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台市龙桂蚕桑家庭农场的建立与运行

2021-03-27顾光银赵永刚杭忠宝

中国蚕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东台市方格桑园

顾光银 杨 斌 赵永刚 杭忠宝 张 明

(1东台市蚕桑技术指导管理中心,江苏东台 224200; 2东台市蚕业协会,江苏东台 224200)

江苏省东台市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市现有桑园面积8 400.00 hm2,年饲养蚕种35.00万盒,生产鲜茧1.37万t。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培育下,蚕桑家庭农场凭借其效益优势、规模优势和示范优势,在东台市呈现良性发展态势。本文主要以东台市龙桂蚕桑家庭农场(以下简称龙桂农场)为例,介绍建设和发展蚕桑家庭农场的具体做法和体会,并在总结分析制约蚕桑家庭农场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探索出一条适合蚕桑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通用模式,让栽桑养蚕这一传统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掀开新篇章,做出新贡献。

1 龙桂农场的基本情况

2017年秋,东台市梁垛镇大凡村村民倪龙桂从21户村民手中流转了3.33 hm2土地,建起了龙桂农场,该农场位于大凡村四组。2018年全年饲养蚕种60盒,生产鲜茧2 610.60 kg,养蚕收入12.42万元。2019年全年饲养蚕种141盒,生产鲜茧5 787.10 kg,养蚕收入28.63万元。2020年饲养春蚕72盒,生产鲜茧3 067.20 kg,养蚕收入13.31万元。2017年起步时固定资产投入41.27万元,到2020年6月,共投入50.63万元。3年来,养蚕总收入54.36万元,冬季桑园套种蔬菜(主要为荠菜)收入5.62万元,桑园套养(主要为草鸡)收入1.86万元,到2020年上半年,已收回固定资产投资。

2 蚕桑家庭农场的创建

2.1 桑园的建设

桑园的位置、桑树品种、栽植密度、桑园管理等影响着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优质高产的桑叶是蚕茧优质高产的基础。

2.1.1 桑园的选址 蚕桑家庭农场的桑园面积相对较大,年养蚕数量相对较多。在选址方面要高度重视,桑园周围最好要有河道或路道隔离,远离化工、砖瓦等企业。靠近水源和道路,便于交通运输和生产用电。不与蔬菜、水稻、棉花种植地及林果园等相邻近,否则蚕作安全难以保证。“相对集中,独立成园”是蚕桑家庭农场的选址要求。龙桂农场西侧为县域公路,南侧和东侧为河流,北侧为桑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蚕作安全提供了保障。

2.1.2 土地的流转 蚕桑家庭农场用地主要通过租赁、置换、土地入股等方式取得。东台市几家蚕桑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的取得均以租赁形式为主,当事人双方签订书面合同,村民委员会见证,承租方按约定将租金先付给村民委员会,再由村民委员会将租金转给土地出租方。龙桂农场每666.7 m2土地年租金为800元,每年12月31日前结算到位,1年1结,租期为20年。

2.1.3 桑树品种的选择 新建桑园要选择产叶量高、叶质优、抗逆性强、并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的优良桑树品种。龙桂农场所用桑树品种均为育71-1和强桑1号,其中育71-1面积为2.00 hm2,强桑1号面积为1.33 hm2。

2.1.4 桑树的栽植模式 东台地区新栽植的桑园均以低干密植、速成丰产为主,每666.7 m2栽植桑树1 000株左右。因为东台市夏秋季节一般南风、东南风较多,所以桑树行向尽量以南北方向布局为好,采取宽窄行的栽植形式。龙桂农场的桑园宽行行距为1.8~2.0 m,以便于运叶、田间管理及夹套种,窄行行距为1.0~1.2 m,用于开墒,每666.7 m2栽植桑树约1 000株。

