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指导策略

2021-03-29凌逾颖

幸福家庭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园区域

凌逾颖

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生活情趣。因此,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美工区是一个致力于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创造、自主创作的充满趣味的场所,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的投放是幼儿进行美工活动的前提。那么,怎样确定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材料?如何让材料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科学的投放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美工区是一个充满趣味、充满想象、充满创造的地方,幼儿能通过涂、画、剪、折、贴、印等方式尽情表达自己的意愿及兴趣。

(一)小班幼儿美术活动特点

小班幼儿的绘画基本处于涂鸦期和象征期,他们更注重享受绘画的过程,而不在意绘画的结果,他们喜欢随意的乱涂乱画,用简单的线条去表现自己的意愿,但构思不稳定,往往先动笔后有主题,绘画的作品简单抽象,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成人在观赏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通常伴有猜测或询问,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在手工活动中,由于手部小肌肉的发育不完善,小班幼儿的手工活动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更喜欢将手工当成一种纯粹的玩耍活动。

(二)中大班幼儿美术活动特点

中大班幼儿的绘画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会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自己的已有经验或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的内容融入绘画中,他们能用简单的线条逐步深入地表现越来越多的事物,倾向于将想要表达的事物笼统的在同一载体上呈现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步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关联与对立,这时候,他们就能突出所要表达的对象,绘画内容主次分明,主体清晰,作品更加生动丰富。在手工活动中,中大班幼儿的有意性开始增强,色彩的使用及分配由单一向多样过渡,较小班幼儿而言,对手工步骤的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应认真分析幼儿园小、中、大班幼儿美术活动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去进一步认识美术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与意义。美工区域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幼儿在美工区域内进行自由自在的涂鸦的同时常常会依照自己对色彩的喜好进行颜色的选择。幼儿在美工区域内需要利用多样化的美工技法去完成不同的美术作品,需要利用不同的美工工具,以不断地发展幼儿的手部肌肉,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同时,通过美工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利于幼儿的大脑发育,从而促进幼儿对幼儿园其他学习“领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

 美工区材料的获取途径

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的创造条件和机会。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适宜、愉悦自主的游戏氛围。那么,美工材料从何而来呢?

(一)自然资源

教育家陈鹤琴说:“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大自然以其勃勃生机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是孩子们的活动游戏之源。将大自然的产物收集起来,在幼儿的想象下进行美化创造,皆能变成一件件艺术佳作。例如:沿海地区的幼儿园可以组织家长们收集一些贝壳或渔网,形状各异的贝壳在孩子们的拼贴下,亦能组成一幅幅好看的贝壳画;对于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来说,芦苇、稻草、棉花、玉米棒、五谷种子等都是唾手可得的材料。将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孩子们可以用稻草制成小小的稻草人,还可以将稻草人放置娃娃家,对它进行穿衣打扮;或将稻草人放置图书角,让它陪伴孩子们阅读讲故事。稻草跟纸箱的组合,可以变成别具一格的草房子,不禁让人联想起曹文轩笔下《草房子》里的件件趣事;棉花和玉米棒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在孩子们的畅想里,变成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绵羊宝宝和长颈鹿。将芦苇和五谷种子结合起来,就变成了惟妙惟肖的粘贴画。

塞万提斯说:“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自然资源在美工区里百花齐放,相得益彰。在幼儿眼里,游戏材料的精致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材料能给孩子们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他们能在美工区里获得快乐,在快乐里增长自信。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了大自然这样的天然宝库,美工区的材料会愈加丰富,在自然资源的引领下,孩子们会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为同伴、为老师、为幼儿园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二)废旧材料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用品都可以变成孩子们创作的材料。例如,用废旧牙刷代替颜料笔,用奶粉罐充当插花瓶,用报纸进行手工折纸……这些材料孩子们熟悉且有兴趣,动手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幼儿园美工区域材料主要涉及这样的几方面,包括绘画材料,如蜡笔、水彩笔、排笔、水粉颜料等,还包括手工材料,如卡纸、蜡光纸、亮光纸、包装纸等,此外还有工具材料,如双面胶、剪刀、白乳胶等。

教师应正确认识美工区域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幼儿在美工区域内进行自由自在的观察、创造,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艺术性。废旧材料在美工区域活动中的应用是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报纸、电视机包装箱、废旧的书籍等进行裁剪、进行建构、进行创意制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塑料类的废旧材料,如饮料瓶、油桶、药瓶等在美工区域内进行种植,进行盆栽,进行创意手工制作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布艺材料,如旧衣服、旧布条、旧窗帘等去玩拼贴画,进行创意服饰设计与制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木质材料,如制作家具的边角料、樹叶、树枝、木条等进行美工区域的创意制作活动。

 美工区材料的投放

教师应针对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的特征,科学合理地投放美工区域的活动材料,应遵循美工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

(一)适宜性

材料的选择要遵循幼儿的年龄层次。对于小班年龄段幼儿来说,培养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感受美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美工区里,应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能够画线、玩色、撕纸、玩泥的相关材料,例如:蔬菜根、蓮藕根、拓印海绵棒等,让幼儿有意识地用简单的线条或色彩大胆地表现熟悉的事物,将设计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使幼儿有成就感与归属感。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自主性增强,教师可提供各式各样的美工材料,如:木棒、瓶盖、豆类、毛线等。幼儿了解并学习美工材料的使用方式,或将美工材料、美工方式进行组合,大胆设想并创造,将设计的物品用于装饰教室环境。教师还可以带领大班幼儿进行名画欣赏,使幼儿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

(二)多样性

材料的选择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活泼好动,对事物的兴趣停留时间不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们对美工材料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在美工区里,投放各种各样的纸,如:卡纸、皱纹纸、餐巾纸、瓦楞纸、刮蜡纸、沙皮纸等;提供各种各样的画笔,如:蜡笔、水彩笔、颜料笔、刷子、棉签、印章等;投放生活中的材料,如:火柴棒、箭带、玉米棒、麻绳、毛线等。材料的丰富与多样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积极大胆的创新与尝试。

(三)关联性

材料的选择要有二次创造的空间。区角与区角之间充满着联结,例如上文中提到在美工区完成的稻草人可以放置到图书角等区域,或是将植物角的植物搬进美工区,如制作蔬菜印章,将印章沾上颜料,印在纸上绽放出好看的玫瑰花。此时,美术作品便被赋予了新的身份和价值。

美工区域活动材料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目标性、安全性、趣味性、灵活性、丰富性等基本原则。教师在美工区域内投放材料的目标性应明确,这样的目标应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总体教育目标应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必须强调这样的目标应是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美工区域材料的投放应以安全性为基本保障,投放的材料应低碳环保,应投放对幼儿身心发展不存在伤害性质的材料。美工区域材料的投放应以激发幼儿的美工活动兴趣为基本前提,应重视投放灵活多样化的材料,不断丰富美工区域材料等。

教师应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教育理念为“准绳”,努力探索幼儿园美工区域材料投放的相关策略,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尤其是应正确认识幼儿园大、中、小班不同班级美术活动的特点,积极探索幼儿园美工区材料的获取途径(包括自然资源、废旧材料)等方面,应明白幼儿园美工区域材料投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不可否认的是,材料的投放是幼儿进行美工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觉察幼儿需要的心,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美工环境,选择适宜幼儿且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美工氛围,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工区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小花蕾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园区域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我爱幼儿园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