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运营理念下的临安竹产业全链化发展路径探讨

2021-03-29季宗富郭仁聪武艳龙

竹子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临安竹林发展

季宗富,郭仁聪,武艳龙

(1.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91)

1 以乡村运营商为载体推进竹产业全链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竹产业全链化发展模式的生命力和困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耕地资源赋存状况,决定了其农业现代化一定要走出摆脱耕地资源依赖的创新发展路径。随着土地资源农业开发比较效应日益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品种更新、科技创新和设施赋能的红利效应日渐递减,以实物产品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失去了生命力[1]。自“十三五”初期开始,浙江省就提出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农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文旅融合实现多功能发展和多途径活力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但是浙江仍以小农户为主导的农业经营局面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要求之间,存在着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困难很大。

1.2 乡村运营理念是临安竹产业全链化发展的创新路径

杭州市临安区在推进“万村景区化”工程的过程中,创新性的提出了“乡村运营”的模式,通过运营商来梳理乡村资源,包装开发项目,向外招商引资,举办乡旅节庆,开发农特产品等一系列村庄经营活动,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有机地转化成美丽经济的产业化载体[2]。乡村运营的核心生命力,在于通过第三方解决资源分散、主体分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资源梳理盘活、主体协调统一实现规模化运营和品牌化运作,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力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其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等特点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临安区的竹产业具有面积大、品种多和应用历史久远等特点,其笋竹两用高效林开发和反季节产笋等技术曾一度领先全国,也为临安竹农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技术的逐步向外扩散和竹林培育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低水平竹加工产业的整治,竹产业的经济收益难以满足竹农的经济诉求,失管竹林面积不断增加,竹产业发展形势低迷。如何导入乡村运营的理念,推进竹产业全链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杭州市临安区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具有众多优势

2.1 产业基础良好

杭州市临安区是浙江省典型的竹产区,是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全区有竹林面积6万多hm2,竹种资源有10属56种,也是全国最大的竹加工销售集散地之一[1-2]。临安先后建成省级竹子现代示范区1个,杭州市级园区9个,县级园区(基地)82个,经营辐射面积近4万hm2,全市竹笋年产量超过21万t,实现产值31.84亿元[1]。依托本地区竹资源发展的笋竹加工企业有185家,加工产品达14个系列、500多个品种,加工产值近20亿元,出口创汇9 000 万美元,仅松友食品公司一家企业,出口的水煮笋就占到全国出口量的1/4。

2.2 创新主体突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竹产业全链化发展的最大动力。作为全国著名的竹产区,其创新主体类型齐全,实力雄厚。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种助力。占地70 hm2的太湖源竹种园(杭州竹文化园),搜集各类珍稀观赏竹、笋用竹180余种[3]。筛选出珍稀观赏竹品种30多个,笋用竹品种15个。在优良笋用竹种方面,竹种园筛选繁育了四季竹、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多个品种。四季竹是赏笋兼用竹,弥补了沪杭地区5-10月夏秋无笋的缺憾。筛选、驯化出的十几个地被类竹种,填补了园林绿化种类的空白。浙江农林大学的国家林草局林木良种基地是浙江省重要的竹类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收集有国内外珍稀竹种近300种,也是集科研、教学、生产为一体的竹子资源遗传基因库。

人才队伍和技术储备是高校的独特优势。浙江农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竹林培育研究的高校之一,在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利用、竹林环境与文化产品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水平位居全国甚至全球前列。浙江农林大学的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竹子研究团队,在竹林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竹林康养旅游发展、竹林碳汇、科技示范推广和技术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特别是竹林持续经营的理论和实践、竹林碳汇经营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数量众多的竹笋食品加工以及竹编、竹艺加工企业,都在从不同角度推进竹产业的创新创意发展。

2.3 品牌知名度高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临安笋农发明了砻糠、秕谷覆盖技术之后,让雷竹笋“早产”、多产,雷竹产业就在临安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继山核桃之后的临安第二棵“摇钱树”[4]。超过4.44万hm2的雷竹种植规模,成就了临安“江南最大菜竹园”的美誉。

在临安的竹产业发展过程中,竹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先后127 家企业通过各类质量认证,7 个产品获省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称号[5]。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特殊的加工工艺和独特品质,天目笋干于2009年5月通过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 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天目雷笋”品牌价值 16.95亿元,“天目笋干”品牌价值13.25亿元。10 余个产品、1.07万hm2竹笋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森林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4-5]。

2.4 竹文化底蕴深厚

在竹林栽培利用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临安竹文化[6]。竹笋不仅可以做成各式美食,满足口舌之好,而且被赋予浓厚的文化内涵,倾注了重农耕文化传统的临安人对于竹文化格外厚爱的感情。

