期次及其构造背景,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本次研究根据矿床的构造环境-岩浆岩性质-成岩成矿年代等特点,将研究区岩浆岩划分为4个期次,梳理各成岩期次的构造背景,将区内矿床分为4种成因类型,通过对区内岩浆岩与矿床的时空关系、成因关系的分析整理,以期深化该地区矿床的成岩成矿规律研究,对区内进一步勘查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徐宿弧安徽省北段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图1a)。区内地层分布较为复杂,除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外,自上元古界以后的其余地层均有分布,地层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砂岩及泥岩等。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断裂构造主要为东西向断裂构造、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徐(州)-宿(州)弧形断裂构造,其次为北东向断裂构造(图1b)。

图1 皖北地区构造纲要图(a)和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地质简图(b)(据汪青松,2010修改)Fig.1 Structural outline map of northern Anhui area (a) and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northern Anhui section,Xu-Su arcuate structural area (b) (modified after Wang Qingsong et al.,2010)1—第三系;2—二叠系;3—石炭系;4—奥陶系;5—寒武系;6—震旦系;7—煌斑岩;8—石英闪长玢岩;9—闪长玢岩;10—花岗斑岩;11—石英二长闪长岩;12—地层界线;13—断层线;14—研究区;15—矿床;16—地名1—Tertiary;2—Permian;3—Carboniferous;4—Ordovician;5—Cambrian;6—Sinian;7—lamprophyre;8—quartz diorite porphyrite;9—diorite por-phyrite;10—granite porphyry;11—quartz monzodiorite;12—stratigraphic boundary;13—fault line;14—study area;15—deposit;16—place name

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分布范围较广泛,岩体规模较大。区内岩浆岩均为中-浅成侵入体,以中性闪长岩类为主,其次是酸性花岗岩类及基性辉绿岩(安徽省勘查技术院,2019(1)安徽省勘查技术院.2019.徐宿弧(安徽段)金多金属矿成矿背景调查工作总结报告.)。研究区内北北东向褶皱、断裂和东西向断裂控制了岩浆岩的分布,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岩浆岩带和4条北北东向的岩浆岩带。东西向岩浆岩带分布在符离集断裂带附近,自西往东有谢庙、吕庄、柴洼、岳集、邹楼、陈老家、百善、大何家、三铺岩体。北北东向岩浆岩带自西往东分为4个岩浆岩带(图2)。中性侵入岩主要类型为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以及闪长斑岩等;酸性侵入岩主要类型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以及二长花岗岩;基性侵入岩主要为辉绿岩。区内矿产众多,多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如邹楼(费存才,2016)、徐楼(杜宏伟,2016)、王场以及旗杆楼铁矿床(徐干干,2017)等,前常(涂爱华,2017)、刘楼、杨桥孜以及秦楼金铜多金属矿床(黄海燕等,2017)等。研究区还发育少量与基性侵入岩有关的矿床,如后马场铜镍矿(王振强,2018)以及栏杆地区金刚石矿床(蔡逸涛等,2014;赵丽丽等,2018;Wangetal.,2020)。

2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2.1 样品特征

杨桥孜金铜矿床已探明的金金属储量8.71 t,金平均品位3.69 g/t,铜金属储量3.51万吨,铜平均品位0.85%,金储量达到中型矿床规模(汪青松等,2015)。矿区处于宿徐弧形褶皱构造与符离集东西向区域性断裂构造(宿北断裂)交汇部位,被较厚的第四系覆盖,围岩以寒武纪富镁碳酸盐岩类地层为主(图3)。含矿岩石为三铺岩体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矿体产于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寒武系毛庄组和徐庄组灰岩接触带(图4)。岩体接触带向外矿化呈规律性变化,可依次划分为 4 个矿化带,其中勘探 3 线可见Ⅰ、Ⅱ、Ⅲ 共3个矿化带(图4)。矿体主要呈似层状或透镜状,矿体走向为 NW向,倾向NE,矿体埋深100~700 m。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其次为蛇纹石化、金云母化、透辉石化等。矿石主要以浸染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为主。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以石榴子石、透辉石为主,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汪青松,2010,汪青松等,2015;产思维等,2016)。

图2 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岩浆岩带及矿床分布图(据王伟等,2020修改)Fig.2 Distribution of magmatic rocks and deposits in Wanbei area,Xu-Su arc (modified after Wang Wei et al.,2020)❶ 郑世柱.1992.区域地质调查区调报告.合肥: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5地质队.❷ 郑世柱.1995.区域地质调查区调报告.合肥: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5地质队.

