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均分的含义

2021-03-30孙丽丽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分法平均分小棒

文|孙丽丽

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可以经历以下学习活动。

1.激活经验,迁移旧知。

借助点子图,学生回忆6 可以分成几和几。

2.动手操作,生成分法。

把6 颗糖果分成3 份,分一分。学生先用小棒代替糖果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后再与同伴交流想法。

3.加强比较,突显特征。

(1)说一说,交流不同的分法,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2)记一记,每份各有几块,在直观图下写出相应的数字。

(3)想一想,哪种分法更“公平”?

(4)议一议方法三,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学生感知平均分的含义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5)比一比,分法一中第一份是1个,第二份是1 个,也是一样多,但为什么不是平均分呢?学生进一步感知“每份”同样多很重要。

(6)用一用,先独立选一选,再同桌说一说怎样选,为什么这样选?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每份”和“同样多”在判断平均分中的作用。

4.同材异构,强化含义。

(1)动手操作:把8 颗糖果平均分,可以怎么分?请学生在《学习单》上分一分,圈一圈。认为有难度的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圈一圈。

(2)交流解读:解读三种不同的分法,尝试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如何。教师可提供句式:“一共有( )颗糖果,每( )颗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引导学生把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完整,独立说后,再同桌互说。

(3)对比思辨:对比分法后思考,都是把8 颗糖果进行平均分,他们的分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学生从每一份分得的数量入手,会发现有的每份是1颗,有的每份是2 颗,有的每份是4 颗,但每份都一样多,所以是平均分。学生从份数入手,发现有的分成了8 份,有的分成了4 份,有的分成了2 份,但不管怎么分,每份还是一样多,所以也是平均分。

学生在学习中持续经历了感知、理解、分析、辨析和建构等学习活动,在操作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的帮助下,直观、高效地实现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猜你喜欢

分法平均分小棒
谁的分法好
这样做合理吗
巧移小棒
平均分一半
分蛋糕啦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风车转转转
摆六边形
上帝分的桃子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