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散养户猪肺疫的防治措施

2021-03-27杨春丽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肺疫杀性病死猪

杨春丽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老厂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新平 653406)

猪肺疫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所致,除发病初为最急性,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外,后期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常见有败血症病变和急性胸膜肺炎。猪肺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大规模暴发,危害较大。多杀性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当猪群身体抵抗力较强时,多杀性巴氏杆菌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但当猪群受到多种应激因素刺激,身体抵抗能力下降时,就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1]。因此,加强猪肺疫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由于生猪散养户对猪肺疫的防治能力相对较低,畜牧兽医人员必须加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深入基层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生猪养殖户充分认识到猪肺疫的危害,并指导其加强猪肺疫防治工作,从而实现猪肺疫的有效防控。

1 猪肺疫的诊断

根据猪肺疫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可以分为三类: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1.1 最急性型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最急性型猪肺疫主要发生在疫情暴发的初期,表现为猪突然死亡,或者病程过长,病情严重,体温骤然升高,甚至超过40℃,且持续不退,并伴随食欲减退、浑身无力等症状,病情严重的猪还会出现卧地不起的情况[2]。最急性型猪肺疫还会导致猪耳根、颈部出现红斑,且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猪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发生肿胀并向耳根、颈部蔓延,1 ~2d 后猪便会因窒息而死亡,病情进展极快[3]。

对因最急性型猪肺疫死亡的猪进行病理解剖可见,猪黏膜、浆膜及皮下组织均有出血点,且在咽喉部位出血点尤为集中,并伴有出血性炎症。皮肤解剖可见胶冻状的黄色水肿液。病猪肺部存在出血、水肿的情况[4]。

1.2 急性型

感染急性型猪肺疫的猪体温会达40℃以上,病情严重的猪甚至会出现急性败血症。急性型猪肺疫的典型表现为痉挛性干咳,病猪在短时间内会出现呼吸困难、流鼻黏液等症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病猪会出现湿咳或疼痛性咳嗽,导致病猪胸部疼痛剧烈,听诊可发现有明显的啰音和摩擦音。急性型猪肺疫还可能引起化脓性结膜炎,导致猪发生呼吸困难。急性型猪肺疫在感染初期会出现便秘,随后转变为腹泻,皮肤上出现小出血点,逐渐消瘦,最终消瘦速度逐渐加快,导致病猪窒息死亡。整个病程大约持续5 ~10 d。如果在此期间,病猪没有死亡则会发展为慢性型猪肺疫[5]。

1.3 慢性型

慢性型猪肺疫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肺炎或慢性肠胃炎,出现持续性咳嗽、鼻腔流出黏性分泌物、关节处出现水肿等症状。病程持续大约2 ~4 周,病猪最终会因营养衰竭而死亡。

2 猪肺疫的防治措施

2.1 加强养殖管理

首先养殖场要加强生猪的日常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确保生猪每日的营养所需。其次养殖场要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生猪产生刺激。例如,当猪舍温度较低时,要加强猪舍的保暖工作,可在猪舍上方覆盖塑料布,同时增加猪舍垫料的厚度等,提高猪舍的保暖性。母猪生产后更要加强猪舍的保暖工作,提高猪舍的保温性能。在仔猪吃初乳之前,要对母猪的乳房进行消毒处理。猪舍、猪栏内不得放置尖锐物品,避免划伤仔猪皮肤引起感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倡仔猪早断奶。最后养殖场要积极改善猪的饲养环境,保证猪舍内通风良好,确保猪舍内的空气质量良好,科学控制猪舍内仔猪密度,不可过于拥挤。

2.2 加强猪舍消毒

所有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在进入饲养区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非生产人员禁止进入饲养区。饲养人员不可在猪舍间相互走动,进入饲养区的技术人员必须事先更换衣服,并进行消毒。最大程度上控制猪舍内人员的进出数量,保持猪舍安静,减少猪的应激反应。保持猪舍内环境干净、清洁,每天使用强力消毒灵对猪舍进行消毒,每3 天打扫1 次猪舍卫生。病猪污染的环境应严格消毒,尤其是在病猪排泄物清理后要进行彻底消毒,避免其排泄物成为新的传染源。病死猪要在指定地点解剖,并在解剖完成后进行掩埋处理,同时要彻底清理周围的血迹、污物,清理后进行严格消毒。

2.3 科学处理病猪

养殖场一旦出现猪肺疫,要及时隔离猪群,病死猪做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严防病死猪流入市场,也避免病死猪成为新的传染源。鼎弗醛按照1:500 的比例稀释,对猪舍及病猪接触过的环境进行消毒。猪肺疫的清理难度比较大,发病后有隐性带菌猪存在,常常导致、治疗成功一段时间后疫病再次发生,对生猪养殖造成较大危害。因此,当地防疫部门要定期对暴发过猪肺疫的养殖场开展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一旦发现带菌生猪,及时将其隔离,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2.4 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养殖场可选择使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断奶后的大小猪仔一律皮下注射1 ml,注射后14 d 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 个月。同时,养殖场可在饲料中添加金西林,1 kg 拌料750 ~1000 kg 饲料,提高生猪的体抗力和饲料利用率。

2.5 强化生物安全管理

养殖场要坚持自繁自养,从无病猪场引入公猪和后备母猪,防止其携带病菌。在猪饲养过程中,采取全进全出的模式,猪出栏后对养殖区进行彻底消毒,在消毒1 周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2.6 积极治疗

猪肺疫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最急性型猪肺疫生猪通常来不及救治就会发生死亡,而对于急性型猪肺疫生猪需在发病后立即给予磺胺嘧啶钠0.05 ~0.10 ml/kg 肌肉注射,同时给予福达A 2 ~5 ml/kg 肌肉注射,共治疗3 d。对于病程较长、病情比较严重的生猪,可使用10%葡萄糖配合相对剂量的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2~5 ml/kg福达A,共治疗3d。慢性型猪肺疫生猪病程较长,常合并关节肿胀导致关节炎,治愈较难,可使用菌毒肌腺肽0.01 ~0.03 g/kg 肌肉注射,同时给予磺胺间甲氧嘧啶0.2~0.3 mg/kg肌肉注射。治疗期间,可在生猪饮用水中添加50 g 干扰素或黄芪多糖粉,提升其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适当给予生猪一些补充体力的流质食物,连续3 ~5 d。

3 结语

猪肺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还会对食品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生猪养殖需加强对养殖户进行猪肺疫防治的宣传工作,使养殖户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并与其他防治手段进行有效结合,不断提高猪肺疫防治水平,做到有效预防猪肺疫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肺疫杀性病死猪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猪肺疫的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措施
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治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中医从肺疫论治传染性肺炎的思路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牛几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
一株猪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