图3 杨桥孜矿区地质图(据汪青松等,2015修改)Fig.3 Geological map of the Yangqiaozi area (modified after Wang Qingsong et al.,2015)1—古近系;2—二叠系;3—石炭系;4—奥陶系;5—寒武系;6—石英二长闪长玢岩;7—辉长闪长玢岩;8—矽卡岩;9—实测断层;10—推测断层;11—研究区;12—矿床;13—地名1—Paleogene;2—Permian;3—Carboniferous;4—Ordovician;5—Cambrian;6—quartz monzodiorite porphyrite;7—gabbro diorite porphyrite;8—skarn;9—measured fault;10—inferred fault;11—study area;12—deposit;13—place name

图4 杨桥孜矿床3线地质剖面图(据汪青松等,2015修改)Fig.4 Geological section along No.3 exploration line in the Yangqiaozi deposit (modified after Wang Qingsong et al.,2015)1—第四系;2—寒武系张夏组;3—寒武系徐庄组;4—寒武系毛庄组;5—矽卡岩;6—石英二长闪长玢岩;7—铜矿体;8—金矿体;9—矿带编号;10—辉钼矿部分采样位置1—Quaternary;2—Cambrian Zhangxia Formation;3—Cambrian Xuzhuang Formation;4—Cambrian Maozhuang Formation;5—skarn;6—quartz monzodiorite porphyrite;7—copper orebody;8—gold orebody;9—serial number of ore belt;10—sampling site of molybdenite

王场铁矿床铁金属储量2 015万吨,为中型铁矿,赋矿围岩为下奥陶统萧县组灰岩,矿体产于闪长玢岩岩体外接触带,由11个矿体组成。岩体钠长石化明显,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其次为蛇纹石化和绿泥石化等。矿石以块状为主,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其次为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以透辉石、蛇纹石为主,其次为金云母、阳起石、透闪石等,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汪青松,2010;产思维等,2020)。

前人研究认为区内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杨桥孜式金(铜铁)矿(杨桥孜、秦楼、前常等)和徐楼式铁矿(徐楼、王场、邹楼等)(赵一鸣等,1997;汪青松,2010,汪青松等,2015;产思维等,2020;王伟等,2020)。本文采集了与王场铁矿床矿化相关的中性闪长岩体进行锆石U-Pb定年工作,采集了杨桥孜金铜矿区不同深度的6件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工作(图2),以查明研究区内具代表性的两种不同类型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时代。

王场闪长玢岩,手标本呈灰黑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中主要矿物有长石、角闪石、石英和黑云母等,基质由长英质矿物组成;镜下特征为:石英呈它形粒状,单偏光镜下为无色,低正突起,正交偏光下具一级白干涉色,平行消光,粒径0.05~0.10 mm左右,体积含量约15%;斜长石为半自形-自形板条状矿物,单偏光下无色,低正突起,正交偏光下具一级白干涉色,斜消光,具条纹双晶,粒径1~2 mm,含量约25%,发生高岭土化;角闪石为柱状矿物,单偏光下为黄绿色-绿色多色性,具角闪石式解理,中正突起,正交偏光下具二级干涉色,斜消光,粒径约0.05~0.20 mm,含量约15%,发生绿泥石化;黑云母为板片状矿物,单偏光下为棕色,中正突起,正交偏光下具二级干涉色,平行消光,粒径约0.5~1.0 mm,含量约10%,发生绿泥石化;隐晶质矿物集合体含量约35%(图5a~5c)。

杨桥孜矿床6件样品分别采自ZK301、ZK305、ZK407钻孔中不同深度的辉钼矿(图4)。辉钼矿呈星点状和细脉以裂隙面的形式赋存于矽卡岩中,或以团块状、薄层状发育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上,在反射光镜下表现为灰白色的反射色,晶型呈鸡肋状,集合体为片状矿物(图5d~5f)。