2.2 蚕房的建造

养蚕用房的建造事关投资、运输成本以及养蚕效益等,必须科学设计和统筹规划。蚕桑家庭农场的蚕房主要包括大蚕棚、中蚕棚、小蚕共育室以及附属用房等。

2.2.1 大蚕棚的搭建 (1)大蚕棚的选址。大蚕棚是供饲养大蚕所用,占据空间相对要大。龙桂农场的大蚕棚全都建在桑园中间,如此选址可减少桑叶运输用工,降低劳动力成本。(2)大蚕棚的搭建。大蚕棚分为地基、钢管架、保温膜等几部分。大蚕棚可以自己搭建,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搭建。东台市是全国著名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专业大棚建造的施工队伍较多,专业人员建造的大棚质量相对较高。为操作方便,大蚕棚无立柱支撑,宽度以8.0~12.0 m为宜(超过12.0 m牢固性下降),长度以50.0~70.0 m为宜(超过70.0 m影响通风透气)。大蚕棚的搭建面积主要依据最大养蚕数量来规划,每盒蚕种最大蚕座面积为35.0 m2。一般情况下棚内搭建2层蚕架,地面上饲养1层地蚕,蚕架上饲养2层,加上操作用地(如人行道),每盒蚕种占地面积为22.0~25.0 m2。(3)大蚕棚的功能。大蚕棚要具有保温、遮光、通风、防高温等功能。棚顶保温材料的材质、厚度以及棚侧遮膜的层数、长度等都影响大蚕棚的功能。实践证明,夏季大蚕棚降温要使用负压水帘空调,其工作原理主要是抽取温度较低的地下水,浇淋纸质帘体,利用负压水帘空调的通风来降温,棚内最大可降低温度10 ℃左右。大蚕棚安装负压水帘空调饲养夏蚕,能把大蚕棚内的最高温度控制在28 ℃以下,达到饲养夏蚕的要求。早春和晚秋要保温时,摇下棚侧2~3层的遮膜即可(其中黑色棚侧遮膜效果最好)。龙桂农场共搭建3幢60.0 m×12.0 m的大蚕棚,一次最多可以饲养蚕种70盒。(4)注意事项。大蚕棚相互之间不宜过度分散,应有路道相连,以便于集中管理。同时,为了安全,应避开高压线等高大建筑物及障碍物。

2.2.2 中蚕棚的搭建 (1)中蚕棚的选址。中蚕是指3~4龄蚕,中蚕棚是供饲养中蚕所用,一般搭建在大蚕棚附近。(2)中蚕棚的搭建。中蚕棚的构造与大蚕棚相同。(3)中蚕棚的功能。调温是饲养中蚕的关键要素,加温设备是中蚕棚必备的设施,如果使用电力设备加温,虽然方便快捷,但是费用也相对较高。因此,东台市蚕桑家庭农场目前大多使用鼓风式高温燃烧炉,该型炉灶既可烧煤又可烧桑树枝条等农作物秸杆,因其加温成本较低,很受蚕桑家庭农场主的青睐。龙桂农场中蚕棚建筑面积为50.0 m×12.0 m,棚内搭3层蚕台用于饲养中蚕,一次最多可饲养蚕种70盒。

2.2.3 共育室的搭建 (1)共育室的选址。共育室专为饲育小蚕而建,分为操作室和小蚕饲育室2部分,以砖混结构为宜,由1个或2个以上相连的共育室、小蚕贮桑室等组成共育区,该区域在蚕桑家庭农场中的位置相对独立,要远离大蚕室、中蚕室,以减少病原物的污染。(2)共育室的搭建。共育室的建造要因地制宜,其走向以东西向为好,依据最大共育蚕种数量确定建筑面积,共育室平面布局一般呈长方形,门在东西方向的中间位置,外开。设计共育室室内长度和宽度时要与所用共育用具(如叠式蚕台)的长度和宽度相配套,室内以净长6.0~7.0 m、净宽4.0~5.0 m、净高2.0~2.5 m为宜。(3)共育室的功能。共育室加温有多种形式,如木屑炉子、壁灶、炕床、电器设施等,如蚕桑家庭农场一次共育蚕种较多,可采用电热丝线+温湿控制器这种组合形式来加温,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温度均衡,共育室三面墙壁均安置电热丝线,线的下端距地面30 cm左右为宜,感温探头放置在共育室中间位置,控制开关应装在共育室的外走廊;共育室靠自然条件通风换气,往往制约因素较多,通风效果有时会不太理想,共育室安装排风扇强制通风,能够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有利于小蚕健康生长,在门对面墙的中上部,开大小为20 cm×20 cm的墙洞,安装排风扇,而且在排风口的外面要加装防护罩,在每次给桑前通风10~15 min。龙桂农场的2个共育室,长、宽、高规格均为6.0 m×4.5 m×2.5 m,一次最多可共育蚕种80盒。

