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白牦牛胃肠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

2021-03-27张锦蓉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饲草料白头翁胃肠炎

张锦蓉

(甘肃省天祝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天祝 733299)

当正常健康牛忽然出现厌食或不食时,基本是因为胃肠问题,尤其是要注意可能患胃肠炎。由于胃和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密切相关,胃肠机能紊乱和器质性损伤会容易相互产生影响,所以胃肠炎症多为同时发生或相继发生,其临床特征是采食减少或废绝、发热、腹泻腹痛、脱水及中毒症状等。牛胃肠炎为各类牛的常见病,尤其以犊牛最为多发,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会影响牛的正常增重和生长发育,从而导致牛生长周期延长和饲养成本增加。

1 病因

牛胃肠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其病因比较复杂,多种致病因素都可引起,其中主要因牛胃肠受到强烈有害的刺激造成胃肠黏膜损伤而发病,尤其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密切关系,比如牛食用了冰冻或霉变腐烂的劣质饲草料、误食带有刺激性物质或含有有毒有害化学药品、饮用不干净的水和过早过量采食青贮饲料等。牛如果食用了难以消化的饲草料,必然会产生积食情况,从而造成食物无法正常消化。若饲料搭配不当,尤其是过多过量饲喂精饲料,也会引起牛胃部不适,长期以往便引发牛肠胃炎等一系列疾病。另外不注意饲养管理,牛舍卫生条件差、阴暗潮湿,通风不良以及犊牛舔食被污染的饲草料、粪尿等都可诱发本病。

如在饲养过程中突然变换饲料,或气候骤变、饲养环境发生改变,使得牛胃肠处在应激反应状态,容易导致牛肠胃炎的发生;还有长途运输、过重使役等也会使得牛因缺乏休息出现营养不良、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导致胃肠道内的原有致病菌毒力增强而引发胃肠炎;感染某些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不合理的用药、滥用抗生素等因素,都可致使胃肠道菌群出现失衡而引发本病。

2 临床症状

病牛一般以最先出现腹泻症状,起初排出淡黄色粪便、粥样且散发恶臭气味,继而呈现水样浅灰白色,并且常伴有腹痛。随着病情发展,病牛精神沉郁、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停止、鼻唇镜干燥龟裂、口腔内异味、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饮水需求增加等症状。

病程后期则发展为持续性腹痛腹泻,排泻物多呈黑色、褐黄色或灰绿色,混有黏液、血丝及坏死组织碎屑和未消化尽的饲草料,散发难闻的恶臭味,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观察可见病牛舌苔黄白、时现不规律磨牙、耳鼻和四肢末端发凉、尿量减少颜色发黄、肛门松弛失禁,经常努责但无粪便排出。病情严重的还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此时病牛表现为眼球深陷、目光呆滞、体表被毛干燥凌乱,皮肤失去正常弹性、全身肌肉抽搐痉挛、体型逐渐消瘦,最后出现卧地不起、昏迷甚至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牛尸可见内脏普遍有出血点,肠胃黏膜呈现明显的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充血,心内外膜出血,肝肾充血肿大、变性和有灰色坏死病灶,组织脆弱柔软,剖面湿润。病期长的牛死后还会有关节炎症和肺炎病症的特点。

4 诊断

牛胃肠炎需要根据当地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表现、剖检病死牛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复杂病例不能做出诊断时,还需要对牛的尿液、粪便、血液等采样进行实验室化验以做出准确判断。

诊断时先观察表现异常的牛的精神状况和眼、鼻、口、被毛等外部特征,病发早期多呈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口干舌燥,舌苔发黄而有明显的口臭,体温高达40℃以上,后期出现严重消化不良,持续腹痛腹泻,粪便散发恶臭并伴有黏稠杂物、血丝等,甚至伴有全身脱水、中毒症状。综合以上临床症状可做出判定是否患胃肠炎。

诊断要点:在日常饲养过程,要经常留意牛的表现,出现精神状况异常的牛要测量体温、心率、脉搏,并观察其眼、鼻、口症状,察看粪尿状态,若出现口臭、舌苔泛黄,排便减少伴有黏稠杂物、恶臭、便血等,都可以作为是否患胃肠炎病的依据。

5 治疗

5.1 西药治疗

牛胃肠炎治疗药品较多,如用磺胺脒每次30 g、氟哌酸每次20 g、碳酸氢钠每次50 g,一次灌服,每天2 次,连用1 ~3 d;盐酸黄连素片每次2 ~5 g,一次灌服,每天,2 次;也可用庆大霉素每次1 ~2 mg/kg、环丙沙星每次2 ~5 mg/kg 肌注,每天两次,连用1 ~3 d;还可用穿心莲片每次60 ~120 g、维生素B1每次0.1 ~0.5 g,维生素C 每次3 ~5 g,一次灌服,每天2 次,连用3 ~5 d。犊牛用药时注意掌握药量,不能过量。

