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名方制剂小柴胡颗粒的精品化发展策略△

2021-03-26张雪吴宏伟林丽娜刘晖晖杨洪军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柴胡皂苷名方小柴胡

张雪,吴宏伟,林丽娜,刘晖晖,杨洪军,3

1.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2.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3.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学实验中心,北京 10070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将经典名方定义为至今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古代中医典籍所记载的方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8年4月发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旨在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除国家已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已上市的经典名方制剂由于配伍得当,临床疗效显著,在上市中成药中占有一席之地,如六味地黄丸、附子理中丸、五苓散、小柴胡颗粒等。以高品质提升中成药高质量发展,是经典名方开发的3条道路之一[1],但目前已上市的经典名方中成药仍存在着工艺较粗放、标准不完善的弊端。小柴胡颗粒为《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现代剂型,由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姜半夏、生姜与大枣7味中药组成,于1993年上市,主治外感病,是已上市经典名方中成药中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品种。米内网(医药健康数据资讯网站)数据分析发现,小柴胡颗粒2014—2018年销售额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销售额均超过5亿元,是典型的中成药大品种。在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备案的98家企业101个小柴胡颗粒批准文号中,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亚东制药有限公司占据2018年小柴胡市场份额的73.13%(图1),而最早一批获取生产批准文号的厂家已停产。目前,小柴胡颗粒缺少示范性品牌,国际上日本汉方仍占主导地位,故国内亟须打造优质的小柴胡颗粒品牌。发展高质量、高品质的经典名方制剂,将有助于小柴胡颗粒打开国际市场,并为经典名方的上市开发提供示范。

小柴胡颗粒上市至今已近3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的小柴胡颗粒质量控制标准中,仍以单一指标黄芩苷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并未对小柴胡颗粒中柴胡含量及其他药味做出含量限量要求,在质量指标控制方面,小柴胡颗粒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已上市的经典名方,打造“精品化”品牌,以精品传承经典,价值驱动市场,有助于市场良性竞争与经典名方的高品质发展。本文以小柴胡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现有质量研究进展、中日两国质量控制指标比较及精品化研发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已上市经典名方精品开发提供研究思路。

1 小柴胡颗粒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以“小柴胡颗粒”与“质量”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中进行检索,筛选重复项后发现,共有35篇文献与小柴胡颗粒质量检测相关,所使用方法包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毛细管电泳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等。定量指标主要为黄芩中黄芩苷(17篇)、汉黄芩苷(4篇)、黄芩素(4篇)、汉黄芩素(4篇),甘草中甘草苷(2篇)、甘草酸铵(2篇)、甘草次酸(1篇),柴胡中柴胡皂苷a(2篇)、柴胡皂苷b1(1篇)、柴胡皂苷b2(1篇)、柴胡皂苷d(1篇)。薄层色谱法鉴定饮片包括甘草、黄芩、党参、柴胡。通过以上检索分析发现,小柴胡颗粒质量检测方法中仍以黄芩质量控制等易测指标居多,而其君药柴胡相关质量控制研究较少。

1.1 不同厂家质量差异

相关研究利用HPLC,对市售10家企业的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与甘草次酸进行含量测定,数据显示,10个厂家所生产的小柴胡颗粒这5个成分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5.0%,其中黄芩素变异系数最大为37.18%,表明不同厂家所生产的小柴胡颗粒质量不均一[2-3]。张慧等[4]利用HPLC建立了小柴胡颗粒中甘草、黄芩与柴胡3种药材中7个成分的质量测定方法,通过包装规格计算所测成分质量分数,发现不同厂家黄芩苷质量分数为10.821~32.305 mg/袋(2家未达到《中国药典》2020年版标准),而柴胡皂苷a质量分数变化差异约为10倍(0.135~1.130 mg/袋),其他5个成分指标甘草苷、甘草酸铵、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质量分数变化为2~6倍,以上结果表明,11个厂家生产的小柴胡颗粒成分含量波动范围较大。沙启营等[5]通过测定5个厂家25批小柴胡颗粒,发现不同厂家、同一厂家不同批次之间黄芩苷含量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厂家黄芩苷含量高至3.51 mg·g-1,低至0.91 mg·g-1。陈文霞等[6]采用多波长指纹图谱对不同厂家小柴胡颗粒制剂进行药材-制剂谱峰匹配,结果显示,制剂中甘草酸与黄芩苷含量相差较大,且制剂中未检测到柴胡主要成分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党参药材中苍术内酯Ⅲ与党参炔苷成分,推测这4种成分在制剂工艺流程中由于相互作用或提取工艺而使原型成分发生转化。以上文献表明,不同厂家小柴胡颗粒之间质量均一性较差,可能与生产工艺、生产原料不同密切相关,在提升小柴胡颗粒质量过程中,可引入质量源于设计理念(QbD),优化生产工艺,实现产品质量稳定。

