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简析肺的生理与病理

2021-03-27邓丹章文春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1年9期
关键词:三者病理变化肺脏

★ 邓丹 章文春(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首见于《淮南子》,在《淮南子·原道训》中有:“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为人体生命的基础[1],机体各脏腑均有其所主的形体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的产生需要有相应的场所作为依托,即以形作为依托。气是指充斥于人体生命之中无形的非实体物质,它充斥在人体组织结构当中,弥散在有形实体的周围[2]。《淮南子》称气为“生之充”,即生命的充养在于气,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产生与维持离不开气的参与。神,即精神意识,为人体生命的主宰。《灵枢·本神》中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即把神分为意识、思维、情感等不同层面。并提出了与五脏相关的五脏神以及七情的内容,这些都同属于神的范畴。形、气、神三者在人体中各自占据着重要角色,但三者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关联的三位一体[1]。神与气需要形作为依附的场所,神与形离不开气的充养,气与形不能脱离神的主宰与调控,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紧密联系,构成人体生命。在生理上,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是形、气、神三者共同参与和协作的结果;在病理上,形、气、神三者亦是相互影响,在《淮南子》中记载有形、气、神三者“一失位则三者伤”。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五脏为中心认识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其中脏腑既包括有形的形态组织结构又包括周围的非实体物质“气”及所主的精神意识活动。脏腑生理功能的产生与维持及病理状态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三者(有形的形态组织结构、非实体物质“气”、精神意识活动)的参与。根据“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对人体生命的认识,人体即是由有形的形体、无形的气和神三者构成。本文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理论试简析肺之形、肺之气、肺之神不同层面的生理与病理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肺的理解,以期为肺之形、气、神不同层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与肺的生理

1.1 肺之形 肺之形为肺脏及其所属的有形的形态组织结构。对于肺之形,古代中医学早有认识。肺居胸腔,左右各一。在《素问》中记载“肺者,脏之长也”。《灵枢》中载其为“五脏六腑之盖”,“肺之形,象人肩”。《医贯》中描述肺脏“两叶白莹……虚如蜂巢”。《医林改错》载其“两大叶面向背,小面向胸,上有四尖向胸,下有小片亦向胸”。中医学肺之形的内涵不仅包含其内在肺脏,其所系的喉、气管、鼻窍、皮毛亦属于肺之形的范畴。《素问》中有“肺生皮毛……肺主鼻”“皮毛者,肺之合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鼻者,肺之官也”。在《医旨绪余》提出喉、气管为肺之系。中医对肺的形态结构的描述与现代医学对肺的形体的认识基本相符合。形态结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肺生理功能的发挥基于肺之形作为发生场所,脱离肺之形而谈肺的生理如同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1.2 肺之气 肺之气为充斥在肺及其周围的非实体物质。肺在进行呼吸运动时,肺之气随着肺脏的收缩舒张及膈肌的上下运动进行宣发与肃降,从而带动全身的气升降出入,即肺主气。对于肺主气的论述,《素问》中有“肺者,气之本”。《太平圣惠方》载有肺“内主乎气”。《四圣心源》记载:“气统于肺。”肺能正常进行呼吸运动,肺之气宣发、肃降正常,方能统全身之气,带动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肺之气宣发、肃降功能正常亦是肺脏其他一些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如肺主行水、主治节的功能离不开肺之气的宣发与肃降。气为产生和充盛生命的本体[1],肺需要肺之气以充养。

1.3 肺之神 肺神表现为两个方面。一者,从五脏神层面讲,肺藏魄。《内经》记载:“肺藏气,气舍魄。”何为魄?《灵枢》记载“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魄”依赖于人体形质而存在,是人体维持生命、应对环境变化时产生的一系列反应[3]。魄多表现在知觉、感知方面,例如皮肤的痛觉、痒觉。二者,从情志层面上讲,肺在志为悲(忧)。《类经》记载:“肺化金,其志忧。”人之七情为五脏气机变化的结果,悲(忧)乃肺之气机变化的结果。神为生命的主宰,肺之神对肺的生理功能具有统领作用。

形为气之宅,气为形之充[1]。肺之气的运行与输布及其发生作用以肺之形为依附场所,肺之形的充养在于肺之气。肺脏“虚如蜂巢”,正与现代医学的肺泡相对应,肺泡是肺气所在的空间,肺泡的充盈与否与肺气的多少相关。肺系的肺泡、气管、小支气管、喉、鼻等形态组织结构是肺之气宣发肃降的形态基础。神依附于形,神为形之主[1]。肺之神需要肺之形作为其依附的场所,肺之神不能脱离肺之形而独立存在;肺之神对肺之形具有主导与调控作用。神的充养在于气,气的主宰在于神。肺之神需要肺之气以充养,肺之气需要肺之神以主宰,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肺之形、气、神三者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能独立存在,三者相互作用,三位一体。

2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与肺的病理

肺发生病理改变,其原因可为外在环境改变诱发肺系发生内六淫的变化;可为内在其他脏腑发生异常改变时影响及肺;可为先天因素或后天治疗不当所致肺异常等。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角度分析,肺产生的病理变化可分为肺之形、气、神三要素的异常,而肺之形、肺之气、肺之神三者为三位一体的关系,任何一个层面发生异常都可影响另外两个层面发生病理变化。

(1)在肺之形的层面,肺之形是肺产生病理变化的场所,肺脏产生病理变化必然有肺之形的参与。如肺生寒热湿邪,痰瘀积聚内阻,或伤及血络,肺胀、肺痿都属于肺实体的变化。西医对此描述更为细致,如脏炎性细胞浸润、肺脏细胞水肿与充血、纤维增生、肺纹理增粗及肺萎缩等。其它如肺肿瘤、术后肺脏局部缺损等都在肺之形的层面发生了明显的异常改变。

