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兽医治疗母畜产后瘫痪临床效果探讨

2021-03-27贾秀明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母畜血钙患病

贾秀明

(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畜牧兽医站,甘肃陇西 748100)

母畜产后瘫痪症状出现之后会表现为持续性的低血钙症,患病动物表现为全身肌肉无力,不能正常站立,姿势瘫痪,意识混乱,甚至完全丧失意识,如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母畜很容易因为毒血症或者营养供给不足引发严重的死亡。母猪产后瘫痪主要发生在分娩后3 d以内,有的患病牲畜在分娩当天就会出现瘫痪症状,主要发生在高产的母猪群体当中。母畜分娩之后,应该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和泌乳机能,即使发现母畜的临床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延误病情。中医中药在治疗产后瘫痪方面有着独特的成效,通过科学搭配中药组方,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快速恢复母畜生产机能。

1 发病原因

母畜产后瘫痪症又被称为乳热症和产后风瘫,是母畜在分娩之后所引发的一种急性的低血钙症,在高产群体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该类疾病的典型特征是精神状态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下降,发病后四肢肌肉震颤,不能正常站立,甚至长时间瘫痪不起,病情加重时会失去知觉,体温下降。在疾病诊治和治疗过程中,应明确引起该种疾病出现的常见原因,然后才能采取对症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母畜产后瘫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养殖管理不当

母畜产后瘫痪,主要发生在临产前和分娩后的几天当中,产前出现瘫痪多是因为在妊娠阶段胎儿迅速生长,胎儿过大,日粮搭配不合理,营养价值普遍较差,营养不均衡,钙磷等营养物质严重失调或者缺乏光照母牛的运动量不足,药物在供给不足所引发。母畜产后瘫痪主要是因为在妊娠阶段养殖管理人员盲目增加精饲料,尤其是能量饲料的供给使得母畜的身体要求过大,钙磷元素供给不足,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了难产现象,机体的能量物质和血钙大量流失。胎儿出生后,由于钙元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血钙持续维持较低水平,最终造成钙元素供给不足,引发代谢性产后瘫痪[1]。

1.2 人为因素

母畜在分娩过程中身体过于虚弱,造成子宫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垂现象,分娩结束后再进行还纳,如果没有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脱垂的子宫受到病原侵染或胎位不正,在进行人工助产的过程中强拉硬拽胎儿,可导致子宫内膜或阴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造成母畜血钙、血磷大量流失,血钙不能正常供给,最终引发产后瘫痪。个别繁殖母畜在生产阶段很容易出现胎衣不下的现象,如果不能正确进行人工胎衣剥离,将会造成严重的细菌感染,最终引发生殖器官局部炎性病变[2]。当生殖器官出现炎症后,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严重的败血症、毒血症,最终死亡。

1.3 疾病因素

妊娠后期由于胎儿快速生长发育会造成腹部的压力显著增大。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做好饲料的科学配制,若饲料中存在异物,母畜分娩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残留在网胃中的金属异物刺穿心包、腹腔膜引发心包炎、肠胃炎,造成内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血钙大量流失。这是造成母畜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另外,母畜妊娠后期或分娩后,长期持续性腹泻,或不科学地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发低血钾症,造成后期肢体无力,不能正常站立,长时间瘫痪不起。

2 临床表现

母畜出现产后瘫痪后,大多数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够正常采食,或采食量下降,反刍嗳气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停止。患病动物站立不稳,站立时左右摇摆,行走时十分拘束小心,全身肌肉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动现象。随着病情进一步加重,由于患病牛的后期肢体麻痹,长时间卧地不起并表现为昏睡状态,意识逐渐变差,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强迫患病牛站立时有爬起动作,但是很长时间不能够正常站立。大多数患病动物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较大,排出的粪便干硬,体温呈现下降趋势[3]。有的患病病例还会出现全身瘫痪症状,引发严重的死亡。产前母畜出现瘫痪,主要是因为养殖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价值较差,个体体温大多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有的患病动物有一定的食欲,能够正常的反刍和嗳气,配合药物治疗,加强养殖管理之后,一般在短时间能够恢复健康。

3 中兽医治疗

中医认为母畜产后瘫痪主要是因为产后大量气血消耗,造成肝肾阴虚,气血双亏所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遵循活血化瘀、祛风壮骨、强腰补肾、气血双补的原则。可以选择中药组方:桂皮30 g、桂枝30 g、钩藤30 g、防己30 g、细辛15 g、麻黄18 g、煨附子18 g、秦艽45 g、苍术28 g、赤芍28 g、甘草28 g、姜黄21 g、红藤21g,将上述中药共研为末,开水冲服,每天服用1次,连续使用3 d为1个疗程。方中细辛、桂枝、麻黄具有驱风散寒的功效;煨附子、秦艽、苍术具有壮阳祛湿的功效;姜黄和桂皮能温行四肢;赤芍、红藤活血化瘀;钩藤、防己除湿燥热;甘草调和中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活血舒筋之功效。对于病情较为严重、长时间卧地不起的母畜,可以选择使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强筋健骨的中药处方:赤芍47 g、延胡索47 g、没药45 g、桃红45 g、红花23 g、牛膝20 g、白术22 g、丹皮22 g、党参22 g、川芎22 g,水煎服,每天服用1次,连续使用7 d为1个疗程。

4 效果分析

2020年4月13日,某奶牛养殖场的2头高产奶牛分娩2 d后突然出现长时间卧地不起、不能正常站立、全身肌肉震颤。2头奶牛在妊娠阶段日粮营养价值普遍较差,身体较为瘦弱,进入分娩期后,分娩时间相对较长,机体能量大量消耗。饲料中的钙、磷元素搭配不合理。血常规检查发现病牛血钙不达标。养殖户按照上述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为期5 d,2头病牛的临床症状逐渐消退。在对病牛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还要对饲料方案作出动态化调整,增加饲料营养物质,保证钙、磷元素的科学搭配,确保病牛血钙水平显著回升。

5 结语

母畜产后瘫痪主要是因为在分娩过程中机体营养物质大量消耗,血钙大量流失,不维持正常的生殖机能所引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母畜产后瘫痪的发生与多方面的相关,为了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风险,养殖户需要加强对母畜产后瘫痪的认识,掌握常见发病原因,在母畜妊娠和分娩阶段采取对症措施进行有效护理。当母畜分娩后出现不能正常站立的情况时,应立即给予活血祛瘀、祛风壮骨、强腰补肾、气血双补治疗,促进母畜机体较快康复。

猜你喜欢

母畜血钙患病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术前血钙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价值分析
浅析维生素对母畜繁殖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