1.2 定性研究方法

《中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柴胡薄层色谱鉴别法较为复杂,且耗时较长。赖克道等[7]利用水饱和正丁醇溶液对小柴胡颗粒水溶液进行萃取,简化了小柴胡颗粒柴胡定性鉴别步骤,且易于基层操作。丁根英等[8]利用薄层色谱法建立了小柴胡颗粒中党参与甘草的定性鉴别方法,弥补《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未建立党参定性鉴别的缺失。另有研究对小柴胡颗粒中柴胡、黄芩、甘草的薄层鉴定方法进行优化。目前,小柴胡颗粒的定性鉴别方法中,姜半夏、生姜与大枣的定性方法仍未建立。

1.3 定量分析方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无损、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中有效成分的快速评价分析。李劲等[9]发现,对比评价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ARS)筛选波长变量,可有效简化近红外校正模型的准确度和预测精度,提高近红外法测定小柴胡颗粒中黄芩苷的准确度。

李春红等[10]基于HPLC,建立了小柴胡颗粒中的黄芩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测定方法。王嘉林等[1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联合二级质谱(HPLC-MS/MS)的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RM)对小柴胡颗粒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该检测方法较HPLC优势在于,在MRM模式下可绝对定量,不受柴胡皂苷紫外吸收弱与色谱分离的影响,且该方法灵敏度较高,适用于目前小柴胡颗粒煎煮后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加热发生转化、含量降低的定量需求。邵艳等[12]利用水溶解小柴胡颗粒,随即采用正丁醇对水提取液进行萃取,以HPLC建立小柴胡颗粒中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含量测定方法。易润青等[13]以5%氨水甲醇回流提取小柴胡颗粒,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小柴胡颗粒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有研究者利用HPLC建立了小柴胡颗粒中柴胡皂苷d的结构转化成分柴胡皂苷b2的含量测定方法[14-15]。此外,郑如文等[16]利用HPLC建立了小柴胡颗粒指纹图谱方法,同时,对小柴胡颗粒共有峰进行归属,为小柴胡质量控制指标选择提供参考。

综上分析,对小柴胡颗粒的研究缺少关于姜半夏、生姜与大枣药味的定性方法研究,且其主要药味柴胡的定量测定方法较少,而不同厂家之间质量均一性较差,需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小柴胡颗粒国家质量控制标准,或形成小柴胡颗粒行业标准,保障小柴胡颗粒质量稳定性。