图5 测试样品手标本及显微镜下照片Fig.5 Hand specimens and microscopic images of samplesa—王场闪长玢岩手标本照片;b—王场闪长玢岩显微照片(+);c—王场闪长玢岩显微照片(-);d—星点状辉钼矿及细脉;e—沿裂隙面分布的辉钼矿;f—辉钼矿镜下照片(反射光);Qtz—石英;Hbl—角闪石;Pl—斜长石;Chl—绿泥石;Bt—黑云母;Mo—辉钼矿(矿物缩写据沈其韩,2009)a—hand specimen photos of Wangchang diorite porphyrite;b—microphotograph of Wangchang diorite porphyrite (+);c—microphotograph of Wangchang diorite porphyrite (-);d—star-like molybdenite and veinlets;e—molybdenite distributed along fracture surface;f—microscopic photos of molybdenite (reflected light);Qtz—quartz;Hbl—hornblende;Pl—plagioclase;Chl—chlorite;Bt—biotite;Mo—molybdenite (mineral abbrevia-tions after Shen Qihan,2009)

2.2 LA-ICP-MS锆石U-Pb定年

锆石U-Pb定年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OEDC)矿物微区分析实验室利用LA-ICP-MS分析完成。分析测试前分别用酒精和稀硝酸(5%)轻擦样品表面,以除去可能的污染。激光剥蚀系统为CetacAnalyte HE,ICP-MS为Agilent 7900。激光剥蚀过程中采用氦气作载气、氩气为补偿气以调节灵敏度,二者在进入ICP之前通过一个T型接头混合。每个时间分辨分析数据包括大约20 s的空白信号和40~50 s的样品信号。对分析数据的离线处理(包括对样品和空白信号的选择、仪器ICPMSDataCal使用说明灵敏度漂移校正、元素含量及U-Th-Pb同位素比值和年龄计算)采用软件ICPMSDataCal (Liuetal.,2008)完成。详细的仪器操作条件和数据处理方法同宁思远等(2017)、汪方跃等(2017)。锆石微量元素含量利用玻璃(NIST610)作为外标、Si 作内标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Liuetal.,2008)。U-Pb同位素定年中采用锆石标准91500 作外标进行同位素分馏校正,每分析5 个样品点,分析2 次91500。分析期间,用Plesovice锆石(Slámaetal.,2008)作为质量监控样。对于与分析时间有关的U-Th-Pb同位素比值漂移,利用91500 的变化采用线性内插的方式进行校正(Liuetal.,2008)。锆石标准91500 的U-Th-Pb同位素比值推荐值据Wiedenbeck等(1995)。锆石样品的U-Pb年龄谐和图绘制和年龄权重平均计算均采用Isoplot/Ex_ver3(Ludwig,2003)完成,实验过程中误差为σ。

2.3 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用刀片等工具直接从手标本上剥离辉钼矿后在显微镜下做进一步的检查与选纯至纯度达99%以上。辉钼矿Re-Os 同位素测定是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实验测试中心完成,主要过程包括碎样、溶样、分离萃取、纯化、上机测试及校正等。准确称取0.3~0.5 g 辉钼矿样品;加入适量的185Re和190Os稀释剂;在冷冻的条件下分别加入一定量H2O2-HNO3溶液;利用煤气和氧气火焰将管口封闭。将封闭的Carius 管放入不锈钢套管中,然后放入电热烘箱中,升温到 220 ℃加热 24 h 溶样。样品分解以及 Re和Os的分离等化学处理过程参见Sun等(2010)。Os 同位素的测定利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Triton型热电离质谱仪(美国 Thermo-Fisher仪器公司)完成。该仪器装配有微量气体控制阀,配备 9 个法拉第杯(Faraday Cup)、4个离子计数器(Ion Counting)和1个二次电子倍增器(SEM),并带有强峰拖尾干扰过滤器(RPQ)。Re同位素的测定利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X-series 2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美国Thermo-Fisher)完成,具体步骤见尹露等(2015)。采用Ir和Os天然丰度进行在线监测和校正仪器测试过程中的Re和Os同位素分馏。