2.2.4 附属用房的搭建 附属用房包括生活用房以及存放工具用房,搭建面积大小主要依据养蚕用具和用工人数的多少等确定;附属用房力求简单实用,靠近共育区。

2.3 用具的配置

东台市的蚕桑家庭农场大多数已经步入规模化生产经营范畴,在机械化、集约化、科技化应用方面走在了一般小农户前列。据我们调查,东台市的蚕桑家庭农场配置的主要机械化设备设施品种和数量均较多。龙桂农场配置的机具有1台机械消毒机、2台切桑机、1台方格蔟采茧机、1台燃油机械弥雾机、4台电动撒粉机、3台电动伐条机、1台枝条粉碎机。

2.3.1 消毒机具 龙桂农场配置的1台机械消毒机主要用于共育室和大、中蚕棚以及养蚕前的消毒和养蚕后的“回山”消毒。电动喷粉机主要用于蚕体和蚕座消毒。这些消毒机具的应用,提高了消毒效果,减轻了劳动强度,劳动工效极高,是规模化、集约化养蚕必备的机械。

2.3.2 治虫机具 目前市场上的机械化治虫工具品种较多,如电动机械弥雾机、燃油机械弥雾机、小型无人机等。电动机械弥雾机比较轻便,适合小面积桑园治虫。燃油机械弥雾机马力大,能够长时间工作,适合大面积桑园治虫。无人机具有高效、快捷、安全的特点,适合“飞防”作业。我们认为,养蚕大户,特别是蚕桑家庭农场,将现代化机具广泛应用于传统农业中,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值得总结和推广应用。

2.3.3 养蚕用具 (1)切桑机和枝条粉碎机。切桑机在小蚕饲育阶段使用的比较广泛,能够节省大量用工,减轻劳动强度。枝条粉碎机在大蚕条桑育后期至上蔟前1~2 d使用,能使蚕座保持平整,可以起到防范熟蚕在蚕座枝条空隙间营茧的作用。(2)共育用具。主要有塑料或木制叠式蚕台,叠式蚕台的规格有103.0 cm×73.0 cm或108.0 cm×80.0 cm,四角有内垫,蚕台间隔5.5 cm或8.0 cm。(3)中蚕饲育台。组合式钢管为蚕架,柴帘或绷紧的塑料网为蚕座。蚕台搭建3~4层,层高20.0~30.0 cm,每组蚕架长4.0 m、宽1.0 m、高1.8 m。(4)大蚕饲育台。结构类似中蚕饲育台,与室内上蔟架通用。组合式钢管蚕架最下1层距地面70.0 cm,蚕台2层,层高50.0~60.0 cm,蚕台下面再饲养1层地蚕,共3层。

2.3.4 上蔟用具 龙桂农场现有普通纸质方格蔟6 000片,新型纸质方格蔟3 000片,木质方格蔟1 000片,熟蚕均用方格蔟上蔟。(1)普通纸质方格蔟。常用的有156孔和162孔普通纸质方格蔟。蔟片吸湿性强,茧色白,存贮方便。但普通纸质方格蔟不适应机械化采茧,易破损,人工采茧用工多,费用支出大,目前东台地区采摘100.00 kg蚕茧的费用在180~220元之间。(2)新型纸质方格蔟。新型纸质方格蔟兼具普通纸蔟和木(竹)蔟的优点,能机采、强度高、使用周期长,其价格比普遍纸质方格蔟高但比木(竹)质方格蔟低,单片质量比普遍纸质方格蔟重但比木(竹)制方格蔟轻,已在不少地区推广应用。(3)木(竹)质方格蔟。木(竹)质方格蔟正逐步走向市场,该型方格蔟造价相对较高,但使用年限较长,坚硬耐用,适合机械化摘茧作业,能够适应大规模蚕桑家庭农场的使用。

3 蚕桑家庭农场的组织和管理

根据我们对龙桂农场的调查分析,认为蚕桑家庭农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组织和管理。

3.1 注重经营者的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合格的蚕桑家庭农场业主,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善于经营管理,还要时刻关注日新月异的蚕业科技。蚕桑家庭农场的创建者一般是当地栽桑养蚕的技术能手或回乡创业的经营能人,从创建之初就要统筹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区域布局要从规模化入手,生产组织要从机械化抓起,人员配置要从明细化着手,只有这样,农场才能行稳致远。

3.2 走机械化发展道路

蚕桑家庭农场要广泛引进和应用各类专业机械,不同程度上替代人工作业。如:用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器取代人工加温补湿,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器集加温、补湿和通风于一体,与传统的燃煤加温或炕床加温相比,具有散热均匀、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等优点;用电动采茧机采茧,1.00 kg蚕茧的采茧费用降至0.6元,比人工采茧节约75%;用电动桑枝伐条机伐条,使桑枝伐条的工效比人工伐条提高3.0倍以上。