2 中日两国小柴胡颗粒质量控制指标比较

日本汉方药一直在国际上享誉盛名,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中成药大部分市场份额,其占据国际市场较早,对生产质量把控严格,值得借鉴。本文通过比较《中国药典》2020年版与《日本药局方》第十七更正版对小柴胡汤的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小柴胡汤组方单味药质量控制差异,旨在借鉴日本对小柴胡颗粒质量控制方法,为提升国内小柴胡颗粒质量提供思路。通过比较发现,日本与中国小柴胡汤颗粒在组成上存在差异,日本小柴胡颗粒组方使用人参与半夏,中国组方中使用的为党参与姜半夏,由于原料药的差异,导致中日两国小柴胡颗粒的定价存在较大差异。在质量控制方面,《日本药局方》第十七更正版对小柴胡颗粒各组方药均有控制,不仅建立了小柴胡颗粒中柴胡、黄芩、甘草中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规定了2个药物比例下[比例1:24 g(柴胡7 g);比例2:23 g(柴胡6 g)]主要含量限度(柴胡皂苷b2:2~8 mg;黄芩苷:80~240 mg;甘草酸:17~51 mg)。同时,建立了组方中柴胡、生姜、黄芩、人参、甘草的薄层鉴定方法。日本对小柴胡复方中成分的含量限度要求值得国内借鉴,限度设定不仅可以控制小柴胡复方的均一性,同时也可以保障在最大服药剂量下的安全性。国内小柴胡颗粒质量控制不足之处在于,仅对黄芩苷含量进行限定,未对主要药味柴胡进行含量要求。通过对比日本与中国小柴胡颗粒组方各单味药的质量控制指标发现,中国对小柴胡颗粒组方的各单味药的质量控制要严于日本,如《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姜半夏与大枣均有薄层鉴定检查,而《日本药局方》第十七更正版中并未记载,所以中国在小柴胡颗粒精品化打造过程中,可发挥单味药质量控制标准的优势,针对复方中含量不易测定或测定方法繁琐的药味(姜半夏、大枣)建立相关定性鉴别方法,完善小柴胡颗粒的质量标准。

3 精品化研究策略

3.1 建立小柴胡颗粒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

稳健的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民众用药安全的基础,中药质量追溯体系自2009年开始建设,至2017年中国中药协会成立专门的中药追溯专业委员会,体系已日渐完善。中药追溯体系中数据安全与信息互联互通的关键问题在中药材流通环节已得到初步解决[17],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甘肃天士力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在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立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成功应用于重点中药的质量追溯。但目前,中成药端质量追溯发展比较缓慢,中药与中成药之间信息互通完整性未成规模。李剑飞等[18]研发建立了中药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该系统覆盖了基地种植、药材生长和采收、饮片加工炮制、中成药生产4个环节,可为上市经典名方全产业链质量追溯提供借鉴。小柴胡颗粒组方中涉及的多基原品种有柴胡、甘草、党参,炮制品种为姜半夏。目前,柴胡存在种源混乱的问题,而姜半夏涉及到毒性饮片的炮制,故建立小柴胡颗粒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有助于控制小柴胡颗粒质量。在建立小柴胡颗粒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过程中,需要相关中成药生产企业与具有质量追溯体系的中药企业积极合作,建立中药种质-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全产业链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小柴胡颗粒从中药种植至消费各个环节的呈现与追溯,推动上市经典名方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升小柴胡颗粒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上市名方精品化品牌。

3.2 QbD理念优化生产工艺与智能制造

QbD理念最早由Joseph Moses Juran提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01年引入该理念,用于药品质量管理。QbD在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发布的药物研发(Q8)中被定义为,在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基础上,预先定义好目标,强调对产品与工艺的理解与工艺控制的系统研发方法。与传统的单因素质量考察不同的是,QbD基于风险评估,控制向上游转移策略,实现系统的多变量实验。目前,QbD理念已成功应用于中药复方工艺研究与名医名方开发等。杨丽等[19]基于QbD理念,以关键工艺参数与关键质量属性作为控制节点,利用Box-Behnken设计完成了美颜舒气方提取工艺与颗粒成型工艺优化。张俊鸿等[20]利用该理念,采用风险评估与Plackeet-Burmann设计确定风咳颗粒喷雾干燥进料速度与雾化压力为关键工艺参数,以上均可为小柴胡颗粒工艺优化提供借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注重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运用QbD理念优化小柴胡生产工艺设计空间,可促进小柴胡颗粒智能化生产。

在小柴胡颗粒生产工艺中,提取工艺分为2部分,柴胡、黄芩、甘草、党参、大枣的水提部分与姜半夏、生姜的醇提部分,水提部分和醇提部分分别浓缩至一定浓度后,合并浓缩液,加入辅料,制成颗粒。在整个生产工艺中,各个环节连续性较差,且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工艺上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打造小柴胡精品颗粒过程中,可分别选取水提部分与醇提部分的成分指标作为含量控制指标,采用QbD理念,对整个生产工艺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高生产环节连续性与可控性,从而生产出优质、稳定的小柴胡颗粒,并为小柴胡颗粒进一步的智能制造夯实基础。