3 分析结果

王场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见表1。如锆石CL图(6a)所示,锆石具有明显的韵律环带。锆石中Th/U值可以指示锆石的成因,岩浆锆石的Th/U值一般大于0.1,而变质老锆石的Th/U值一般小于0.1(Rubattoetal.,1999;Hoskin and Black,2000;Sunetal.,2002)。王场岩体的锆石中Th/U值在0.47~1.33之间,属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且锆石基本为柱状,为岩浆结晶形成,能代表侵入岩的形成年龄。本次研究测试了25颗锆石U-Pb同位素,除去谐和度低于90%的锆石年龄(10个),有效的测试数据为15个(图6b),206Pb/238U表面年龄比较集中(139.0±4.4 Ma ~129.0±3.7 Ma),且谐和度也较高,加权平均年龄为132.1±1.9 Ma(n=15),MSWD=0.59,表明王场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

表1 王场岩体锆石LA-ICP-MS分析结果Table 1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data of the Wanchang intrusive rock

图6 王场岩体锆石CL图(a)和锆石LA-ICP-MS U-Pb年龄谐和图(b)Fig.6 Zircon CL diagrams (a) and zircon LA-ICP-MS U-Pb age concordia (b) of the Wangchang intrusion rocks

杨桥孜金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组成见表2,辉钼矿Re含量在164.157×10-6~826.955×10-6之间,采用 ISOPLOT 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等时线年龄计算,取187Re 衰变常数 1.666×10-11/a(Smoliaretal.,1996),获得 Re-Os 等时线年龄为130.0±3.2 Ma,MSWD=2.9。辉钼矿样品同位素组成具很好的线性关系(图7),Re-Os模式年龄在131~126 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28.0±1.6 Ma(MSWD=3.6)(图7),与其等时线年龄基本一致。

图7 杨桥孜金铜矿床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Fig.7 Re-Os isotopic age of the Yangqiaozi gold-copper deposit

表2 杨桥孜金铜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组成Table 2 Re-Os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molybdenite in the Yangqiaozi gold-copper deposit

4 讨论

4.1 成岩成矿时代

研究区内发育较多的矽卡岩型铁矿床,本次研究采集了王场铁矿床的赋矿岩体进行定年工作,因此岩体年龄可大致代表矿床的形成年龄。杨桥孜金铜矿床辉钼矿等时线年龄(130.0±3.2 Ma)和样品的模式年龄(131~126 Ma)基本一致,表明杨桥孜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杨桥孜矿床含矿岩体石英二长闪长岩的LA-ICP-MS U-Pb年龄为128.0±1.1 Ma(数据另外发表),与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吻合。

本文统计了研究区主要的中酸性侵入岩成岩年龄(表3),认为区内岩浆岩可以分为4个期次。第1期为新元古代早期的基性侵入岩辉绿岩(王清海等,2011;马玉广等,2018),形成与原生金刚石有关的矿床;第2期为侏罗纪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石英二长闪长岩(191.3±0.5 Ma,林景仟等,2000)、细粒花岗岩(180.0±2.4 Ma,数据另外发表);第3期为早白垩世早期的以中性侵入岩闪长岩类(145±2.2~121±1 Ma,Xuetal.,2004b;纪伟强等,2005;杨德彬等,2008;吴维平等,2013;张喜,2017),主要发育与中性侵入岩类有关的矽卡 岩型Fe、Cu-Au-(Fe)矿床;第4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的酸性侵入岩花岗岩类(郑世柱,1992(2)郑世柱.1992.区域地质调查区调报告.合肥: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5地质队.,1995(3)郑世柱.1995.区域地质调查区调报告.合肥: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5地质队.)。

表3 徐宿弧安徽北段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龄统计表Table 3 Statistics of isotope ages of intrusive rocks in the study area

4.2 区域成矿规律

徐宿弧(安徽北段)地区主要矿床特征如表4所示,矿床的成因类型可分为4类:与中性侵入岩和奥陶系有关的矽卡岩型Fe矿床、与中酸性侵入岩和寒武系有关的矽卡岩型(Fe)-Au-Cu-(Mo)矿床、与基性深成侵入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Cu-Ni矿床、与基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原生金刚石矿床。