3.3 采用先进的栽桑养蚕技术

作为传统产业的蚕桑产业只有与时俱进,“新旧”融合,才能稳定发展和巩固提高。东台市推广的春季桑树摘芯春蚕和秋蚕大蚕条桑育,改片叶育为条桑育,工效提高了2.5倍以上,特别是秋季条桑育还可省去冬季剪梢工序,工效更高。大规模饲养所推广的熟蚕室内自动上蔟,工效提高2.0倍。中蚕、大蚕各龄最大面积一次留足,边喂边扩,减少专项加网扩座的操作次数,减少劳动量。推广的地蚕育、蚕台平面育,不需要加网除沙,减少了大量用工,规模效益得到了有效提高。

3.4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所有雇工定岗定额,由于重复相同的操作,整体运行的熟练程度提高,且能减少岗位转换的时间浪费,工效明显提升。如专人小蚕共育,每人饲养量由20盒提升至30盒。大蚕采叶按量计酬,每小时平均采叶量由19.50 kg提升到26.00 kg,功效提高33.3%。

4 发展蚕桑家庭农场的制约因素

4.1 初期投资大

据我们调查,从流转土地开始到第一批蚕茧出售,每666.7 m2桑园需启动资金9 000~11 000元,对于农民来说创建大面积农场初期投入较大,财力不够难以启动和支撑其运行。在蚕桑行情稳定的情况下,一般需3年才能实现产量稳定并收回投资[1]。由于初期投资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蚕桑家庭农场的创建、发展和壮大。

4.2 产业门槛高

栽桑养蚕产业链相对较长,是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产业,技术要求较高,人力劳动环节较多。随着大批优质青壮年人员进城务工,从事栽桑养蚕的劳动力存在年龄老化的结构性矛盾,组织生产又涉及雇员的分工协作、工作效率以及后勤管理等工作,这对于一般农民特别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农民而言,只能望而却步。产业用工多,劳动力成本高,难以做到全程机械化、流水线作业,降低了一些中青年人投身蚕桑产业的积极性。

4.3 投资回报慢

一是桑园成林一般需要3年,养蚕量才能逐渐达到峰值,与蔬菜或其它经济作物相比较,投入与回报时间较长。二是夏秋季节由于农作物治虫的频繁,防病防毒的难度加大,维持稳产高产受到的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三是江浙地区适宜养蚕的时间相对较短,全年养蚕2~4期。四是受市场行情影响,投资与回报难以预测。这些不利因素的客观存在,影响了蚕桑家庭农场的新建。

5 发展蚕桑家庭农场的建议

5.1 政策支持、企业扶助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2]。2017—2019年连续3年国家商务部、财政部都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项目建设[3]。建议:充分利用好项目配套资金,促进蚕桑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地方茧丝绸集团通过推行“一次高价收购、二次反哺分配、三次优惠奖励”等市场化联动机制,助推蚕桑家庭农场实现增收和增效;地方财政为蚕桑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担保,多方协调联手相助,为蚕桑家庭农场投资新建纾解资金压力。

5.2 做强主业、兼顾副业

建议蚕桑家庭农场以蚕桑产业的收入为主,在保证桑树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因时制宜,有条件地推广多批次养蚕,适当增加全年养蚕次数,充分提高桑叶和蚕室、蚕具的利用率,增加收益,做强主业。另外,套种套养既能增加农场主的收入,又可减少员工的流失,保证农场雇员的相对稳定,建议利用桑园的光拳期、光条期套种蔬菜和牧草,套养家禽,提高桑园的产出比,非蚕期利用大蚕棚(室)栽培食用菌、饲养家禽,拉长产业链,实现桑禽互补,种养并举。

5.3 分工协作、组团创业

现行的蚕桑生产一家一户单独作业,生产环节多、效益不高,建议通过规模大户或家庭农场牵头推行专业化、工厂化小蚕共育,小农户向规模大户或家庭农场定制小蚕,实现大、小蚕分工饲养,以保障蚕桑家庭农场各个生产环节的高效运行,以及让更多的小农户主动融入现代产业大循环发展。经营能力强、技术全面的蚕桑家庭农场业主在不断壮大自身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入股、合作、托管等方式组建紧密型的蚕业专业合作社,让蚕桑家庭农场快速成为新型蚕桑生产的组织形式,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蚕桑产业,推动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东台市方格桑园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方格里填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方格里填数
洗书记
练琴记
分方格
分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