临安竹笋品质特好,味道鲜美,有烤(烧)、煨(炖)、蒸、熬、炸(炮)、焯、炒、焙、爆等多种烹饪方式,以鲜笋烹调出的菜肴多达一百余种。其“咸肉春笋”这一传统名菜早在1956年即被浙江省认定为36种杭州名菜之一。竹制日常生活器物的制作工艺、形制、大小及使用制度,构成一幅别致的临安人生活风俗图和临安地方文化景观,体现了临安人生活艺术化的日常情趣。临安白水涧风景区因地制宜,增添鉴真古道观竹景、竹简书法赏竹艺、竹香腐干品竹鲜、竹筒米饭闻竹香等参与性项目,特色鲜明。

2.5 发展政策环境良好

《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逐个产业研究、逐个环节梳理,促进“接二连三”,推动内部融合、功能拓展和业态融合发展。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浙江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中强调,要组织梳理农业全产业链图谱,健全农业价值,拓展实现机制,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杭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按照“产业特色明显、融合程度深入、经营机制健全、利益联结紧密、服务功能完善、带动作用明显”要求,片区化推动各类主体相互渗透、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与乡村协同发展。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依托乡村运营平台打造临安竹产业全链化发展路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 杭州市临安区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短板

由于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导的竹产业发展传统路径,一直是政府主导为主线在大力倡导推进。但随着竹产业由于成本剧增导致的一产竞争力下降,二产加工企业整治,以及国内其它竹产区产品雷同化竞争,临安竹产业的发展颓势渐显,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认真分析全链化创新创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有利于推进临安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经营主体分散,缺乏资源整合主体

虽然临安竹产业发展在培育面积、产业产值和企业主体等方面具有规模优势,但除了少数大园区(基地)、大企业和大主体以外,大多数经营主体规模、产值偏小,创新意识、动力和能力偏弱,除了政府以外尚无强有力的主体能够承担整合产业发展的实力。

3.2 创新技术分散,缺乏技术集成实体

全链化发展离不开集成创新,虽然目前竹产业全链化发展的单项技术都较为成熟,但如何实现集成创新,缺乏承担实体。政府、高校、企业、农户等多元化利益主体,缺乏强有力的第三方来凝聚形成合力,实现集成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动力。

3.3 创意产品分散,缺乏产品集聚载体

现有的竹品种、竹器具、竹美食、竹音乐、竹建筑、竹书画、竹景区等创意产品分散在竹种园、乡村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和农家小院中,目前尚无一站式全过程沉浸式体验竹文化的场所。竹文化主题的研学旅游基地、体验旅游线路、生态休闲度假区尚未成形,与临安“中国竹子之乡”的地位极不相称。

4 以“乡村运营商”为载体助推临安竹产业全链化发展

4.1 结合乡村运营商的功能定位,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抓手

科学的规划设计也是生产力,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是引导乡村运营商助力竹产业全链化发展的先决条件。要及时出台奖补政策,明确乡村运营商的主体责任,尽快梳理竹产业全链化发展的技术链、产品链、人才链和主体链,编制全域竹产业全链化发展规划。排好时间节点,扎实有效推进临安竹产业全链化进程。

4.2 全过程融合竹文化内涵,形成特色鲜明的临安竹文化产业

临安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样板区和高质量发展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多元化的推进抓手。在今后的“美丽庭院”、“百县千碗”、“一村一品”、“景区村镇”、“精品线路”、“非遗民宿”和“两进两回”等重点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注重培育以竹景观、竹器具、竹美食和竹书画为主要内容的竹文化主题的有机植入和显性呈现,精心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和竹文旅融合的全链化产业载体[7-10]。

4.3 推进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打造实力强劲的竹文化产业链

竹产业链的打造既要重视农文旅功能的横向拓展,也要重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纵向延伸[8]。对标竹产业构链的基本要求,开展补链重点工程建设。针对竹文化全产业链条上的弱项短板,凝练出若干重点项目,补全竹产业发展链条[9]。重点发展竹林培育基地、竹产业加工园区、竹文化非遗传承集群、竹文化体验景区等显示度突出的项目,为临安竹产业全链化发展夯实基础。

4.4 培育特色游线和主题景区,打造全过程深度体验竹文化旅游载体

临安是我国生态旅游的起源地之一,特别是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有着可圈可点的业绩和成熟的模式路径。今后要积极投入奖补经费,引导乡村运营商盘点全区的竹文化资源家底,整理竹文化创新创意产品谱系,绘制竹美食体验地图,策划竹文化主题节事活动,开发竹文化研学特色基地和竹文化休闲体验旅游主题线路[10]。将竹文化的全产业链对接主题深度体验的旅游产品链,以多功能创新创意发展实现多渠道收益活力,全方位激活临安竹产业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临安竹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寻访竹林隐士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竹林奇俊
楼顶竹林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浙江临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启示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临安37吨电镀污泥倾倒者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