表4 研究区矿床类型划分表Table 4 Classification of deposit types in the study area

第1类为矽卡岩型铁矿床,主要有石楼、双庄、史小楼、殷庄、邹楼、旗杆楼、王场、徐楼铁矿床等,赋矿岩体集中形成于早白垩世(132~101 Ma),有学者将研究区该类矿床称为“徐楼式”铁矿床,与华北邯邢式铁矿床极为类似(汪青松,2010;黄海燕等,2017),是研究区主要的铁矿床类型。第2类为矽卡岩型金铜矿床,主要有杨桥孜、刘楼、陈庄、前常、前常东,秦楼等金铜矿床,成矿与三铺岩体密切相关,成矿成岩时代集中于早白垩世(130 Ma左右),前人将该类矿床称为“杨桥孜式”金铜矿床,与大冶式铁铜矿床较为类似(汪青松,2010;产思维等,2020),为本区域主要的铜金矿化类型。第3类为与碱性基性岩相关的金刚石矿床(蔡逸涛等,2014;赵丽丽等,2018),赋矿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913~890 Ma),显示该地区有金刚石矿床的找矿潜力。第4类为岩浆熔离型Cu-Ni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基性岩辉长岩、橄长岩、辉长闪长岩密切相关(王振强,2018),后马场是目前研究区内发现的唯一基性岩浆熔离型Cu-Ni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区内矿床类型,也暗示区内具有岩浆熔离型Cu-Ni矿床的成矿潜力。

由前文可知,研究区矿化普遍,成矿岩体种类复杂,矿床形成时代广泛,区内成矿时代集中分布在中生代早白垩世早期,其次是新元古代。

4.3 徐宿弧安徽北段构造背景讨论与找矿方向

徐宿弧安徽北段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区内岩浆活动期次与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活动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将区内岩浆岩共分为4个期次,主要构造阶段主要处于新元古代晋宁期和中生代燕山期这两个阶段。

第1期次岩浆岩为晋宁期新元古代早期的基性侵入岩辉绿岩(913±4 Ma)(蔡逸涛等,2014)。Cawood 等(2014)认为,1.8~0.8 Ga期间,全球始终处于伸展构造环境,进入了“地球中年调整期”,处于“一拉到底”的构造背景和地质状态,华北克拉通从1.78 Ga 开始到新元古代经历了多期裂谷事件,一直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翟明国等,2014;翟明国,2019)。耿元生等(2020)认为新元古代早期(0.94~ 0.89 Ga)华北克拉通徐宿弧地区的岩浆活动,以出露的基性岩床和岩墙(Liuetal.,2006;Zhuetal.,2019;Suetal.,2020)为代表,该阶段的基性岩墙主要形成于大陆的拉张环境(Wangetal.,2012)。蔡逸涛等(2014)对徐宿弧栏杆地区与新元古代辉绿岩有关的金刚石矿床研究认为,其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板内陆缘环境,结合辉绿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证明了徐宿弧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处于大陆伸展环境,并存在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热岩浆事件,为该区辉绿岩将上地幔的金刚石带到地表创造了条件(王清海等,2011;蔡逸涛等,2014)。

本次划分的第2~4期岩浆岩均为中生代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按构造背景分为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俯冲碰撞后折返环境下的早侏罗世岩浆岩和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减薄作用强烈环境下的早白垩世岩浆岩。杨德彬等(2008)在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深部地壳中发现有扬子克拉通基底物质的存在,认为扬子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的俯冲碰撞首先发生在两个陆块的东部,导致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转化为活动陆缘。同时,有学者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徐宿弧地区班井岩体以及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的新县岩体的地化分析,认为它们的物质来源不仅与华北克拉通相关,也有与扬子克拉通类似的成分,所以认为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岩浆岩形成于扬子-华北克拉通碰撞造山后的陆内伸展环境(林景仟等,2000;Fyhnetal.,2009;Zhuetal.,2010;刘清泉等,2016),因此研究区域内第2期次的岩浆岩也可能形成于造山后的陆内伸展环境。

