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些人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2021-03-29王正玲

幸福家庭 2021年2期
关键词:医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王正玲

妊娠期糖尿病是临床治疗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会严重影响到孕妇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对患者和胎儿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针对这一现象,各医疗机构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医疗设备,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整体医疗水平。而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需要不断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根据其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医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积极有效的接受医治,降低其出现耐糖量异常的概率,并能够得到更好治疗效果。

妊娠期糖尿病分类特点

妊娠期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主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分类。

第一步,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体内耐糖量与妊娠时间的关系来进行病情诊断,若孕妇处于妊娠期确诊可称为妊娠期糖尿病,而妊娠前期确诊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

第二步,对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依照1997年WHO公布的内容对其进行分类,其主要由1型、2型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组成。

第三步,妊娠期糖尿主要由妊娠期前已出现临床症状但未确诊和妊娠期确诊这两项内容组成,前者可以根据上述第2步原则实行分类处理。对于妊娠期患者,她们在分娩后血糖量会逐渐恢复正常值,因此,GDM患者在产后6周这一时期要接受血糖测量,以便医生能够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医治。

那些人更容易得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由于患者妊娠期间耐糖量异常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在发病时会严重影响到孕妇的正常生活,甚至还会诱发孕妇和胎儿出现各种并发症。经调查发现,现阶段年龄、种族等因素是引发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年龄因素

高龄妊娠是现阶段医学界公认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主要因素之一。Vereellini等人在研究中表明,处于40岁以上年龄阶段的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30岁以下年龄段孕妇。年龄除了会诱发糖尿病外,其还会提高各类并发症出现的概率,甚至会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Berkovitz等人研究表明,处于30岁以上这一时间段的孕妇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占78%,而30岁以下孕妇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占31%,差异明显。

(二)肥胖因素

肥胖对患者糖耐量的降低起着关键性作用,进而提高了其出现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概率,且妊娠期糖尿病也包括在其中。而环境、经济、年龄等因素也与肥胖有着一定联系。

现阶段各医疗机构主要把患者体质指数拿来作为衡量其肥胖标准。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向心性肥胖成为当下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腰围、髋围等数值已成为肥胖判断的重要指标。Jang等人在研究中发现,BMI值高于20的孕妇极易出现妊娠期糖尿病这一疾病。Berkovite等人在研究中表明,BMI值高于31的患者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BIM值低于31的孕妇,差异较大。Branchtein等人在对孕周处于28周左右这一时间段的孕妇进行研究时发现,                                         WHR和腰围值越大的患者,其血糖水平值越高。在经過一系列的研究发现,肥胖对妊娠期糖尿病影响极大。

(三)种族因素

种族和地域的不同也会对妊娠期糖尿病有着一定影响。经研究发现,黑人、亚洲、阿拉伯女性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欧洲白人女性,差异极大。除了种族和地域会对妊娠期糖尿病造成影响外,不同地区饮食习惯、生活规律等内容也起着关键性作用。

(四)糖尿病家史和不良产科病史

糖尿病家族史也是患者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家族糖尿病史患者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概率是无家族糖尿病患者的二倍,家族糖尿病史会提高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概率。而若出现过死产史等不良现象的孕妇,其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孕妇2~5倍。

发病机制:妊娠期糖尿病主要由于患者在妊娠期间出现耐糖量减少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患者耐糖量减少会随着其妊娠变化而改变,部分孕妇的耐糖量会在其分娩后恢复正常值。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其再次妊娠时更容易出现血糖值异常等不良现象,在妊娠期间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成为现阶段各医疗机构需要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总结上述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特点,相关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一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充分考虑患者生理条件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时刻关注其在妊娠期间内分泌的变化情况,以便医生能够设计出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及时医治。

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往的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患者医治需求。在此背景下,各医疗机构需要转变传统的治疗方式,创新病情诊断措施,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了解其发病机制等内容,以便能够对症下药,使其血糖可以快速地恢复正常值,最大限度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作者单位: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医治医疗机构医护人员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中医治癣,疗效更显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