3.3 临床定位评价与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分析近5年小柴胡汤的文献研究,发现内科疾病研究分布最多,文献占5年临床研究文献的81.19%,其中消化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文献研究分别占40.09%与28.51%[21]。小柴胡系列方剂临床适应证较广泛,被用于癌性发热[22]、外感发热[23-24]、消化性溃疡[25-26]等疾病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目前的临床研究并未突出小柴胡颗粒的诊疗特色,其临床定位较广,不利于小柴胡颗粒精准化使用。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过程中,小柴胡汤治疗早期COVID-19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精品化发展小柴胡颗粒过程中,应结合古代医案与现代临床经验,开展具有小柴胡汤中医临床特色的研究,突出小柴胡颗粒的临床诊疗特色。

同时,应建立小柴胡颗粒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完善小柴胡颗粒说明书中适应证与禁忌证。小柴胡颗粒在19世纪末被日本广泛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由于当时并未记载禁忌证,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服用小柴胡颗粒致死案例[27]。日本“小柴胡汤事件”警示我们,小柴胡颗粒在长期服用或禁忌证不清时,容易对身体造成不良反应。而国内数据显示,2018年,小柴胡颗粒零售销量超过5亿人民币,是典型的大品种中成药,其不良反应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小柴胡颗粒是非处方药(OTC),消费者可自行购买,由于消费者缺乏全面的医学知识,小柴胡颗粒在零售端通常被作为感冒药进行使用,容易造成误用。如国内曾报道患者感冒后,自行服用小柴胡颗粒后出现皮肤水肿、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丘疹伴瘙痒症状的案例[28]。故建立小柴胡颗粒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完善小柴胡颗粒说明书中适应证与不良反应症状,同时制定小柴胡颗粒的禁忌证,是保障民众用药安全的必要举措。

3.4 基于整合药理学策略揭示小柴胡颗粒作用机制

整合药理学是解决中药方剂多成分与临床作用之间交互作用的新策略,可用于阐释中药方剂复杂体系下的作用机制,其主要通过“化学指纹-代谢指纹-分子生物网络-药理效应”多维度研究模式[29],阐释其复杂作用机制。元胡止痛方作为整合药理学策略应用成功的经典案例,不仅阐释了其止痛作用机制,同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其新的临床定位:抗抑郁[30],并发布了中成药第一个优质质量标准[31],为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了良好借鉴。目前,整合药理学已被用于经典药对、中药复方及中药理论的机制研究,如柴胡-黄芩药对抗抑郁的分子机制[32]、生脉饮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33]、越鞠丸“异病同治”的内涵阐释[34]。运用整合药理学策略,建立小柴胡颗粒作用机制网络,通过关联小柴胡颗粒化学成分(内)与临床作用(外),以系统生物学为桥梁,构建小柴胡颗粒临床应用与化学成分网络,阐释小柴胡颗粒作用机制,发现小柴胡颗粒的质量标志物,为制定合理的小柴胡颗粒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4 结语

本文通过回顾小柴胡颗粒质量研究进展发现,小柴胡颗粒质量控制指标多集中在易测指标,如黄芩苷、甘草苷等,柴胡中柴胡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较少,不同厂家生产小柴胡颗粒质量均一性较差。而日本对小柴胡颗粒的多指标质量控制值得国内借鉴与学习。

目前,中国已实施药材来源追溯制度,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的优势在于具备完整的中成药产业链,故本文提出的小柴胡颗粒精品化研究策略,从产业链追溯、智能制造、临床定位、作用机制4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实现小柴胡颗粒全产业质量追溯、智能化生产,提升小柴胡颗粒产品质量,推进小柴胡颗粒从质量“合格”至“高品质”转化,开拓小柴胡颗粒的国际市场,同时,为其他经典名方开发提供示范。

猜你喜欢

柴胡皂苷名方小柴胡
柴胡总皂苷的大鼠体内代谢特征谱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逍遥散系列经典名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瘟疫苦难中走出的名医名方
HPLC-CAD法测定不同产地柴胡药材中柴胡皂苷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消癥微丸中4种柴胡皂苷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