中生代白垩纪华北克拉通发生了大规模的构造转折和岩石圈的减薄,造成克拉通的破坏与重建(高山等,2009;张旗等,2009;翟明国,2010;吴福元等,2014),前人认为这次构造转折的时间大致为150~100 Ma,是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主要构造演化的主要因素(Zhuetal.,2012,2015),在此期间的构造演化与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毛景文等,2003,2005),在早白垩世早期(135~120 Ma)达到构造活动峰期同时也是岩浆活动与成矿峰期(翟明国,2010),与研究区域内第3、4期次的岩浆岩形成时间大致一致。在此时期华北克拉通构造转折过程中,大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高山等,2009;翟明国,2010;Zhuetal.,2015)。白垩纪华北克拉通岩浆活动剧烈,形成了与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多金属矿床,包括铜、铁、金、铅、锌、钼矿床等,以及与基底重熔和深成侵位花岗质岩体有关的爆发式大规模金成矿作用(翟明国,2010)。研究区域内早白垩世发育的大量矽卡岩矿床符合华北克拉通整体上在早白垩世的成矿规律。

根据本次测得与收集的研究区资料,得出徐宿弧地区与成矿有关中生代的岩浆岩集中于145~101 Ma,胶东地区和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活动集中于160~110 Ma(宋英昕等,2019),两者大致处于同一时代范围。近期有学者报道了在徐宿弧地区发现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彭凌日等,2017;李振生等,2018),前人对华北克拉通东南缘徐宿弧地区夹沟岩体中镁铁质变质包体,进行了年代学和变质演化过程研究,指示它们形成于晚古元古代板片俯冲或弧-陆碰撞的构造环境,属于胶-辽-吉带的西南延并共同构成了华北东部一条古元古代碰撞造山带(Luoetal.,2004;Xuetal.,2006b;聂佳珍等,2018)。

同时,Liu等(2015)对蚌埠石门山变形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工作,认为蚌埠地区古元古代岩浆作用及部分熔融作用与胶-辽-吉带一致,王程程等(2018)通过对蚌埠五河杂岩的变质演化研究,认为五河地区杂岩的变质演化过程也类似于胶北地体,表明徐宿-蚌埠古元古代活动带可能是胶-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的西南延伸(郭素淑等,2009)。研究区早白垩世早期发育较多的矽卡岩型Fe-Au-Cu矿床,而胶东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也发育有大量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宋英昕等,2019),因此徐宿弧地区与胶东地区可能有相似的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和中生代岩浆活动。前人认为华北克拉通基底普遍由变质程度较深的岩石组成,这些岩石金含量较高,是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蔡瑞清,2012)。目前,胶东地区在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中发育大量热液金多金属矿床,暗示徐宿弧地区除了在岩体与奥陶纪和寒武纪地层接触带中发现较多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以外,在徐宿弧地区深部的古元古代变质基底可能也存在与胶东地区相类似的热液金多金属矿床(杨立强等,2014;范宏瑞等,2016)。

5 结论

(1) 测得王场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32.1±1.9 Ma,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杨桥孜Au-Cu矿床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128.0±1.6 Ma,杨桥孜Cu-Au矿床是燕山期早白垩世形成的。

(2) 区内的岩浆岩分为4个期次,矿床分为4种类型:第1期岩浆岩为新元古代早期的浅成基性侵入岩(辉绿岩),与原生金刚石矿床有关;第2期岩浆岩为侏罗纪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第3期岩浆岩为早白垩世早期的中酸性侵入岩类,与矽卡岩型Fe矿床和矽卡岩型(Fe)-Cu-Au-(Mo)矿床有关;第4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的酸性侵入岩。研究区还发育与深成基性侵入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Cu-Ni矿床,但尚无年代学研究报道。4个期次的岩浆岩均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伸展的构造环境,但受不同的地质事件影响。

猜你喜欢

克拉通辉钼矿岩浆岩
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形成与破坏:大洋板块俯冲的贡献
新型高效辉钼矿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研究①
辉钼矿纳米片在湿法冶金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热处理辉钼矿光催化原位还原银离子的研究
有关克拉通破坏及其成因的综述
硬厚岩浆岩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华北克拉通重力剖面重力点位GPS测量精度分析
重磁资料在岩浆岩综合解译中的应用
拉张槽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巨厚坚硬岩浆岩不同配比的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