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性支气管炎综合防控措施

2021-03-28刘艳伟吉林省榆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中国畜牧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养殖业蛋鸡支气管炎

文│刘艳伟(吉林省榆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王晓艳(吉林省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蛋鸡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蛋鸡养殖发展迅速,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我国鸡蛋总产量和蛋鸡存栏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随着蛋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疫病风险成为制约蛋鸡养殖的重要因素,养殖场往往将疫病防控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等高致病性传染病上,导致对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意识比较薄弱,防控措施不到位,致使该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制约蛋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工作已势在必行。

一、流行现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低日龄蛋鸡感染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输卵管发育甚至萎缩,甚至直接导致蛋鸡无产蛋高峰或终生不产蛋,经济损失严重。目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已经鉴定的有30多种),且病毒不断变异,新的变异毒株不断出现,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性较弱,给疫病防控带来不少困难。

二、临床症状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以感染不同日龄的鸡,而且无明显的季节性。不同日龄的鸡感染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表现。

1.呼吸型。一般是在雏鸡阶段出现,发病前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出现呼吸道症状后很快蔓延全群。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甩鼻、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个别严重者出现张口呼气或呼吸困难的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没能及时有效治疗,很快出现采食量下降、鸡群精神不振、零星死亡的情况,还有可能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

2.生殖型。一般是产蛋期的鸡感染,发病初期仅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白天可偶尔听到咳嗽、甩鼻的声音,夜间熄灯后可听到呼噜、气管啰音。投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明显疗效,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明显的产蛋下降现象,同时出现鸡蛋颜色变浅、蛋壳质量变薄、破损蛋和软壳蛋明显增多、蛋清变稀等状况。产蛋量回升情况与鸡的日龄有关,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过两个月基本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但老龄母鸡传染该病,产蛋量大幅下降,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应考虑及早淘汰。

3.肾型。一般多发于30~60日龄阶段。由于病毒侵害肾脏,导致肾脏功能受损,病鸡除轻微呼吸道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花斑肾等肾脏病变,随后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含有大量尿酸盐。

4.腺胃型。主要发生在20~80日龄鸡,病鸡全程生长缓慢。 以鸡生长停滞、消瘦死亡、腺胃肿大为特征。传染初期精神不振,腹泻,气管内有黏液,有呼吸道症状;中期病鸡高度沉郁、闭目毛乱,腺胃肿大如球,腺胃黏膜溃疡,乳头出血或凹陷,胸腺萎缩,脾脏萎缩,法氏囊萎缩;后期出现咳喘、消瘦,最终死亡。

三、防控措施

传染性支气管炎属于免疫抑制类疾病,单纯依靠免疫手段不能很好地控制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而且该病的发生还与饲养管理各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1.选择有效的疫苗,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通过合适的疫苗免疫接种使鸡群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是防控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核心。确保毒株准确、程序准确、方法准确、时机准确是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接种的关键。

2.控制好养殖环境。冬季昼夜温差较大,易导致鸡群体质下降,尤其是雏鸡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适应能力差。受温度的影响,一旦鸡群受到寒冷应激,很容易破坏鸡体正常规律,使鸡群体质下降,使病毒有机会入侵鸡体。

3.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纵、横向传播方式传入养殖场的。空场管理是切断病原纵向传播的关键,不能做到空场时也应保证做到彻底的空舍。空场时,鸡舍应干净无病菌,场区整齐干净,才能彻底阻断批次间疫病的传播。

四、防控意义

虽然我国蛋鸡养殖规模逐渐壮大,但是缺少疫病防控相关科研技术的指导和带动,致使现实生产力的科学技术较少,产业科技化水平不高。目前,养殖场户沿用传统的饲养方式,虽然经历过养殖失败的教训,对动物疫病的危害有了深刻认识,但对传染病的综合防治仍缺乏了解。该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可以使养殖者改变传统的疫病防控观念,对带动企业和农民科学养殖,以及蛋鸡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养殖业蛋鸡支气管炎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