(2)在肺之气的层面,肺之气在生理上主要主宣发与肃降,当发生病理变化时,主要体现在宣发、肃降功能的异常。肺之气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其宣发、肃降功能异常时,其“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的功能得不到正常行使,则肺不能宣畅气机以“熏肤、充身、泽毛”的功能得不到体现;作为水之上源,其运行、输布、排泄体内水液的功能亦是无法正常行使;作为相傅之官,肺辅助心脏及治理调节其他脏腑的功能也得不到正常发挥。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亦是依赖于肺之气的宣发、肃降,肺之气不能正常运行,则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必然受影响。

(3)在肺之神的层面,魄与悲(忧)为肺之神,当肺之神异常表现在魄时,机体的感觉、感知功能异常,如不能感知到皮肤的痛觉、膀胱充盈时却不能感知到尿意等。肺之神悲(忧)的情志变化既可作为肺的临床疾病症状而出现,如《金匮发微》记载“悲伤欲哭,病当在肺”。悲(忧)亦可作为肺脏的致病因素而伤及肺。

临床肺系疾病中,肺之形、气、神三个层面相互影响。肺之气异常可引起肺之形的改变。如肺之气宣发不利,不能正常通调水道,引起水液代谢系统异常时,可形成痰饮水湿阻滞在肺,临床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借助现代医学检查,胸片上可表现出肺脏黏膜炎性改变、纹理增粗等,即为肺之气的异常可引起肺之形的异常改变。肺之形的异常亦可导致肺之气发生病理变化,在《灵枢》中记载“肺大,则逆气”,“肺高,则伤气”。临床上,亦可见肿瘤患者肺脏部分切除术后,出现短气、胸闷、呼吸不利等症状,是因肺之形的改变引起肺之气发生气虚或阻滞不畅的变化,即为肺之形异常影响肺之气发生病理的改变。肺之神不能脱离肺之形作为依附场所,不能脱离肺之气的充养。机体衰老后,肺之形退化、肺之气虚衰,则肺之神无所藏无所养,正如《灵枢》中记载的“八十岁,肺气衰,魄离”。肺之形、气不能脱离肺之神的主宰,肺之神异常时可对肺之气、形造成病理改变。在《素问》中记载“悲则……肺布叶举”“无外其志,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悲则气消”“悲则肺气乘矣”“悲伤即肺动,而其气复散”“魄伤则狂……皮革焦”。在病理上,肺之形、气、神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失位则三者伤。

小结:人体生命由形、气、神三者构成,疾病的发生即是形、气、神三方面发生了异常变化。就肺而言,肺由肺之形、肺之气、肺之神三者构成,肺的疾病即为肺之形、气、神三方面发生了异常改变,临床治疗时需对形、气、神三者进行调控,如此便把握了疾病的本质。

以下举临床经典案例一则。

患者陈某,男,62岁,就诊日期:2018年2月3日。因“右肺腺癌切除手术后胸闷半月余”前来就诊。刻下:行右肺腺癌切除手术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自觉胸中阻塞感,说话时气不接续、无力感;偶有呛咳,自觉咽中有痰,咯之不出;无头痛,无颈部酸痛,无背痛。食欲可,食后无明显不适,喜荤食,睡眠欠佳,入睡困难;大便成形,每日1次,偶有一日2~3次,时有挂厕;小便稍黄,量可,夜尿2次;汗出较多,全身可见。舌淡,舌体略大,边有齿印,苔黄略厚;脉浮弦,左尺略沉,右寸短。中医诊断:肺积;证候结论:肺气不足,痰瘀阻滞,肾不纳气。西医诊断:肺癌术后。治法:补肺纳气,理气宽胸。处方:黄芪15 g,麦冬15 g,芦根15 g,冬瓜仁15 g,陈皮10 g,瓜蒌壳10 g,薏苡仁15 g,山茱萸20 g,菟丝子20 g,牡蛎15 g,紫河车10 g,生甘草10 g,10剂,水煎服,日1剂。

服用10剂后患者胸闷明显减轻,咽中痰量减少,说话较前有力。遂后期治法基本不变,考虑术后有瘀血阻滞,加以活血化瘀药物,经随症加减5个月中药治疗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胸中阻塞感、呛咳、气不上接续、咽中痰多等症皆得到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亦明显好转。但在第16诊时患者虽诸症皆得到明显改善,但新增易悲悯、皮肤干燥的症状。脉弦,两尺沉细,右寸略浮略短。舌质正红,苔淡黄稍厚,舌前局部苔少。考虑肺气肺阴不足的症状凸显,加重补肺气肺阴的力量,天冬15 g、黄芪加量至20 g,服药一月余后,易悲悯及皮肤干燥症状明显减轻。后期随症加减以稳定病情,防止恶化。

患者行右肺腺癌切除手术导致肺之形发生改变,形改变同时导致肺之气发生虚的病理改变及运行不畅的变化。肺之气不得正常运行输布,痰瘀阻滞,则患者胸闷,呼吸困难,自觉胸中阻塞感,咽中有痰。肺之气发生虚的病理变化,结合肾不纳气的因素,则患者说话时气不接续、无力感。肺在情志主悲,后期出现悲悯症状属于神层面的病理变化,为肺之形的异常导致肺之气发生病理改变进一步使得肺之神异常。此病案充分体现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在肺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三者病理变化肺脏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读 书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