严重腹泻患牛用5%糖盐水1000 ~5000 ml、5%碳酸氢钠300 ~500 ml、维生素C 40 ~100 ml、10%氯化钾100 ml、复方氯化钠1000 ~2000 ml,重症的可加庆大霉素30 ~50 万单位、10%安钠咖30 ~50 ml、25%葡萄糖1000 ml,一次静注,一天2 次,痊愈为止。

也可选用石蜡油、硫酸钠、鱼石脂等胃管投服清理肠胃效果良好。

5.2 中药治疗

方一、白头翁汤:白头翁72 g、黄芩40 g、黄连36 g、黄柏36 g、猪苓45 g、枳壳45 g、秦皮36 g、芍药40 g。

方二、三黄加白散:黄芩50 g、黄连50 g、黄柏50 g、白头翁40 g、枳壳25 g、猪苓25 g、泽泻25 g、砂仁25 g。

方三、郁金散:郁金50 g、黄柏25 g、黄芩20 g、黄连25 g、白芍25 g、大黄40 g、朴硝20 g、厚朴25 g、枳壳30 g、柯子40 g。

方四、黄连50 g、黄芩50 g、白头翁120 g、陈皮45 g、板蓝根55 g、枳壳40 g、茯苓45 g、银花120 g、甘草30 g、丹皮40 g、木香40 g、花粉40 g。

以上用法:加水煎煮2 次取汁一次灌服,每日1 剂,连用3 ~5 d。

6 典型病例

2021年4 月中旬,因天气骤变大幅降温,天祝县松山镇黑马圈河村严某家饲养的一头白牦牛突然发病,畜主先按感冒治疗2 d 不见好转,第2日来畜牧站求医,出诊后发现病牛精神萎靡不振、两眼无神、眼球下陷,呼吸急促,耳鼻、角根部、四肢冷凉,鼻唇镜干燥皲裂,眼、鼻流出少许分泌物,体表被毛凌乱,可视黏膜潮湿发红,有腹痛腹泻,排出褐黄色糊状带血丝和黏稀便,并有恶臭味,肛门周围和后腿根部沾有黏湿粪便,四肢麻痹乏力、站立困难,时而口腔无食物空咀嚼、但咀嚼弛缓无力、口角流少量白沫,已停食停水,不见反刍,口腔干燥发臭,舌苔厚黄。测得脉快而无力,体温41℃,胃肠蠕动微弱,有轻度臌胀症状。尿量明显比正常时少且发黄,这个现象说明牛的肾功已受到损伤,表现为尿毒症状。

通过询问畜主得知,这几天因出现倒春寒,天气突然变冷,草料棚里储存的饲草料受潮,有的已经冰冻腐烂,由于疏忽大意,在饲喂时没有把劣质饲草料剔除,等发现时牛已经吃了许多,吃过变质饲草料的牛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最后进食越来越少直至完全停食。根据以上情况,综合诊断该白牦牛患牛胃肠炎。

取盐酸黄连素片每次4 g、穿心莲片每次20 g、维生素B1每次0.5 g、维生素C 每次5 g,一次灌服,每天2 次;用维生素C 每次50 ml、安钠珈每次30 ml、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注射液适量肌注,每天2 次;再搭配中药“白头翁汤”煎汤取汁一次灌服,每天1 剂。经以上中西医方法结合治疗后效果明显,病牛在1 周后痊愈。

7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圈舍、场地、畜体要定期消毒,最大程度消灭养殖区域内有毒有害病原体的存在,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及时清理粪便,勤换垫草,保持牛舍卫生,圈舍温度、湿度、饲养密度保持适宜,勿喂被污染或变质的饲草料、不洁水、有毒有害化学品,饲喂器具要经常保持干净卫生,每次饲喂适量为宜,勿过饥过饱,采食中间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这样可以使得牛有足够的反刍消化时间。喂养中饲料变化不能太过频繁,不突然更换饲草料。饲草料的营养要搭配均衡,要保证牛日常营养需求,已经发霉变质、冰冻的饲草料要及时清理丢弃,不能继续饲喂。防止牛误食塑料薄膜、包装袋、金属等异物,避免异物滞留瘤胃造成积食、胀肚现象。

饲料管理要执行标准化、精细化配方,控制精粗饲料的配料比例,以粗纤维性饲料为主,精料为辅,适量添加豆类饲料,饲喂时掌握好添加量,以防食用过量引起瘤胃积食、胀气情况,在饲养过程中不要经常变换饲料配方,即便要变更,也要有一段时期的渐变适应过程。同时确保足够的清洁饮水,减少各种外界的不良刺激。

保证牛群有足够的光照和休息时间,适当运动和使役以增强牛的体质及提高牛的抵抗免疫力。平时多注意观察牛的食欲、精神状态等情况,发现牛生病后要及时治疗,不得拖延,要合理使用治疗药物,尤其是不要过量使用抗生素,并定期做好驱虫及免疫接种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有利于防止本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饲草料白头翁胃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白头翁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清丰县奶牛饲草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想改名的白头翁
白头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